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痔疮及其治疗经验

作者:缪医生说

『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痔疮及其治疗经验

引言

痔疮是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痔疮主要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便血、疼痛、肿胀等症状。中医对痔疮有着悠久的治疗历史,本文将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临床经验,探讨痔疮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方法。

一、痔疮的病因病机

1.1 病因

根据中医理论,痔疮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食物,嗜酒成癖,导致肠胃积热,湿热下注,损伤肛门部位的血络,形成痔疮。

久坐久立:长时间站立或坐姿,尤其是久坐不动,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静脉压力增高,血液瘀滞,形成痔疮。

便秘或腹泻:长期便秘或腹泻,排便时过度用力,损伤肛门部位的血管,导致血流不畅,形成痔疮。

妊娠生产: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痔疮。分娩时用力过度,也可导致痔疮的发生。

1.2 病机

痔疮的病机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气血瘀滞: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或气滞血瘀,导致肛门部位的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瘀血,久而久之形成痔疮。

湿热下注: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生,下移至肛门部位,灼伤血络,导致血液瘀滞,形成痔疮。

脾虚气陷:脾气虚弱,气虚下陷,不能固摄血液,导致肛门部位的静脉扩张,形成痔疮。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形成痔疮。

二、痔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2.1 内治法

2.1.1 湿热下注型

症状:肛门灼热疼痛,便血鲜红,或有肛门肿物脱出,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槐角丸加减。

组成:槐角12g,地榆15g,黄芩10g,黄连10g,玄参15g,生地15g,赤芍10g,甘草6g。

加减:便血量多者,加三七粉(冲服)3g;疼痛明显者,加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

2.1.2 气滞血瘀型

症状:肛门肿痛,便血暗红,或有肛门肿物脱出,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组成: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蒲黄10g,五灵脂10g,小茴香10g,干姜6g,肉桂6g,香附10g,乌药10g,甘草6g。

加减:便血量多者,加三七粉(冲服)3g;肛门肿物脱出明显者,加升麻10g,柴胡10g。

2.1.3 脾虚气陷型

症状:肛门肿物脱出,便血淡红,肛门坠胀,疲倦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提中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10g,柴胡10g,甘草6g。

加减:便血量多者,加三七粉(冲服)3g;肛门坠胀明显者,加炒枳壳10g,炙黄芪30g。

2.2 外治法

2.2.1 坐浴疗法

方药:苦参15g,黄柏15g,黄芩15g,地榆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马齿苋15g,白芷10g。

方法:将上药加水煎煮30分钟,取药液适量坐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

2.2.2 外敷疗法

方药:五倍子粉10g,冰片1g。

方法:将两药混合均匀,加适量凡士林调成膏状,涂敷于肛门部位,每日2次。

2.3 针灸疗法

2.3.1 针刺疗法

取穴:长强、承山、次髎、天枢、曲池。

方法:每次取长强、承山为主穴,次髎、天枢、曲池为配穴。针刺时,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3.2 艾灸疗法

取穴:长强、承山、百会。

方法:每次取长强、承山、百会为主穴,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三、痔疮的预防与调养

3.1 饮食调养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姜、蒜、酒等,避免刺激肛门,增加痔疮的发病风险。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增加肠蠕动,预防便秘。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保持大便通畅。

3.2 生活调养

避免久坐久立: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痔疮。

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强忍大便,避免过度用力。

3.3 心理调养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减轻肝郁气滞,预防痔疮。

合理调节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会影响肠胃功能,增加痔疮的发病风险。合理安排工作,适度放松。

痔疮及其治疗经验

四、临床案例

4.1 案例一

患者信息:张某,男,35岁,主诉肛门肿物脱出3天,伴有便血,疼痛明显。

症状:肛门肿物脱出,便血鲜红,肛门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湿热下注型痔疮。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处方:槐角12g,地榆15g,黄芩10g,黄连10g,玄参15g,生地15g,赤芍10g,甘草6g。

外治:苦参15g,黄柏15g,黄芩15g,地榆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马齿苋15g,白芷10g,煎汤坐浴。

效果:服药3剂后,便血减少,疼痛减轻,肛门肿物有所回缩,继续治疗1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4.2 案例二

患者信息:李某,女,40岁,主诉肛门肿痛,便血暗红1周。

症状:肛门肿痛,便血暗红,肛门坠胀,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诊断:气滞血瘀型痔疮。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蒲黄10g,五灵脂10g,小茴香10g,干姜6g,肉桂6g,香附10g,乌药10g,甘草6g。

外治:五倍子粉10g,冰片1g,混合均匀涂敷于肛门部位。

效果:服药5剂后,便血明显减少,肛门肿痛减轻,继续治疗2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4.3 案例三

患者信息:王某,男,50岁,主诉肛门肿物脱出1月,伴有便血淡红,肛门坠胀。

症状:肛门肿物脱出,便血淡红,肛门坠胀,疲倦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脾虚气陷型痔疮。

治法:健脾益气,升提中气。

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10g,柴胡10g,甘草6g。

外治:每次取长强、承山、百会为主穴,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效果:服药1周后,肛门坠胀感减轻,便血减少,继续治疗1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五、讨论与总结

痔疮的治疗应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内治法主要通过中药调理,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健脾益气,外治法通过坐浴、外敷等方式,配合针灸疗法,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饮食调养、生活调养和心理调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久坐久立,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调节工作压力。

— 完 —

I 注: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请勿盲目试用!(感谢您的关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