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作者:黑镜头

原文于2020年9月在“中金摄协”微信公众号上连载。

我真的相信世界上有的事情如果我不拍下来,就没有人会看见——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武汉市汉江上的这一水上人家群体引起我的关注纯属偶然,是在实施汉正街专题摄影项目过程中开启的新专题。

2009年8月29日和9月22日的凌晨四五点,我爬上晴川桥上俯拍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繁忙的物流夜景时,水上人家闯入了我的镜头,我有点好奇,就下桥拍了卖鱼的小船和在汉江游泳的武汉人。

后来在拍摄汉正街专题时,我多次想顺便拍一下水上人家,但遇到阻拦:蜗居在这里的人以为我是记者,担心我的照片一发表,这里就会被政府取缔。

我不死心,就经常去走走,先拉家常、交朋友,不急着拍照。慢慢有人接纳我,我拍些肖像照送给他们,他们知道我拍照并不是为了上报纸,我才慢慢走近了这个群体。

真正开始实质性拍摄已经到了2010年11月。这一专题从2009年8月开始关注到2016年11月水上人家被取缔、清理,断断续续拍摄了八年,但集中拍摄是2010年至2014年,历时五年。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2月2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4年4月19日,武汉晴川桥下。(周国献拍摄)

武汉的汉江水面,自晴川桥至江汉一桥一带,曾经常年停泊着近百艘用于居住的水泥船和木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水上群落。

这些无动力的水泥船或木船,用缆绳系在岸边,在船头放置一块跳板供住家上下船。缆绳的长短要根据水位的高低进行调节,冬放夏收。这些三五成群的船只,有的船与船之间还用缆绳链在一起,形成连体以抵御风浪。即便如此,也时不时发生断链走锚江漂的事故。因船无动力,一旦断链走锚就只能随波逐流,非常危险。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12月24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2月19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的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2年2月11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4年1月1日,枯水季节的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这些水上人家中,只有个别是渔家,在附近打鱼,收成并不好。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12月18日,渔民在趸船附近打鱼。(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0年11月20日,汉江上的打鱼船。(周国献拍摄)

据海事部门介绍,早年汉江集家嘴曾经有个水产市场,外地鱼贩的渔船开到这里做买卖。后来水产市场搬迁到白沙州,鱼贩子就把船卖给汉正街周围的打工者,有的成了住家,有的成了水上鱼市,有的改造成小型水上旅馆;还有一些原来废弃或者报废的营运船只改建成趸船,经过一番改造成了出租屋或仓库,停靠在集家嘴至江汉二桥一带。

汉江水上部落处于武汉市这座大都市的管理插花地带,管的部门多,涉及水务、城管、港监、海事、安监、渔政等多个部门,很多年一直是个管理难题。出于市容市貌、水体污染、行洪航运、居民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这个部落迟早会被取缔。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即将消失的生活景观,我在2009年将汉江水上部落列入拍摄计划。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0年11月7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远处是趸船水上出租屋。(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0年11月7日,一少女询问是否可以在水上出租屋的趸船上厕所方便。一个简易厕所就搭建在船舷边上,污物直接排入洗衣妇背后的江里。(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5月8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这些生活在船上的打工者,有的以拾荒为业,有的在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做搬运工,有的利用江边便利做贩鱼等小生意。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5月28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水上鱼市的鱼贩挑鱼送到定点餐馆。(周国献拍摄)

选择住在船上大都是因为买不起房子。虽然汉江边上的江景房已达每平方几万元,但一艘水泥船一般只需几千元,木船更便宜,很多人家在这里一住就是上十年。他们蜗居在小船上,延续着自己的生活梦想。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5月28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的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6月1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的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5月28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汉江水上人家的洗衣妇。(周国献拍摄)

住在船上用水用电都很不方便。平时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江里,江水只能用来洗衣、洗菜,吃喝用水还得上岸去挑。船上没有电,不能播放电视,一般到了晚上就睡觉。有的船家为了方便上学的孩子做作业,出高价从趸船或码头接电。

在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刘德姑等人还经常边做家务边哼着歌曲,普通百姓的淳朴善良和乐观豁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2月2日除夕上午,湖北仙桃人龚恒道到岸上挑饮用水。(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1年2月2日除夕上午,湖北仙桃沔阳人马师傅的老婆刘德姑在生火做饭。刘德姑爱唱歌,边做饭边哼着歌曲。(周国献拍摄)

虽然条件艰苦,但在船上住惯了,很多人家还是舍不得离开这里。夏天没有电,但晚上徐徐江风却是天然的空调;收入低,却能吃上自家在江边种的生态蔬菜、放养的土鸡;花不了多少钱,住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滨水“江景房”......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2年12月11日,武汉晴川桥下的汉江水上人家在岸边浇菜。(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2年2月11日正月初九,几个小男孩在汉江堤上拔草烤红薯。(周国献拍摄)

来自湖北洪湖的肖成礼在武汉有两间“江景房”,可坐观如画美景,却风雨飘摇。

那是常年停泊在汉江岸边的两艘木船,它位于汉口晴川桥下的汉江边。周围的江景房均价已达每平方两三万元,老肖的家却只需几千元。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1年2月2日除夕上午,湖北洪湖人肖成礼在生火烧水。肖成礼1944年生,2000年开始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业。(周国献拍摄)

尽管生活艰苦,老肖一家还是在船上一住就是16年。老肖夫妇以贩鱼为业,进货的鱼用网兜挂在船舷边的汉江里,第二天捞起、挑到岸上附近的菜市场出售。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0年12月25日早晨,大雪过后,湖北洪湖人肖成礼夫妇准备上岸卖鱼。肖成礼1944年生,2000年开始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业。(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0年12月25日早晨,大雪过后,湖北洪湖人肖成礼挑着一担鱼到岸上卖。肖成礼1944年生,2000年开始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业。(周国献拍摄)

几年的交往,我和老肖等船家成了好朋友。2011年除夕,老肖在深圳打工的女儿和外孙女回来过年,我跟拍了几天,拍老肖的外孙女在岸边挖泥沙,拍外孙女和妈妈抢船上唯一的小靠背椅,拍大年初一的早餐……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湖北洪湖人肖成礼的在深圳打工的女儿和外孙女回来过年,大年初一早晨第一碗饭是外孙女的。(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1年2月2日除夕,湖北洪湖人肖成礼的在深圳打工的女儿和外孙女回来过年,与邻居刘德姑合影。(周国献拍摄)

在晴川桥下的水上人家中,龚杰的船是比较“豪华”的。龚杰的水泥大船花了1.5万元买的,后来因女儿和儿子多次掉到江里,加装了护栏,加宽了跳板。

龚杰1961年生,原来是武汉玻璃厂职工,改革开放时出来干个体,做过十几种小生意,卖鱼、卖水果、开餐馆、汉正街摆摊、承包客车……,均没有起色。

龚杰在沿河大道109号有一室一厅的住宅,原来在自己家里开餐馆,房间太小,蜂窝煤摆在门口,被城管要求整改,就将房子出租作仓库,每月800元。房子出租后,买船住在船上。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12月24日下午,龚杰在船上生火做饭。(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12月24日下午,龚杰在船上生火做饭。(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0年12月25日,龚杰在晴川桥下的船舱卧室。(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0年12月25日,龚杰的小儿子龚子豪在武汉晴川桥下的船舱起居室,这是龚子豪做作业的地方。龚子豪读小学四年级。(周国献拍摄)

水上人家的另一个群体是我一直关注的汉正街“扁担”。

有的是“扁担”自己到船上出租屋寄居,有的是物流公司老板买下一条船用作“扁担”集体宿舍。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1年12月18日下午,来自湖北潜江的冯新云(左一)收工回到汉水晴川桥下的水泥船住处,和工友将拖车抬到船上。这是物流公司老板专为打工仔购置的宿舍船。(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1年12月18日下午,来自湖北潜江的80后搬运工宋红鹏(右一)等6人收工回到汉水晴川桥下的宿舍船上休息,这是19个搬运工的家。(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1年12月18日下午,湖北潜江积玉口镇人董加良收工后在物流公司宿舍船舱内擦澡。董加良1962年生,来汉正街打工两三年了。育有一女一儿,女儿在南京某服装厂打工,儿子在南京读研究生。(周国献拍摄)

亲眼目睹过水上人家如何在大雪中生存,才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2010年12月中旬,武汉下了一场大雪,整片水上人家就像被冰封了一样,连接陆地的跳板被风雪吹打得七零八落,但船家们似乎很淡定。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0年12月15日9:46,大雪过后,武汉晴川桥下的汉江水上人家还在梦乡,连接陆地的跳板被风雪吹打得七零八落。(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0年12月15日,雪后的武汉晴川桥下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0年12月25日,大雪过后的武汉晴川桥下水上人家。(周国献拍摄)

水上人家的住民们是勤劳的,也是热爱生活的。

大年初一武汉市民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但水上人家却在调整跳板、固定缆绳,筑牢自己的巢,一个赖以生存的家。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武汉晴川桥下的汉江水上人家在枯水季节加固缆绳和跳板。(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左邻右舍在帮助湖北仙桃沔阳人马友成(左一)调整跳板。(周国献拍摄)

过年了,要走访亲戚,也有亲戚来看望。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2年2月11日正月二十,湖北仙桃沔阳人马友成的儿子和即将生产的儿媳妇来看望住在船上的父母。马友成1995年起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生,那时晴川桥还没开建。(周国献拍摄)

剪个头发,将秀发洗一洗,请邻居来聚餐,这才像个过年的样子。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2月2日除夕上午,黄陂武湖人方师傅请女儿为她剪个头发过年。(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早晨,一个女子在船舷边洗头。(周国献拍摄)

从被拒绝到被普遍接纳,后来又与肖成礼、龚恒道、龚杰等成为好朋友,大年三十被邀请到船上吃年夜饭,我很受感动。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2月2日除夕下午,湖北仙桃人龚恒道(右二)请作者和邻居肖成礼、龚杰吃年饭。(周国献拍摄)

当年我的拍摄重点是汉正街,每次拍完汉正街,我就顺便到附近的水上人家看看。

为了体现水上人家的生活特殊性,记录其别样生活状态,我还特地在特殊的日子前往拍摄,如今成为永久的记忆。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12月24日下午,几个少年在武汉晴川桥下汉江边玩泥巴,以自己的方式欢度平安夜。(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6月1日儿童节,武汉江汉一桥附近汉江水上人家的孩子。(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晚上,湖北仙桃沔阳人马浩在船上洗澡。(周国献拍摄)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 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晚上,湖北洪湖人肖成礼夫妇在甲板上乘凉,节日的晴川桥闪亮着多彩的装饰图案。肖成礼1944年生,2000年开始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业。(周国献拍摄)

2016年,武汉市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晴川桥至永丰桥15.4公里范围内的“水上人家”全部弃船上岸,95户人家的96艘船集中处理。肖成礼等人已作别汉江,寻找下一个蜗居。昔日“汉江一景”从此消失,我多年前拍摄的《江城水上人家》影像成为绝唱。

2014年9月,《江城水上人家》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展出后,我的主要精力便用于拍摄汉正街、钢城红房子和武汉工业遗产。2016年11月水上人家取缔后,我去拍了一组照片,并在自媒体上发了《水上部落作别汉江,水上人家影像成为绝唱》,用新旧对比的影像,给这个专题暂时画了个句号。(参见==》:水上部落作别汉江,水上人家影像成为绝唱)

专题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集中展示的是晴川桥至江汉一桥一带的水上人家影像,但其实只是汉江人文影像的一个开篇。我曾经多次以汉江与长江交汇处为起点,沿着汉江骑行上十公里,记录沿途的船家、野泳爱好者、挖沙船、造船厂及堤内老居民区等,还专程到襄阳、十堰、潜江、仙桃、孝感等地拍摄汉江流域影像。这个专题远没有结束。

我很喜欢美国新纪实摄影家戴安·阿勃斯说过的一句话:“我真的相信世界上有的事情如果我不拍下来,就没有人会看见”。从80年代尝试纪实摄影至今,我很深的体会是:有些事情如果不拍下来,可能以后就没有机会再拍到了。

我的纪实摄影作品经历了2008年至2014年传统纪实摄影实践阶段(作品包括《扁担:汉正街的传奇》、《江城水上人家》、《吉庆街卖唱艺人》等)和2014年之后新纪实摄影和文献摄影的探索期(作品包括《自动售套机》、《汉正街相册》、《大武汉》、《远去的轰鸣声——荆楚工业厂房类型学图录》、《退场》、《暮色》等),拍摄理念有些变化,但一直延续中规中矩的拍摄风格。我不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或新潮的拍摄手法,我更多的是用平实的镜头,老老实实的拍照,试图呈现拍摄对象的自然生态。

.

【相关链接】:

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

.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周国献艺术简介

周国献,中国雅昌影像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周国献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武汉和湖北的影像探索,从传统纪实摄影到新纪实摄影,他以专题摄影的方式,用镜头关注本土,用影像反映当下。他的摄影作品曾参加2011/2015丽水摄影节、2013/2014/2023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17大理国际影会、2016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2021/2023沈阳当代摄影学术邀请展等国际国内摄影节个展,并在本地武汉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卓尔美术馆、物外书店等举办摄影个展;曾荣获2013年第1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7年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提名奖、中国金融系统2015年第三届和2017年第四届全国摄影展纪实类金奖、2019年度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年度人物、湖北省2014年度摄影人物作品奖、2016年第三届“武汉市文学艺术奖”优秀文艺作品奖等奖项;2019年摄影作品入选大型史诗性画册《中国》(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18年摄影项目《“大武汉”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专题摄影项目》获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项目资助;2020年8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遗产大数据中心筹建“周国献工业遗产影像档案数据库”。作品被武汉博物馆、辽宁美术馆、武汉市档案馆、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武汉市汉正街博物馆收藏;摄影作品集《汉正街期待“重启”》作为雅昌文化集团《100位摄影人镜头中的抗疫故事》之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主要展览经历】

2011年11月,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摄影个展《汉正街扁担》;

2012年5月,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摄影个展《恩施庆阳凉亭街》、《看展览的人们》;

2013年9月,第1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个展《扁担:汉正街的传奇》;

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武汉博物馆个展《走进汉正街——周国献汉正街纪实摄影作品展》;

2014年9月,第14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个展《江城水上人家》;

2015年1月至2月,武汉卓尔美术馆个展《浮生四记——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

2015年8月至9月,武汉市汉江湾壹号双个展《印象汉正街——周国献、郁胜文摄影作品展》;

2015年11月,中国丽水摄影节摄影个展《自动售套机》;

2016年4月至5月,武汉物外书店个展《百年老里分咸安坊——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

2016年11月,第六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个展《汉正街相册》;

2017年8月,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摄影个展《大武汉》;

2019年7月,武汉外滩1861《汉•港映像》群展;

2019年8月,武汉市汉正街步行街《影像见证40年——我和我的汉正街摄影展》群展;

2019年8月,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印迹——“中国 • 汉阳工业文化影像志”摄影展》群展;

2019年10月,北京国际摄影周《70x70的中国图像史——从七十位艺术家看1949年以来的中国摄影艺术》群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江汉关博物馆个展《大武汉的工业记忆——周国献工业摄影作品展》;

2021年3月至4月,武汉市新世界百货《有板有眼 有武汉》群展;

2021年9月至10月,第2届沈阳当代摄影学术邀请展个展《退场》;

2022年6月,武汉市《汉正街摄影展》群展;

2023年4月,武汉首届摄影艺术展:

2023年9月,第2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青云直上”——超越叙事十三人摄影展》;

2023年11月,第3届沈阳当代摄影学术邀请展《“青云直上”——超越叙事十三人摄影展》;

2024年4月,西安理工大学《“青云直上”——超越叙事十三人摄影展》;

2024年5月,武汉保元里《和合之美·光影流觞:万朝红、周国献、徐震山摄影作品展》。

【摄影作品集】

2011年11月:《汉正街扁担》

2013年09月:《扁担:汉正街的传奇》

2014年09月:《江城水上人家》

2015年08月:《印象汉正街——周国献、郁胜文摄影作品》

2015年11月:《自动售套机》

2016年11月:《汉正街相册》

2017年08月:《大武汉》

2019年12月:《远去的轰鸣声——荆楚工业厂房类型学图录》

2020年04月:《汉正街期待“重启”》

2021年05月:《退场》

2021年05月:《江城记忆》

.

特别声明: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

.

谢谢关注今日头条号“黑镜头”!

【关注方法】: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1)方法一:在“黑镜头”头条文章开头,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如下图):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周国献谈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创作经历

谢谢大家!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