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6年,刘文典和孙辈的合影,被称为“一代狂士”,晚年令人唏嘘

作者:五四青年
1956年,刘文典和孙辈的合影,被称为“一代狂士”,晚年令人唏嘘

1956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与他的孙女在云南大学的校园里,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镜头中,老人身着一袭深色的长衫,显得庄重而儒雅。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增添了几分学者的气质。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

此时的刘文典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暮年,66岁的他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然而,他依然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用他的知识和智慧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云南大学的讲台上,他依然精神矍铄,慷慨激昂地讲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这一年,对刘文典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在这一年,他被评为了一级教授,这是对他多年来在教育事业上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这个荣誉不仅仅代表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更是他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教育者的高度认可。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总是眷顾这位伟大的老人。就在这一张照片拍摄的第三年后,刘文典先生因病离世,享年不到70岁。这个消息让无数人感到惋惜和悲痛,因为刘文典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更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和崇高品格的文人。

刘文典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小商家庭,他从小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熟读四书五经,对经史子集有着深厚的造诣。在晚清时期,他加入了同盟会,积极参与了推翻满清的革命活动。后来,他前往日本留学,在东京遇到了自己的恩师章太炎。他们两人志趣相投,结为莫逆之交。在章太炎的指导下,刘文典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民国初年,刘文典回到上海办报,他积极传播新思想,抨击时政,因此受到了当局的通缉。在危急时刻,他再次前往日本,担任了中山先生的秘书。刘文典口才一流,文笔极佳,加上他渊博的学识,很快受到了中山先生的赏识。后来局势稳定后,他回到国内,应邀到北京大学任教。这段时间是刘文典学术研究的高峰期,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

1956年,刘文典和孙辈的合影,被称为“一代狂士”,晚年令人唏嘘

刘文典性如烈火,他并不迂腐,而是敢于直言不讳。在担任安徽大学校长期间,他因为学生罢课事件与蒋中正产生了冲突。蒋中正要求开除参与罢课的学生,但刘文典坚决反对,并且对蒋中正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一举动让蒋中正大为光火,将刘文典革职查办并关进监狱。然而,在文化界的斡旋下,刘文典最终被释放。经过这件事后,刘文典的名声更加响亮,但他也因此失去了校长的职位。

抗战全面爆发后,北平很快沦陷。刘文典因为没来得及撤离而留在北平,他的行踪受到了日军的严密监视。日军高层曾希望他出任伪职,但被他严词拒绝。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文人的风骨和尊严。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刘文典身上,导致他在批判中因病离世,他的离世让人感到无尽的悲痛和惋惜。

1956年,刘文典和孙辈的合影,被称为“一代狂士”,晚年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