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陶荣杰教授:神经肿瘤治疗的精准、整合与个体化新路径 | 大医精诚

作者:医师报

神经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领域。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迎来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为神经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本期《医师报》“大医精诚”系列访谈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神经肿瘤专业陶荣杰教授,为读者深入解读了当前神经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动态。

他表示:“现代医学在神经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几个重要环节。首先,分子诊断引领我们进入精准医疗时代,通过深入分析肿瘤分子特征,为每位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方案;其次,整合诊断的兴起,综合考虑多方信息,使治疗更为全面科学;最后,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治疗策略,既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又考虑到了患者的个体差异。这一系列进步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精准度和治疗的有效性,更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对治疗效果的不断优化。”

视频加载中...

诊断理念的革新:分子诊断引领精准医疗新时代

在医学领域,神经肿瘤的诊断理念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陶教授介绍,传统的病理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高倍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观察,以及恶性细胞数的百分比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然而,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显得略显粗略,无法满足日益精准的医疗需求。2015年以前,病理学家主要依靠核异染、核分裂象、血管增生、坏死等,以及增殖指数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然而,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准确判断肿瘤的类型和预后。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神经肿瘤的诊断方法也迎来了重大的突破。自2015年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补充和完善,神经肿瘤的诊断变得更加细化和精准。其中,成人胶质瘤、儿童胶质瘤和老年胶质瘤等不同类型的肿瘤,以及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区分,都得益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引入。

根据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最新指导,分子诊断已成为神经肿瘤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基因检测,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病理分级和预后情况。这一变革为神经肿瘤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分子诊断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精准度,还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陶教授举例,在临床中,很多时候当病理报告上显示低级别胶质瘤,当分子基因检测发现多个基因突变和驱动基因时,医生们就需要重新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情况。这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他认为,分子诊断技术的引入是神经肿瘤诊断领域的一大飞跃。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精准度和可靠性,还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神经肿瘤诊断将更加精准、高效和个性化。

“整合诊断”在神经肿瘤诊治中凸显重要性

近年来,在神经肿瘤的诊治过程中,“整合诊断”正逐渐成为关键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陶教授介绍,当遇到复杂、疑难的神经肿瘤病例,尤其是当传统病理诊断无法解决临床问题时,整合诊断的价值便凸显出来。然而,整合诊断并非单一的检测手段,而是一个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信息专家将复杂的基因数据翻译成医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生物学家则解读这些基因突变对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以及可能的预后情况。同时,药物学家则根据国内外最新的药物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药物建议。

这种整合诊断的模式,实际上是一个高级别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合作——MTB是指由临床肿瘤医生,病理科医生,分子生物学家、生物信息专家、遗传学家、以及药理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基于患者临床信息以及肿瘤基因组变异情况进行解读和多学科讨论。它不仅仅包括外科医生、放疗专家和化疗专家,更涵盖了生物学家、内科专家和药物学家等多个领域。他们共同讨论、制定针对每个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整合诊断还引入了体外培养类器官等先进技术,这使得医生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肿瘤的生长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陶教授认为,整合诊断在神经肿瘤的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结果,还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我们有理由相信,整合诊断将成为未来神经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

规范化与个体化并行:颅内恶性肿瘤治疗新策略

颅内恶性肿瘤的治疗历来是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陶教授特别强调了规范化诊疗与个体化诊疗并行的重要性。他指出,对于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这一原则在最新更新的权威指南中也得到了明确体现。

其次,放疗在治疗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除了3岁以下儿童因认知损伤和记忆力损伤等问题较少接受放疗外,其他患者基本上都需要进行放疗。放疗能够根据病理性质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第三,在化疗方面,虽然近年来恶性胶质瘤的药物进展相对缓慢,但专家们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常用的化疗药物是替莫唑胺,而国外的联合用药方案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一提的是,塞替派及替尼泊苷注射液(VM-26)的恢复生产为复发和进展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该药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对恶性胶质瘤具有显著的疗效。

除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外,电场治疗和抗血管治疗也逐渐成为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抗血管治疗,在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贝伐珠单抗和瑞戈非尼等药物的应用,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陶教授还分享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创新经验。他提出尽早使用贝伐珠单抗,并联合小分子TKI药物如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和索凡替尼等,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他通过三年的实践总结,发现这一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综上,颅内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手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综合治疗理念深入人心,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成关键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神经肿瘤的综合治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陶教授指出,无论是恶性胶质瘤还是难治性胶质瘤,其治疗的关键都在于“诊”和“疗”两个字。在诊断方面,虽然分子诊断能够实现精准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肿瘤的特性,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然而,诊断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点。

比如,当肿瘤复发或发生转移时,可能会出现新的基因突变,这就需要进行动态诊断来及时捕捉这些变化。此外,对于位于重要部位的肿瘤,如脑干、丘脑等,取活检的难度较大,很多患者家属也会因此拒绝,这给诊断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治疗方面,陶教授强调了手术的基础性地位。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是手术的关键,特别是在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中,如果能够实现完全切除,可能后续治疗都不再需要。除了手术,规范放疗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是否需要同步放疗、放疗的剂量如何确定等问题,都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评估。

此外,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和新技术的应用,化疗和免疫治疗也在神经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表示,新的化疗药物、纳米技术、脂溶性技术等为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免疫治疗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陶教授总结了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的二个方针: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只有准确诊断肿瘤的特性,才能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考虑到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治疗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陶荣杰教授:神经肿瘤治疗的精准、整合与个体化新路径 | 大医精诚

第六届中国胶质瘤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第一届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第二届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第一届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至第五届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脑转移瘤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药物与生物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一、二届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三届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第一届胶质瘤联合治疗专业委员会顾问

山东省激光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