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旧渠系“焕新” 这个大春栽种季 游仙区这一招节水超1200余万方

作者:川观新闻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近日,打开群新分支渠梓白农渠的阀门,看着汩汩的清水流向田里,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新和村的阮开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经过近一个月的忙碌,他家的6百余亩水稻终于完成了栽插工作,至此,阮开华家的大春栽种工作告一段落。

这里的清水来自上游的武都水库。一路奔涌而来的清水,经过6条支渠,再经过分支渠、斗渠等,流向游仙区8个镇和1个街道共计40余万亩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3.3%。

老旧渠系“焕新” 这个大春栽种季 游仙区这一招节水超1200余万方

新建好的沟渠

武引游仙灌区相关渠系总长达352公里,其中大部分于上世纪90年代陆续建成,经过约30年的使用,部分渠道破损、边坡生长藤蔓,不仅影响供水流速,还带来渗漏问题,据估算个别渠道水损接近40%。

为渠系“焕新”,也为游仙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结合绵阳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游仙区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武引渠系进行整治和改造。

老旧渠系“焕新” 这个大春栽种季 游仙区这一招节水超1200余万方

对老旧沟渠进行整修

本着“先主后次”的原则,游仙区投入9300余万元,率先启动了对6条支渠的改造提升工作。这6条支渠总长约112公里,犹如动脉血管一般,将武都水库的清水输送到游仙区各个农业片区,再由斗渠、毛渠等分散到一片片农田。

因为大部分支渠都是开放式的,随着渠道破损、边坡植物生长等原因,会导致输水流速减慢,进而加大蒸发和渗漏。针对上述问题,游仙区分类“作答”。

老旧渠系“焕新” 这个大春栽种季 游仙区这一招节水超1200余万方

工人们正在整修沟渠

在新桥镇先卫分支渠段,由于附近山体滑坡,曾经多次出现泥土淤塞支渠,进而影响输水的问题。通过改造提升,游仙区在该段建设了150米的水泥盖板,将这段明渠改为暗渠,免去了当地维护疏浚支渠的麻烦。

在江绵支渠旁,工作人员杨志强正在检查渠系,顺手清理边坡上新长的青草。“3月份我们在改造这一段支渠时,这里的藤蔓已经长到一人高了,动用了专业机械,清理下来的青草近1吨。”杨志强说。

“为确保在大春前完成相关改造工作,最多时全区有700多名工人在6条支渠同步作业,全力以赴确保不误农时。”游仙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老旧渠系“焕新” 这个大春栽种季 游仙区这一招节水超1200余万方

工人们正在整修沟渠

改造的效果已经得到体现。在忠兴镇紫气村,当地今年种植的水稻、玉米、黄豆等已经基本完成,有望带来每亩增收1至3百斤。“我们今年用水大约每亩300方,大概每亩节约了40至60方,看着清水流进稻田,心里特别舒服,很安心踏实。”周齐永村民说。

截至目前,游仙区今年大春累计栽种面积达23.91万亩,栽种完成率99%,累计供水5475.984万方,其中农业用水4500.20万立方米,较往年同期节水1200余万方,节约率约20%。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