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拙

作者:幕灯而读
曾国藩:拙

我们如今的时代,很多人都在追求效率、寻找捷径,期待着快速成功,幻想着一夜暴富。

而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他的人生哲学却是“尚拙”,即崇尚笨拙。

曾国藩说:“天下之大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在曾国藩看来,办事笨拙胜过投机取巧,越有拙气的人,越靠得住。

曾国藩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左宗棠、李鸿章都远不如他,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缺乏这股“拙气”。

最近读胡策陌的《历史的帘子2》,再次被曾国藩的这股“拙气”所触动。

人活一世,“笨”最难学,“拙”最难守。

曾国藩:拙

守拙,才能勤

守拙而勤,认清自己并勤奋坚持,便能成功。

年少时期的曾国藩,是真的笨。

他自己都说自己“性鲁钝”“愚柔”,左宗棠也说他“才短”“欠才略”。

在曾国藩13岁时,一天夜里,他来到书房,点燃油灯,开始背一篇三百字小文。

在他进入书房前,家里来了一小偷,听见有人进来,小偷便躲在了房梁上,本想等曾国藩睡着后偷点东西再走。

没想到曾国藩背到三更都没背下来,小偷忍无可忍,飞身下梁,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并冲曾国藩大叫:“你笨成这样,还读什么书。”

曾国藩的资质就是这么平庸,没一点天才范儿。

其实曾国藩的父亲,资质也很普通,考了整整17年,才考中秀才,曾国藩的守拙而勤,可能也是受父亲屡战屡败精神的影响。

曾国藩从14岁起,就与父亲一起参加县试,连考5年,均与父亲同时落榜。

到第六次考试时,曾国藩做足了功夫,本以为考得很不错。

谁料发榜那天,不仅没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反而看到一份自己的文章被公开批评“文理太浅”的公告。

众目睽睽之下,简直是奇耻大辱。

换做别人,可能就自此放弃科考了,但曾国藩没有。

曾国藩:拙

曾国藩气呼呼地回到家,迅速整理好情绪,并认清自己的位置,决定继续备考。

他每日闭门不出,从书架上抱出二十四史,开始逐本细读,沉浸在史学浩瀚的海洋中,并写下了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

不理解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不读透这一本,绝不读下一本;不完成当天的学习目标,绝不睡觉。

终于在第七次考试时,22岁的曾国藩,以榜上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中了秀才。

中秀才之后的第二年,他又中了举人,四年后又中了进士,自此,曾国藩的传奇人生徐徐展开。

人们常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勤奋守拙的人,不会投机取巧。

反之,那些太过精明的人,却总是寻思着走捷径。

事实上,捷径带你走向的往往不是成功,更有可能是万丈深渊。

真正进阶之路,永远是一步一步踏实走出来的,有些该做的努力,一点也不能少。

这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就是日复一日看似愚蠢的努力。

曾国藩:拙

守拙,才能韧

守拙而韧,是忍,是耐,也是恒。

对于这三点,曾国藩曾用一句话说透:“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

咸丰二年,太平军北伐,湖南、湖北各地纷纷陷落,咸丰皇帝紧急诏令43位大臣参与团练,其中也包括曾国藩。

所谓团练,就是大臣们自己招募民兵,至于军饷,朝廷没有,由团练大臣们自己筹备。

书生曾国藩此前并无领军经验,但战乱当头,只得硬着头皮上。

此时的湖南境内,人心惶惶,各地土匪趁机发难。

曾国藩到长沙后,差点被绿营军砍死,长沙城的军政官员不但不帮他,反而还嘲笑他多管闲事。

“好汉打脱了门牙活血吞”,曾国藩选择忍耐。

他带着从家乡拉起的一千多人,跑到附近的衡阳城发展。

从一穷二白开始,没有办公场所就租一个房子,没有钱就到处求人拉赞助,没有兵就下乡招募一些憨厚老实的农夫,没有将就请朋友推荐。

曾国藩:拙

历经艰难,他终于建立起了一支两万人的湘军队伍。

咸丰四年,湘军倾巢出动,43岁的曾国藩意气风发,决定与太平军决一死战。

但曾国藩的初次领兵并不顺利,连输数战,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部下和朋友惨死在自己面前。

没见过此等血肉横飞场面的曾国藩,近乎崩溃。

曾国藩用了整整3个月,走出了失败的阴霾,然后重整旗鼓。

他先后攻下了岳阳,拿下了武汉,取得了与太平军开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但好景不长,在后来的江西救援战中,太平军将领石达开夜袭曾国藩,湘军战船被烧掉100余艘,曾国藩也差点被俘。

曾国藩九死一生逃出来后,江西官吏还不搭理他,钱、人、物资都不给。

后来,太平军内讧,不需要打仗了,咸丰皇帝看曾国藩没什么用处了,竟把他撵回了老家。

曾国藩心寒了,回老家后大病一场。

但太平军内乱解决后,又露出了锋芒,局势又变得紧张起来。

咸丰八年,咸丰皇帝不得不重新启用48岁的曾国藩,战乱当头,曾国藩依然选择迎难而上。

历经磨难,曾国藩建立起了2万人的湘军队伍,初次领军却连输数战,重振旗鼓后拿下岳阳、武汉,取得最大胜利。

不久后,他又在江西救援战中惨败被撵回老家,48岁时又因局势紧张,再次被重新启用。

曾国藩凭借着这份看似愚蠢的耐性和韧劲,一步步登上了人生巅峰。

起起落落是人生常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一个人的韧性。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不到,只是挣扎得不够久。

人能走多远,拼的就是韧性。

曾国藩:拙

守拙,才能慎

守拙而慎,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依靠。

俗话说:“谨慎是个宝,成事少不了。”

曾国藩这一生的谨慎,也是源于他的守拙。

咸丰八年,曾国藩再次带领湘军攻打太平军时,要求湘军作战必须贯彻六字秘诀“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就是非常重视扎营,作战前,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勘察地形,选好扎营地,每日半天时间行军,半天时间扎营。

当扎下营盘后,无论军队人马多么困乏,必须先围着营地挖出两道深壕沟,沿着壕沟再筑起两道高墙。

曾国藩:拙

壕沟的宽度和深度,寨墙的高度和厚度,都有明确的要求,以此来保障军队的安全。

有了“硬寨”,湘军就能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除此之外,士兵们还要分班轮流站岗。

打呆仗,就是重防守,而不是和敌人正面冲突。

如此,湘军每次打仗死亡率都较低,积小胜为大胜,愈战愈强。

最后太平军愈发招架不住,地盘越来越小,军队越打越少,被逼得走投无路。

《道德经》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小心仔细思考,严密行事,才能避免诸多遗憾和悲剧发生。

守拙而慎,就如走世间泥土之路,纵使翻山越岭,却始终踏实可靠。

相反,急躁、急功近利,往往会让我们离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

“守拙”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秘诀。

他知道自己不够聪明,所以放低姿态,勤奋学习;

他知道自己资质不足,所以持之以恒,熬到最后;

他知道自己不懂兵法,所以谨小慎微,谨慎作战。

“笨拙”看起来慢,其实可以走得更远,而且越往后,走得越快,走得越稳。

反而那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路越走越短,越往后,可供选择的也越少。

生活不会亏待拼命奔跑的人,持续努力,再慢也会发光。

最后我想说,《历史的帘子2》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里面的19位历史人物故事, 启人思考,令人借鉴。

作者 | 幕灯·易妍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