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作者:大脸小鲜肉

你知道“做饭、炒菜”是什么意思吗?

最近,各大社交平台上涌现了大量以“做饭”为主题的帖子,它们被称为“做饭文学”。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这些帖子通常以诱人的标题吸引人们的注意,如《和男朋友住一起之后天天做饭》、《好久没做饭了,想做饭》、《希望男朋友活到八十岁还能天天做饭》......

这些标题让人误以为它们是教授烹饪技巧或分享美食制作过程的教程,但点进去之后才知道;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原来,“做饭”和“炒菜”这两个词汇,已经演变成这样了。

将女性的胸部称为“地雷”,并进一步细分为“大雷”、“中雷”和“普通基础雷”等,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更是一种物化女性的表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带有侮辱性质的词汇,不仅来自不怀好意的人的调侃,甚至有些女性自己也习惯使用,这无疑是对自我价值的贬低。

同样地,“老公”和“丈夫”这类词似乎也变得烫嘴,一定要说成是“舍友”、“队友”。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而最为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人甚至将自己的丈夫称为“孕搭子”......

你会发现,现代人已经不会好好说话了,原本一些再正常不过的词汇,正在被肤浅化、污名化: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将女性私密用品和生理现象进行戏谑和恶搞的词汇。

如将胸贴称为“奶盖”,卫生巾称为“面包”,生孩子称为“卸货”,怀孕则被形容为“小孕妇被亲亲老公的宝宝针扎鼓包了”

这种恶趣味不仅缺乏对女性的尊重,还影响到了那些只是想正常分享日常生活的网友。

当一些网友晒出家常菜教程时,评论区却充斥着与主题无关的、充满恶趣味的调侃,如“是这个做饭教程啊,我还以为是那个呢”

把自拍分享给了自己的好朋友,结果对方第一句就让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求大雷教程”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喜欢喝奶茶的人,也再也无法直视“奶盖”这个词,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很正常的女性用品会变得羞于说出口......

天天羞耻这个羞耻那个,一生都在羞耻的我们,语言系统也变得匮乏、肤浅、粗俗而不自知。

确实,如今流行的网络语言似乎越来越趋向于独特和抽象,让人有时感到难以捉摸。

原本被严肃对待的抑郁症,现在在网络上被戏称为“玉玉症”,这种轻描淡写的表达方式,无疑削弱了对真正心理疾病的理解与尊重。

PUA这一原本指代情感操控的术语,也被创意地转化为了CPU、KTV、PPT、ICU等词汇;

当描述某人“扭扭捏捏、畏畏缩缩”时,现在流行用“偷感很重”这样的新词;

在内娱界,营销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明星们的身材被巧妙地描述为“好薄一片”,而不是简单地使用“瘦”这个字眼。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在赞美某人在某领域的卓越表现时,如今流行用“古希腊掌管XX的神”;

在热搜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古希腊的神祇们似乎都变成了中国人,各种与古希腊神话无关的话题都被冠以“古希腊”之名。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小学生们更是满嘴“你个老6”、“我勒个豆”、“芭比Q”、“come on的喂!ABC!”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骂人时恶毒地直呼“重开吧乐子!”,仿佛是在诅咒对方重新投胎

而这种极简化、肤浅化、病毒式扩散的热词,如今却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当每个人都像鹦鹉一样,只会跟风学舌,重复着那些网络流行梗,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交流真的有意义吗?

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词穷的境地;

之前,《中国青年报》就曾对2002名年轻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近几年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上有所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达47.1%的青年感到自己的词汇量匮乏,表达变得单一而缺乏深度。

这种词穷的现象,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字失语症”。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网络流行“梗”来代替真实的思考和表达。

当心中的情感和想法难以找到合适的文字去描绘时,语言就显得越发贫乏,甚至言不由衷,词不达意。

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陈原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似正确,但实际上已无法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的真正价值又何在?这无疑是我们所经历的一种语言污染灾难。”

那些被污染和扭曲的词汇,如“做饭”、“大雷”、“奶盖”、“玉玉症”等,就像微小剂量的毒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思维、认知和对世界的理解。

当然,有时并非网友们不愿意以更为正式和深入的方式交流,而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诸多限制。各种网络平台充斥着大量屏蔽词,使得许多人在发表言论之前不得不先进行一番“自我阉割”。

举例来说,去年的一场音乐节上,歌手陈粒演唱了她的代表作《易燃易爆炸》。这首歌的歌词中有一句“要我美艳,还要我杀人不眨眼”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结果,在巨大的屏幕上,歌词中的“杀”字被无情地和谐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字。为了避开敏感字,结果原本一句正常的歌词反而变得更加敏感了。

面对这种情况,网友们开始发挥创意,疯狂地玩起了梗。他们将一些影视剧名或台词进行类似的和谐处理,结果这些被篡改后的作品瞬间变得耐人寻味。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还有某年的跨年线上演唱会,平台把五月天的一首摇滚歌曲《爱情万岁》,歌词改得不伦不类: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就让我吻你吻你吻你直到天明”,改成了“就让我问你问你问你直到天明。”

不懂就问,这是在谈恋爱还是在审讯犯人啊?

也难怪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成人行为,要用各种隐晦的代词来形容:做饭、炒菜、奶盖...

不光是玩梗,也是因为在这种谈性色变的羞耻语境下,为了规避风险的无奈之举。

语言学中著名的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深刻揭示了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一假说指出,当语言的多样性受限,即语言变得单一化时,人们的思维和感受也会相应地趋于单一。

在当前的语境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趋势。当我们用“做饭”、“炒菜”等词汇来指代性爱,用“大雷”来调侃女性的胸部,或用“CPU”来轻描淡写地描述原本严肃的“PUA”现象时,我们实际上在削弱这些词汇背后的深刻含义和严肃性。

同样地,当我们在描述美食时,不再寻找独特的词汇来传达食物的美味,而是频繁地使用诸如“YYDS”、“谁懂这一口的含金量”、“我不允许谁没吃过这个”等网络流行语时,我们也在不自觉地降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我们去旅行并分享照片时,文案往往变得千篇一律:“一辈子总要去一次哪里哪里”。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毁三观的热搜,新型羞耻,害惨当代年轻人!

我们的语言正逐渐贫瘠,伴随着这种贫瘠,我们的思想亦陷入饥荒,认知逐渐浅薄。这一趋势不容忽视,它如同一条隐秘的线索,逐渐侵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正如知名博主“凯尔特柚”所深刻指出的:“语言的匮乏将使我们变得愚钝,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基石,语言的边界即是世界的边界。

我的语言、我的语料库,它们拓宽了我对世界的理解维度。只有当语言变得细腻,我们的思维才会随之细腻。”

为了跳出这一被污染化语言影响思维的怪圈,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① 多沉浸于那些充满智慧与洞见的严肃书籍,聆听那些非批量生产的真知灼见。将如同清泉般滋润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语言,拓宽我们的视野。

② 精准化我们的用词,少用模糊、宽泛的代词,力求为自己的思想找到最为恰当的词汇。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更能激发我们对世界的深度思考。

③ 有意识地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通过写作输出或参与辩论等途径,不断锻炼我们的思维。让思维在文字的碰撞中得以升华,让语言在思考中变得更加丰富。

《钢印蝴蝶》中的那句话如同警钟长鸣:“过去我们认为,消灭一种文化的方法是消灭其语言,但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消灭一种文化的方法,仅仅需要让其语言退化。”让我们共同抵制那些粗鄙、肤浅的网络流行语,拒绝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头脑。

愿我们都能保护自己头脑的复杂性,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以阅读为盾,以思考为剑,共同守护我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