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作者:家家有收藏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家有收藏》继续关注《跟着文物看古今》特别节目。今天继续带大家走进樟树市博物馆,现代人露营固定帐篷和席子用的是铁钉,那么古代人在2000多年前是用什么来固定席子呢?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博物馆工作人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用什么固定席子的,现场做了场景还原。有这套“神器”坐镇,在野外露营也不怕席子被风吹走了。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古人习惯席地而坐,为了避免风把席子掀起,会用较重的器物压住席子的四个角,这种器物就是“铜镇”,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然,用来演示的铜镇是博物馆照形仿制的。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我们现在看到的铜镇可不是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件,而是修复比较好的一件,都是出自于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的陪葬器物,一共出土了24件铜镇,大致都是半圆形,看来在战国时期这一造型是很流行的了。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樟树市博物馆馆员张淑琴介绍,正常情况下的铜镇为实心,但这一件却是空心,因为它作为陪葬品,为了节省材料,无需考虑实用性。铜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文化,常见的是这种半圆馒头形。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在当时,楚国还有错金和错银工艺的铜镇,像这样秤砣形状的算得上是基础款式了,到后来虎、豹、凤鸟、羊、鹿、蛇、熊、龟等等造型层出不穷。可以说,铜镇在2000多年前是必不可少的物件,大量出土的实物也证明,它不仅实用还有镇宅辟邪之用。而这些造型生动灵巧的铜镇,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文化习俗,更让我们了解到当时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
古人“席不正不坐”,原来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