天天看点

大型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与应用

作者: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殷召峰,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总经济师、财务公司董事长

财务公司作为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内生性”特点决定资金来源单一,资产与负债结构匹配难度较商业银行更高,流动性状况与集团经营状况和资金松紧度休戚相关,担负着加强集团公司资金风险管理、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天然使命。财务公司行业的发展历史表明,财务公司并不是风险的免疫区,在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发生波动的共同作用下,潜在的风险也可能被某个个体事件触发。近年来个别财务公司发生的事件及类似案例提醒我们,公司流动性风险若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将导致集团公司的信用风险升高,极大制约集团的发展,甚至危及集团公司的生存,加强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控意义重大。这就要求财务公司在流动性风险管控方面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始终保持对流动性风险的敬畏,对已经爆发的流动性风险及时迅速化解,更重要的是对潜在风险提前做好监测与预警。2023年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行业发展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流动性风险在所有风险类别中获得的关注位居榜首(见图1) 。

大型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与应用

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资金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商业银行相比,行业特性造成公司资产和负债在期限结构上先天不匹配,资金流动性管理压力较大。日常资金管理重点是确保成员单位正常支付,同时确保集团公司重大项目融资需求,资金精细化管理需全面提升,实现集团公司对资金等金融资源“筹足钱、管住钱、用好钱”的管控目标。

流动性风险系统建设亟待完善。流动性管理系统开发滞后,管理功能不能满足需求,缺少流动性缺口分析、现金流测算、压力测试等自动化管控模块,尚未实现流动性风险预警智能化,监测指标设置较为单一,未将资本充足率、贷款比例、集团外负债比例等高度关联指标纳入系统监测。

流动性风险监测时效性、准确性有待提高。日常风险监测指标的计算主要依靠EXcel表和1104报表数据,未实现流动性指标的动态监测,同时由于支撑流动性管理系统监测的基础数据不足,有些业务数据未实现系统自动采集,或系统接口读取数据格式不统一,需要人工补录或调整,导致取数的准确度、及时性和频率较低。

主要做法

体系引领,搭建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管控,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高效的数据收集能力,完善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完善、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流动性危机处理机制(见图2)。

大型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与应用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框架。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和问责机制。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经董事会授权制定或审定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董事会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如政策制定、风险偏好和限额体系进行最终审批。高级管理层设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平衡资金需求与来源,确定资金计划,明确公司备付体系等。资金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流动性进行专业化管理,组织编制资金计划,加强对资金的分析和预测,准确匡算资金头寸,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测,制定流动性应急方案。

制定流动性风险限额体系。规范和加强业务风险限额管理,健全风险控制机制,推动公司构建和完善风险偏好管理体系,有效实施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依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国家产业和金融政策结合年度经营计划对流动性风险指标设置风险限额,并进行监测和控制。风险限额管理目标涵盖资本、信贷、投资、资金等业务条线及多个职能部门。上述风险指标确定阈值、预警值,对指标在预警值以下的,由风险管理部汇总出具监测报告,并就风险指标发展趋势做出分析,提交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对指标突破预警值的,风险管理部与相关条线部门会商后,由风险管理部发出风险指标预警报告,提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分析突破风险限额的原因,提出处理建议,提交公司管理层审核、董事会决策,由经营层执行并督促实施整改处置。

精细运作,夯实流动性风险管理基础

资金计划管理。资金计划是资金调度的唯一依据,财务公司严格按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成员单位按日申报资金计划,根据各单位申报的资金计划情况合理安排当日资金头寸。把握各单位用款时间特点,实现资金期限的有效错配,做好资金备付工作,将经营用款、信贷偿还时间纳入整体计划,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结合集团公司月度资金预算会资金计划,使集团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始终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确保结算支付及各项业务正常开展,避免因流动性不足和资金过度闲置造成损失。

资金头寸管理。头寸管理是流动性管理的核心工具。明确资金头寸管理的牵头部门,制定《资金头寸管理办法》,授权其在职责范围内对集团公司资金头寸进行统一管理。将各银行账户余额维持在合理水平,确保正常对外支付清算资金需求的同时,不出现透支,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调度,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头寸预报是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依据成员单位上报的资金计划,利用“金融云”核心系统及RPA机器人监控各清算账户的汇总头寸,结合集团公司现金流预测提高头寸预报的准确性。头寸匡算是全面估计影响头寸的内外部因素,匡算未来一定时期的全公司流动性缺口水平,合理确定资金头寸余额,确保昨日余额+预报头寸+计划调整=今日匡算余额。头寸调拨主要是清算账户与非主要清算账户之间资金的归集与分配,通过签发资金调拨通知书在商业银行账户之间、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账户之间进行资金调度。轧头寸是依据每日资金头寸不足或富余的情况,及时制订资金的融入或融出方案,通过外部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见图3)。

大型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与应用

强化分析,审慎识别与计量流动性风险

识别与计量技术保障。识别和计量是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中的难点和重要环节,重点在平衡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资产负债分布结构。期限结构考虑未来特定时间段内,到期资产(现金注入)与到期负债(现金流出)的构成情况,分布结构考虑尽量降低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同质性,形成合力、稳定的多样化的现金流量。识别和计量指标主要根据财务报表和监管1104报表数据和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静态综合指标,采用静态现金流动缺口信息,包括不同时间刻度的匹配,精准反映资产负债的错配情况,如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比例、存贷比等;二是动态综合指标,基于历史数据,考虑业务增量的结构、金额、时间、价格等叠加逻辑因素,较静态现金流制品更加精准,如流动性覆盖率(LCR)。

现金流分析法。通过原银保监会1104系统G22流动性比例监测报表对财务公司未来30天内现金流入(资金来源)和现金流出(资金使用)的分析和监测,计算流动性比例,流动性比例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直接反映财务公司短期内(30天)的流动性状况,是衡量集团公司保证支付结算安全的重要指标。原银保监会对于流动性比例监管最低标准是25%,财务公司2022年全年实际流动性比例平均为54.59%,维持较高水平。

缺口分析法。以1104系统中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为基础,针对未来特定时段,反映表内的各项资产和负债以及表外收入和支出按剩余期限划分的情况,计算到期资产(现金流入)和到期负债(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即流动性缺口,以判断财务公司在不同时段内的流动性是否充足。此分析重视核心资金来源中成员单位活期存款稳定部分,全面衡量表内外资产,同时考虑到业务的存续及新业务的持续增长。

建立资金流动性管理模型

模型在实际业务梳理的基础上,依据集团资金的流入、支出数据,分机构板块、费用所属科目类型,通过对收入、支出、票据、贷款、投资、融资等多种资金变动的历史数据、预测趋势进行分析,通过业务流程、数据逻辑关系,获取未来N月的现金流情况。在处理历史数据时,以最近12个月的历史,分析其存在的内在逻辑,推算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对于趋势预测和剔除因素,业务部门根据煤炭价格变动、化工产品价格变动等市场趋势因素,将市场趋势因素作为变量参数录入系统,录入后计算结果将随之而变,直接影响现金流量预测。同时分析实际业务中或有的剔除因素,如内部信贷、贴现等不会触发资金流变化的交易,将其作为剔除因素,在模型计算时予以剔除。

实施流动风险指标实时监测

2023年,财务公司上线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重点是实现对流动性风险指标的实时监测,通过分析监管指标主次、业务逻辑、数据层次关系等内容,形成具体明确的指标公式设计方案。由指标公式中所列示的元素在本地输出逐一寻找对应后台数据,后台数据源自浪潮财务系统、兴业核心系统各处,最终将数据按方案设计清洗、分析、计算生成流动性风险指标值。在数据计算过程中,自主设计了树形数据模型,并进行了灵活的数据分层设计,数据由下至上可以按层级汇总,记录每一层级每一组子节点数据,在风险指标展示时,可以将指标逐层穿透,直至最末层原始数据。通过穿透钻取查看指标构成项明细,可以方便业务部门查看、校对预警值的准确性,及时发现、精准定位每一项异常数据。

预警流动性风险

对于预警日常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预警信号,主要包括:财务公司内部有关风险水平、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其他可能对流动性产生中长期影响的指标变化,如资产或负债过于集中、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下降、快速增长的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市场大宗融资;二是外部预警信号,主要包括第三方评级、集团或成员单位所发债的市场表现,如市场出现关于集团或财务公司的负面传闻、集团外部信用评级下调、上市公司股票大幅下跌、集团主营业务受国家政策限制;三是融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财务公司负债的稳定性和融资能力的变化,如存款大量流失、债权人提前要求兑付造成支付能力不足、集团融资成本显著上升。

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流动性风险突发性、系统性强,风险传播快,凸显压力测试的重要性,压力测试是度量集团公司流动性风险承受度的重要手段,是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2023年以来,按季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切实发挥压力测试在流动性风险防范方面的重要作用。

设置压力测试参数。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以每个季度为基点,测试的时间窗口为7日、30日和90日,以1104报表中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为计算模型。测试基于到期期限现金流缺口分析,结合煤炭市场行情及淮北矿业集团主业经营情况,在资产端,对不同资产项目及各到期期限设置不同的流入率,表示资产到期后财务公司持有现金不再进行二次投资的比例。流入率设置的假设前提是集团公司和财务公司持续经营,满足财务公司压力情景对集团现金流的影响。在负债端,对不同负债项目设置不同的流失率,表示负债到期后不再成为可用资金来源的比例。流失率是基于同业经验和实证研究,按照客户和投资者在极端且短暂情况下的行为进行假设。

分析压力测试场景。财务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和实际资金管理需要,建立合理的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通过到期期限现金流缺口分析,测试不同情景压力下财务公司负债方的现金流出和资产方的现金流入,测算各时间窗口的财务公司现金流到期缺口。确保能够识别和计量未来可能压力测试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敞口,分析压力对现金流、流动性资产、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压力测试结果作为制定缓释和减少财务公司流动性缺口的基础,以此为依据构建流动性缓冲,调整流动性状况以符合风险容忍度。

优化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平衡,对资产负债组合进行压力测试和分析后,针对问题按一定规则采取措施进行资产和负债的再匹配,保持资产负债平衡,提升公司资产配置及主动负债能力。财务公司主要措施:一是总量的平衡,依据资金来源确定信贷资金运用总量;二是结构的平衡,做好单项关键性资产负债项目的管理。在负债管理方面,在集团公司行政干预下,财务公司吸收存款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可控。因此,财务公司在总量管理上主要是“以收定支”。在资产管理方面,基于流动性原因配置各项资产,同时,通盘考虑各家银行资金池头寸分布及成员单位支付需求,做好不同银行之间的利益平衡,维持银企关系。

流动性应急保障措施

财务公司作为具有金融企业经营与集团资金管理职能的金融机构,流动性应急措施较多,日常通过以下几方面丰富、完善流动应急补充渠道,保障集团资金流动性风险。

严格归集成员单位存款。提高资金集中度,将增量资金作为流动性管理的弹性基础,为成员单位提供协定、通知存款等多种产品,增加稳定负债。2023年通过强化资金归集与管理,可归集资金集中度基本做到应归尽归,票据归集率为100%。

深化同业合作。与同业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同业拆入和转贴现方式低成本取得资金,弥补流动性不足。开展同业市场应急措施的测试,2023年二季度财务公司在同业市场以持有的国开行金融债在银行间市场质押融资1亿元,打通同业拆借市场通道。

高效利用人民银行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两项,被财务公司积极运用。2021—2023年财务公司共计在人民银行再贴现22.27亿元,平均年利率2%,远低于LPR一年期3.7%贷款利率,取得低成本资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流动性。

运用各种手段在日间弥补缺口。依靠行政手段,与集团财务部门对接,调节成员单位非应急支付、非重要支出、支付时间等管控措施,缓解暂时性流动性压力。调整资产结构,精细化配置资产,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协调成员单位收回流动资金贷款,盘活信贷资产获取资金,提前赎回各项投资。

实施效果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提升司库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公司作为集团资金管理的主要发力点,独有的“产业性、金融性、企业性”三重属性,在资金运营上的优势是无法比拟的。在集团司库体系中,资金流动性管理与司库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公司在协助集团推出配套措施、行使各项资金管理职能的同时,自身的账户管理、资金预算、资金集中、内部控制、流动性风险管控也能在平台内延伸到下属成员单位,使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从偏重内部运营的被动管理上升到对集团整个业务条线资金流的主动管理。形成以风险管控、流动性管理为两大抓手,自动化监控、数据化管理、人工干预“三合一”的集团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促进集团司库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提升集团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通过金融科技的引领和支持,提升信息化核心系统功能,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建立多维度的信息数据收集、加工、分析系统和模型,科学设置流动性监测指标,全面将直接、间接影响流动性风险纳入监测视野,依据重要性设置差异化监测频率,推动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与公司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分析平台的互联互通,夯实基础数据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动性风险指标的提升系统预测分析、动态监测和预警能力。

来源:当代金融家

大型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