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犯四才子趣闻:王耀武写完对联后悔,汤尧为何烧掉沈醉的对联?

作者:半壶老酒半支烟

1960年11月28日,沈醉和李仙洲、范汉杰、庞镜塘、罗历戎等共十一人走出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另外还有三十九名战犯从各地管理所获释:李仙洲在山东有亲属,所以请求回山东去与家人团聚;庞镜塘在沈阳有儿女,于是要求去沈阳工作;范汉杰、罗历戎、李以劻、董益三和沈醉或者是在外地无无亲属或者亲属北京,所以就留下来,跟第一批特赦的杜聿明、王耀武、郑庭芨等人在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又做了同事。

1960年的文史专员每月有一百元工资,养活十口人都没问题,后来又分了房子,那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舒坦了——如果能像沈醉那样笔耕不辍,所获得的稿费,在当时也算得上“天文数字”了。

战犯四才子趣闻:王耀武写完对联后悔,汤尧为何烧掉沈醉的对联?

沈醉说王耀武要是晚特赦几年,也会很长寿而不会被气死:“1959年第一批特赦的十名战犯中就有他。这对他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因为他过去做生意赚的钱太多,而且大部分是由他妻子带去香港,他特赦后,一再希望妻子回来,结果出他意料,她竟和他的一个副官一口气跑到南美洲去欢度晚年而置他于不顾了。王得讯一气之下,马上手脚发抖,几乎当场死去,虽经抢救,也变成了半身不遂。如果他迟点出来,也可能还多活上十来年呢!”

沈醉的记载未必准确,有人说王耀武的夫人并没有背叛,是不实传言气坏了王耀武,还有人说王耀武患病与其夫人无关。

不太喜欢战争史的读者可能对王耀武不太了解,大家印象最深的,是《特赦1959》中那个七分憨厚中带着三分狡黠的山东大汉,尤其是他那幅对联,更是妙趣横生:“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

战犯四才子趣闻:王耀武写完对联后悔,汤尧为何烧掉沈醉的对联?

电视剧中这副对联确实对仗工整,但王耀武的“原创”对联却跟电视剧演的有点不同,上下联分别是“先解放后解放,先后都得解放;早出去晚出去,早晚都得出去。”

这副对联才是王耀武“原作”,而且对仗也不是十分工整,所以写完之后他就后悔了,但是直到1961年,他才把“悔意”公开——王耀武从庞镜塘手里接过那副早已发黄的对联,顺手撕得粉碎:“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要知道,那是俺心烦意乱的时候写的……”

王耀武为什么后悔写那副对联,咱们还得从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四大才子”说起:论作诗,文天祥的二十三世孙、徐州“剿总”前线指挥部副参谋长文强首屈一指;比书法,“大力士”邱行湘自居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编故事、写回忆录,当然是沈醉独占鳌头——他写的那一系列回忆录,当年能在一线城市买很多套房子;论“科班出身”,沈醉说王陵基是正儿八经的清朝举人。

王陵基是哪一科的举人,笔者没有查到,但沈醉在《人鬼之间》中言之凿凿:“王陵基的思想可以说与一般人不同,他是清末举人,由清政府送去日本学军事,读过日本陆军小学和士官学校,日语很流利,中文基础更深,并向皇帝老子磕过头,自认为“见多识广”。

战犯四才子趣闻:王耀武写完对联后悔,汤尧为何烧掉沈醉的对联?

沈醉虽然也出身于书香门第,但是中学没毕业就被开除了,甚至在当了少将之后,还闹了个常识性笑话——他的大姨出家后被称作“莲舅”,跟一个“三老和尚”结伴而行,沈醉居然问母亲:“是不是年长的和尚也可以和尼姑住在一个庙里?”

老妇人差点笑岔气:“真作孽!亏你还是个读过书的人,这点常识都没有,不怕人笑话你?尼姑也叫二僧,老尼姑也可尊称为和尚!”

沈醉位列“功德林四才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笔者买他的书,就没少花钱,而文强的诗集,却一直没有买到。

文强在战犯管理所(不仅限于功德林)写了一千多首诗,在淮海被俘前也没少写,如果把他的诗词都展示出来,沈醉肯定会自叹弗如。

沈醉诗词不及文强,写对联似乎也就是王耀武的水平,他刚到功德林的时候分在第二组,同组的“同学(战犯互称)”有覃道善、苏本善,还有王耀武、马励武,一时兴起就写了一副对联:“王耀武马励武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覃道善苏本善喜战犯有从善之时。”

“陆军副总司令”汤尧一看沈醉这副对联,马上划根火柴烧掉了:“这个使不得,使不得!”

战犯四才子趣闻:王耀武写完对联后悔,汤尧为何烧掉沈醉的对联?

王耀武在功德林以“忠厚诚恳大度”著称,并不想展示他的文采,那副对联,写完之后就后悔了,而他当时的“心烦意乱”,还真跟文强有关——电视剧《特赦1959》中刘安国(历史原型就是文强)说晕王耀武,这件事沈醉和邱行湘的外甥黄济人都写过。

王耀武为何撕掉自己写的对联,汤尧为何要烧掉沈醉的对联?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四大才子”还有哪些趣闻,相关史料中还真有不少记载,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也能发现王耀武撕掉自己所写对联的原因:功德林有“四大才子”,他们的水平比我高了,我那副对联不合辙押韵,平仄也对不上,还是撕掉的好。

王耀武很谦虚,评选功德林四大才子,他肯定不会跟着掺和,读者诸君却肯定有兴趣给这“四大才子”排个座次:在您看来,文强能都位列榜首?沈醉又该排在第几位?

战犯四才子趣闻:王耀武写完对联后悔,汤尧为何烧掉沈醉的对联?

文强和沈醉在被抓前后都写了不少诗词,王陵基也写过,下面就摘录几首,请大家品鉴一下,看看谁的功力更深厚。

文强在红军时期,曾经跟钱大钧打过仗,也曾探望过生病的徐特立和陈赓,把一包月饼分给两人后,文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四句是这样的:“山城水色凝秋意,剑影刀光映九天。 话旧情殷尊太老,忘年交谊识恩贤。”

沈醉在抗战胜利后,写过一首嘲笑“接收大员”的诗,因为太过尖锐而没有发表:“身先士卒越重关,满座将军尽笑颜。五子登科齐奋力,人间谁复念饥寒?冤魂卅万哭犹哀,忍见江头白骨堆。卫国无功频失地,有何面目又从来?都门风物倍堪思,万水千山奏捷迟。愧对江南诸父老,八年垂泪盼王师。石城(南京又名石头城)风雨近重阳,烟雨台城柳色黄。犹爱秦淮河畔水,至今仍带六朝香。”

文强和沈醉的诗文太多,而王陵基的“作品”又太少,以至于“同学”们只记住了他在战犯管理所文学艺术专栏里发表的一首题为《认罪》,而且只记住了两句:“上将不可当,宁愿挨一枪!”

战犯四才子趣闻:王耀武写完对联后悔,汤尧为何烧掉沈醉的对联?

王陵基的“写诗”水平,估计跟传说中的韩复榘、张宗昌差不多,将他列为“功德林四大才子”可能有些滑稽,但他的“同学”们都知道,王陵基有时候是故意装糊涂,要论文化水平,当时里面还真没有几人能超过他——我们熟知的两位近代名人,一个是八股秀才,一个是策论秀才,那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王陵基要是真考上了举人,那显然不是秀才能比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除了沈醉之外,好像没有人说王陵基中过举人,他考中的似乎是李鸿章办的“武备学堂”,可能那个学堂里出来的都能当军官,所以就被误以为是举人了。

如果王陵基不是真正的举人,那么“功德林四大才子”中就不应该有他一席之地,于是我们最后的问题也就出来了:除了擅长书法的邱行湘、赋诗千首的文强、“著作等身”的沈醉,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学员中,还有哪几位可以入选“四大才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