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化观察6:“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不对?垃圾文化最受益!

作者:冷眼国学
文化观察6:“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不对?垃圾文化最受益!

“和稀泥”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一直以来,我经常在平台文章的评论区中看到“文无第一”和“武无第二”这类“和稀泥”式的评论。我始终坚持只要有足够的论据作为前提,且在实力上确实有可见的差距,那么,就不应该含糊其辞地给弱势方留下发展空间,否则,难免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社会现象!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类和稀泥的看法直接给了很多垃圾文化生存的空间。

当下社会中,文化素质很低的自媒体人的粉丝数量和直播间人数甚至远比文化素质高的同行更多,这不仅说明没文化的人太多了,更说明多数人并不以“没有文化”为耻,反而觉得追捧垃圾文化是个人自由,甚至会用“文无第一”这类和稀泥的话术来为自己推崇的垃圾文化制造合理性!

文化观察6:“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不对?垃圾文化最受益!

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专辑中,歌词极为露骨,主攻的就是道德文化下限很低的下沉市场。正是因为当年没有被大量批判,之后的华语歌坛上,类似的甚至更下流的歌曲比比皆是,导致了如今的华语歌坛垃圾歌泛滥且被市场所接受,这是最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市场被劣币的追捧者占据了,良币还会有生存空间吗?

更可笑的是,支持刀郎的人拿着子虚乌有的所谓“证据”天天去网暴无辜之人,连基本的事实都罔顾。我在想,被一群网暴他人的垃圾所推崇的人能是什么道德楷模吗?很显然是一路货色呀,毕竟同类相吸嘛!不然某人为啥一直旁观看戏,并利用网暴的流量大发其财!

所以,当下社会各种垃圾文化的盛行,那些最初“和稀泥”的所谓中立者恰恰是最大的推波助澜的群体,对时代文化的堕落是要负责任的!

前文中,虽然提及了“和稀泥”的害处,但还是要深究一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否合理。

文化观察6:“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不对?垃圾文化最受益!

武无第二

之所以先提及“武无第二”,是因为在合理性上,“武无第二”和“文无第一”并不是一码事,必须分开来看。

通常,“武无第二”这类话术经常出现在历史人物武力强弱的比较上。

通过符合逻辑的理性思考,“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是个必然的结果!因为武力强弱的比较除非有过面对面的单挑战斗,否则并没有具体且公正的比较指标,如此一来,仅仅只看张飞、岳飞这些历史人物的难以量化的战斗指标,确实没法进行比较,在此等情况下,“武无第二”的说法确实是成立的。

当然了,即使是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身为文人的北宋苏轼也一定打不过文武兼修的南宋辛弃疾,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无视“是不是真的单挑过”这种次要因素了。

文化观察6:“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不对?垃圾文化最受益!

文无第一

“文无第一”的情况显然又有所不同了。

其一,文体之间有高下,有创作难度的不同,有文学地位的不同。在各自领域同等级的诗人和词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差距就很大,原因很简单,词为诗余,诗词的文学地位和创作难度都有差异性。所以,杜甫和辛弃疾的文学史地位差距明显。

其二,汉字作为所有文学的载体,几千年来并没有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比较文学水平时,汉字这个核心要素几乎是恒定的,这就为跨时代比较提供了绝对标准。

基于以上原因,在进行具体比较时,“文无第一”这种“和稀泥”的话术只适用于极少数难分高下的人物和作品之间的比较,当差距明显可见时,这套“和稀泥”话术就会将差距模糊化,进而模糊掉评判标准,直至颠倒强弱优劣,并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文化观察6:“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不对?垃圾文化最受益!

比如:苏轼和李白比诗歌,但凡懂诗词鉴赏的人都应该知道,苏轼的诗和李白比差距太大,即使算上“诗余”的词,苏轼的诗歌也和李白差距明显。如果这样比不够直接,可以进行更直接的作品对比,苏轼的诗词名篇放在李白作品中,基本上没有能达到《将进酒》这种顶级档次的,差距一目了然。

如果认为苏轼、李白的诗水平相当,那就必然认同宋诗高度等同甚至超越唐诗,就必然推崇并学习“以文为诗”的说理宋诗,中国人最优秀的诗歌传统就必然会面临全面衰退,枯燥干瘪、强行说理的垃圾宋诗就会逐渐驱逐更优秀的情景交融、抒怀咏志的唐诗,颠覆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以,“文无第一”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成立,只不过是很多墙头草“和稀泥”的话术而已!此类话术的盛行就是在混淆优劣标准,并最终为垃圾文化的推广扫清障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就是这么一点点被颠覆的嘛!

文化观察6:“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不对?垃圾文化最受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