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理“金交所”背后

作者:城市金融报

本报综合报道 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以下简称“金交所”)正加速走向终局。

  金融监管风暴席卷全国。日前,广东、海南、厦门、宁波、天津、山西、黑龙江、河南8省市地方金融管理部门集中发文宣布取消当地金交所的业务资质。相关业务资质取消后,海南、山西、天津、河南等地不再存在金交所。

  8省市同日宣布取消金交所业务资质,标志着大陆地方金融交易所清理整顿工作进入新阶段。

  那么,多地为何集中官宣关停金交所?金交所在当下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清理“金交所”背后

多地取消金交所业务资质

  所谓“金交所”,是指金融资产交易所,由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金融资产和金融产品登记、交易和结算,其他金融创新产品的服务等,主要是为了盘活各地流动性差的金融资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21世纪初期,随着中国金融需求的多样化,金交所应运而生,开辟了新的投资领域,在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P2P平台等新型金融机构的推动下,金交所迅速成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重要流转场所。

  回顾金交所的历史,2010年5月21日,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成立。同年5月28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成立,成为了最早的两家金交所。2020年至2011年间,全国范围内发起设立了7家金交所,分布在安徽、重庆、深圳、四川、武汉等地。

  2012年后成立的金交所,没能以“金融资产交易所”获得工商注册,取而代之的是“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等名称。后期,金交所吸引到了民间资本轮番入驻,一省一家成为了“标配”,各省市金交所数量曾一度发展到70余家,如辽宁曾有7家交易中心、山东曾有6家。

  金交所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为活跃地方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金交所曾在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债权交易市场,促进金融资产流通,服务民间金融,构建地方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要看到,近年来其负面金融效应更加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业发展的正常秩序,也给金融消费者权益带来损害。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年底,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也明确提出要将稳妥处置金交所、“伪金交所”风险作为“持续清理整顿金融秩序”的工作推进。

  今年3月以来,多地先后取消当地金交所。

  3月25日,湖南、辽宁、西安、重庆等4地的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发布公告,取消各自辖内金交所的业务资质;

  3月29日,福建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宣布取消辖内金交所业务资质;4月28日,广西宣布取消辖内金交所业务资质;5月10日,山东、吉林、江西、青岛等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宣布取消各自辖内金交所。

  另外,同样在5月10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圳市银通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前海金交”)退出交易场所行业的公告称:“为落实国家金融监管要求,深圳市银通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主动申请退出交易场所行业,不再从事交易场所相关业务。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我市不再存在合法的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

  今年以来的三轮整顿过后,地方金交所的数量大幅减少。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表示,取消金交所是进一步清除地方金融风险隐患的必要之举,相信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省(市)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会陆续跟进发文取消地方金交所,由金交所可能诱发的金融风险将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可为减轻地方政府防范金融风险压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伪金交所”存在较大风险

  种种乱象早已引起监管的关注,而事实上,监管部门对地方金交所的清理整顿一直在进行。

  2012年1月,国务院同意建立由证监会牵头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21年12月,证监会消息,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致函29个辖内有金交所的省级政府办公厅,要求立即组织开展对辖内金交所的现场检查工作。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金交所沦为民间机构开展自融或资金池等违规业务的“通道”,一些民间理财机构通过金交所进行产品包装,将房地产融资项目、涉嫌自融或资金池业务的产品打包成“受监管”“有登记”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向广大投资者兜售,进一步放大了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风险,对市场的规范性造成负面影响,也加大了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正规的金交所与“伪金交所”混在一起,给监管带来了难度。在莫开伟看来,一些“伪金交所”打着合法的幌子进行从事金融化、证券化、期货化等各类业务活动,实际上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直接或间接以登记、备案、挂牌交易、信息发布、信息服务等各种名义为各类发行和销售非标债务融资产品提供服务和便利,扰乱了正常金融市场秩序,也存在较大金融风险隐患。

  总的来看,当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金交所的数量、业务规模和涉众人数均大幅压降,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一司党支部近日发布的文章指出,一些地方金交所、“伪金交所”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在经过整治后风险得到有效遏制,但解决金融泛化问题仍需持续加力。

  多省市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也提醒投资者,市场上部分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带有“信用资产”“登记备案”“产登”“产登信息”“产登管理”“产权交易”“产交信息”“结算”等字样的企业,未经国家有权部门依法许可,为非标债务融资活动提供登记备案等服务,属于“伪金交所”,存在较大风险。请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投资者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谨慎识别金融资产交易相关信息,选择合法投资渠道,坚决抵制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以免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