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七一”新闻报道规范表述来了

作者:融媒杂志

临近“七一”,不少新闻报道中使用了“欢庆七一建党节”“喜迎七一建党节”等表述。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七一”新闻报道规范表述来了

近年来关于“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存在争议。

正确用法应该是什么?关于“七一”还有哪些常见编校差错?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

1.权威词典无相关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较为权威的词典中,没有“建党节”的词条和解释。

2.党史日志无相关表述

共产党员网的“党史日志”内容显示,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

解释为: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最苦难、最危险之时,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七一”新闻报道规范表述来了

3.百度百科没有相关词条

百度搜索“建党节”,百度百科出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日”,又称“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只在词条的中文名处标注为:建党节。

词条解释为: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七一”新闻报道规范表述来了

4.国家领导人没有相关表述

在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和“跟着总书记学党史数据库”中,搜索“建党节”,没有相关表述。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七一”新闻报道规范表述来了

5.《人民日报》近年来无相关报道

在人民网搜索近些年的《人民日报》,没有关于“建党节”的内容。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七一”新闻报道规范表述来了

6.党史相关出版物中鲜有表述

近年来出版的关于党史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图书中,很少有“建党节”表述。多为“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表述。

但“建党节”已经成为大众约定俗成的名称,且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被广泛使用。

另外,大部分的日历都把7月1日标注为“建党节”。

在新闻日历中,7月1日标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可以确定的是,

据党史工作者考证,中国共产党建党日为1921年7月23日。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于“纪念日”的解释是:发生过重大事情值得纪念的日子,如国庆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国际劳动节。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七一”新闻报道规范表述来了

词典中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没有使用“建党节”。

新闻报道在尊重大众约定俗成称呼的同时,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参考官方表述。

“七一”报道避免8类不规范表述

1.【把“庆祝”“喜迎”错作“纪念”】

不规范表述: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规范表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纪念”的意思是用事物或者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

2.【没有“普通党员”和“特殊党员”】

不规范表述:“普通党员”“特殊党员”

规范表述:以普通党员身份、特殊群体党员

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很多关于“普通党员”“特殊党员”的表述。

中国共产党党员,简称中共党员、共产党员或党员,分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和中国共产党预备(候补)党员。

,“普通党员”一般只在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时使用。

是用来解释“参加支部生活会,我们都是平等的、普通的一员,这也是作为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共产党员网的解释是:可以用“普通党员”这一表述,如“××同志不仅参加了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但在实践中需慎用“普通党员”的提法,以免产生歧义,因为我们党内不允许有“特殊党员”。

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不把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称为“普通党员”。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

党章中有“特殊党员”这个表述。

把“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党员,称之为“特殊党员”。

也有一些新闻报道中提到了“特殊党员”身份,一般是指特殊群体和有特殊情况的党员,可以表述为:特殊群体党员。

3.【把红色歌曲错作“党歌”】

不规范表述:唱党歌

规范表述:唱红色歌曲、唱红歌

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党歌”“经典党歌”的表述。

比如:一起传唱这35首经典党歌;建党百年,共享党歌;唱响党歌党曲,倡导绿色环保;童心唱党歌,巧手做党旗;上党课、唱党歌、颂党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出了很多歌颂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祖国的歌曲,这些歌曲被称为“红色歌曲”,简称“红歌”。

因为这些红色歌曲基本上都是歌颂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祖国的,且传唱度高,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且约定俗成,口头称之为“党歌”。

在口语交流时,把这些红色歌曲和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称之为“党歌”,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在新闻报道、公文写作时,

4.【把《国际歌》错认为“中国共产党党歌”】

不规范表述:《国际歌》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歌

规范表述:《国际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1922年至1944年为苏联的国歌。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宣布社会主义胜利后,把《国际歌》作为苏联共产党(布)的党歌。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歌》成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党歌。

1931年至1937年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仪式一般程序的第一步为奏(唱)《国际歌》。

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都会演奏《国际歌》。

5.【把“七一”错作“七·一”“七、一”“七.一”】

不规范表述:“七·一”“七、一”“七.一”

规范表述:“七一”

新闻报道中经常把“七一”写成“七·一”“七、一”“七.一”。

“七”字和“一”字中间不需要加标点符号。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定,凡是简称中1月、11月、12月这三个月的月数字与日数字相连时,中间应加上间隔号“·”,如“一二·九”运动、“一一·七”案件、“一·一六”批示;其余不会造成误解的月份的月数字与日数字相连时则不用间隔号,如“二二八”起义、“五一六”通知、“九一三”事件等。

6.【把“入党誓词”错作“入党誓言”】

不规范表述:重温入党誓言、践行入党誓言、牢记入党誓言

规范表述:重温入党誓词、践行入党誓词、牢记入党誓词

临近“七一”,很多党组织开始重温入党誓词、践行入党誓词、牢记入党誓词。

但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了错误的表述:重温入党誓言、践行入党誓言、牢记入党誓言。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新党员在入党时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同时也是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体现了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7.【把“佩戴党员徽章”错作“佩戴党徽”“佩戴党章”】

不规范表述:佩戴党徽、佩戴党章

规范表述:佩戴党员徽章

党员徽章是党员身份的标志,党员在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出席党内重要会议活动,以及其他党组织要求,佩戴党员徽章的时间和场合都要佩戴党员徽章。

近些年,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了错误的表述:佩戴党徽、佩戴党章。

党徽是代表一个政党的徽号。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锤头是工人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工人阶级;镰刀是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农民阶级。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七一”新闻报道规范表述来了

党徽是一个图案,是不能佩戴的,只能用于悬挂和制作。

中国共产党党员徽章,简称党员徽章,是亮明党员身份的重要方式。徽章尺寸为24mm×22.5mm×2mm,材质为锌挂镀仿金。

“七一”是不是叫建党节?“七一”新闻报道规范表述来了

党员徽章是用于党员个人佩戴、表明共产党员政治身份的象征和标志。佩戴党员徽章必须严肃、庄重。党员徽章应佩戴在左胸中间位置,不得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不符合制作规定的党员徽章。若与其他徽章同时佩戴,应将党员徽章置于其他徽章之上。

党章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开展正规活动、规定党内事务所规定的根本法规,是党赖以建立和活动的法规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具有最高党法、根本大法的效力。

8.【把“交纳党费”错为“缴纳党费”】

不规范表述:缴纳党费、党费收交工作

规范表述:交纳党费、党费收缴工作

交纳党费和党费收缴工作,其中的“交纳”“缴纳”容易混淆。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条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要作为党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

来源: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

作者:卓牧袅 媒体人

编辑:邓汝濛 郑淑憓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