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可爱的玉田】我为家乡代言|暖暖的记忆

作者:网信玉田

暖暖的记忆

曹 莉

岁月长河中,美好的童年时光最为难忘。睹一旧物,思念故人,记忆之门将重启,往事一幕幕呈现。玉田县孤树镇宋庄子村民俗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馆里的每一物件都深深吸引着我,一下子将我带回过去……

2021年冬月的一天,参加了“山水枣乡孤树行”采风活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孤树镇宋庄子村。早就听说这里有一个民俗馆,但不知里面究竟有何天地。快到民俗馆时,听见同行的一位姐姐说:“那里的塑料凉鞋就是我们小时候穿的那种。”听这话,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期待着某种神奇的美好出现。

【可爱的玉田】我为家乡代言|暖暖的记忆

说话间就来到了民俗馆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货架上的一双红色塑料凉鞋。那是近四十年没再见过的东西了。记得小时候,夏天雨水很多,穿塑料凉鞋去趟水,可是一件乐事。我的老家坐落于燕山脚下,每次下雨后,雨水会从山上的石子路哗哗地流下来。我和小伙伴们穿着各自的凉鞋,或者光脚,踩在天然的石子上面,尽情地嬉戏玩耍,那笑声至今想起都美。塑料凉鞋不怕水,但耐不住磨,一双鞋是挺不过整个夏天的。特别是给淘气的小伙子们穿,缝缝补补是常事。用线把穿坏的地方缝好以后,还要把接口处用火燎下,确保坚固结实。像我这样爱美的小姑娘,穿坏一双旧的,就会要求再买一双新的。有些小机灵鬼为了穿一双新鞋,暗地里用人为的办法把鞋弄坏,然后和父母说是穿坏的。其实穿坏的和故意破坏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正赶上父母手头宽裕,心情好时,也就没人再追问了。拥有一双新鞋的计划就会成功实现。但有的小伙伴就没那么“幸运”了,可能因此会挨一顿揍。

民俗馆里的货架上琳琅满目,有绿色胶皮鞋,黑色条绒千层底布鞋,头巾,老式点心盒,罐头瓶……柜台边摆放着打酱油和醋的大缸,缸上放着酱油提子和漏斗;一个大的木箱里盛放着论斤卖的大粒盐,这些都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必需品。

【可爱的玉田】我为家乡代言|暖暖的记忆

沿着顺序往里走,小时候用的灶台便呈现在眼前。至今,农村老家都在用这样的灶台,只是台面用了瓷砖铺衬,干净易打理。灶台边有风匣,那是烧火时助力用的,风匣和火灶相通,遇到阴雨天柴火湿不好烧时,用手把住风匣柄,来回拉动风匣,灶里的火苗就会旺起来。看着熊熊火苗,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灶台边摆放着水缸,木桶,小的时候,农村没有自来水,吃水便是大人们用水桶到村里的井里去担,再一桶桶倒进水缸里。口渴时,就用木瓢舀水喝,甘甜无比,至今想起都能体会到,那种甜,胜过如今所有饮料。

农村的老式房屋大都是三间,现在许多农村老人都还住着这种样式的房子。中间的屋子叫堂屋,灶台垒在堂屋,东西两屋各自一个灶台,做饭,取暖,烧炕全靠它了。民俗馆里的房间摆设是最符合我童年记忆的。这个东西两屋既是卧室,也是客厅和餐厅。掀开门帘,最先看到的是四联靠山镜。既可以照镜子又有山水字画,还是件有档次的艺术品。靠山镜下是酒柜。酒柜上摆着最像样的家用电器——收音机,也是家庭经济水平的象征。主要用来当摆设,真正利用率高的还是那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收音机(俗称“匣子”)。可以边干活边听评书、听广播剧。挨着酒柜的是墙柜,墙柜上摆放着盆景、座钟,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必备装饰品。记得我家的墙柜是特别漂亮的红色,每天都被妈妈擦得锃亮,这种干净的习惯也一直影响着我。火炕盘在屋子南面靠窗户处,那时虽然没有暖气,但是在寒冷的冬日,暖暖的阳光照进窗户,撒满整个大炕,这时在热乎乎的炕上躺下,简直舒服极了。现在回家,我都还喜欢睡老妈烧的热炕头儿。

【可爱的玉田】我为家乡代言|暖暖的记忆

馆里的屋炕上有一辆纺车。小时候,我的大爷爷和大奶奶就有一辆纺车,那些雪白的棉花会在大奶奶的纺车中变成白线团。这些白线团有粗有细,用来纳鞋底和做被子,满足着一家人简单的生活。大爷爷和大奶奶和我们一起生活,他们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视我的父亲为亲儿子一样。小时候我偶尔会住在大奶奶的屋子,最喜欢的事就是让大奶奶给我挠痒痒,因为大奶奶的手最粗糙,特别止痒,而且大奶奶给我挠痒痒时,从不厌烦。现在提笔写这些,却很痛心,小时候只顾自己享受幸福,却没思考过大奶奶的手为何那样粗糙?

那个火盆让我想起奶奶。我的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爷爷去世得早,奶奶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她的孩子,对我和弟弟更是疼爱有加。冬天屋子很冷,奶奶把灶膛里未燃尽的柴火放在火盆最底层,上面摆上玉米棒,使其熊熊燃烧。火盆放在土炕正中央,为整个屋子取暖。奶奶坐在火盆边,把土豆、红薯等食材放在火盆里烤熟,然后交给我,我负责享用。我和奶奶的面颊也被火盆烤得暖暖的,红红的......现在想起这些隔代亲给予我的幸福,弥足珍贵,终生难忘。这些爱已化为勇气和力量,让我去面对人生的风雨,时刻告诉自己,爱永不缺席。

边回忆边参观,前面是一个粮仓,粮仓边放着各式的农具:铁锹、镐头、犁耙、木叉、锄头......小时候,爸爸妈妈用勤劳的双手,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殷实,虽不太富裕,却也吃饱穿暖。爸爸妈妈对我和弟弟从不娇惯。我们姐弟俩从小就会做饭、干农活,经常和大人们一起下地劳作,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父亲去世后,七十多岁的母亲直到现在都不舍得放下农活,把地租出去,她说现在都机械化了,省事儿,种地也很轻松。我知道,母亲放不下的并不是农活,而是那时粮食丰收的喜悦。

驻足在民俗馆里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发现珍宝一样,门外已经有人在喊“集合啦,准备去下一地点”。我和年龄相仿的同事妹妹都没有看够,边走边拍照,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民俗馆。

走在枣乡干净平坦的路上,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回忆着民俗馆里的旧时风貌,深感几十年风雨沧桑、日新月异的变化。儿时的回忆是温馨的,现在的好日子也是那时的人们所期盼的。今天,我们拥有了繁荣富强的小康生活,实现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回忆过去,心怀感恩,唯有珍惜,不忘初心,才能走得平稳,行得踏实,站得更远。再见了,民俗馆,下次我会带着儿时的伙伴一起来,让你的美好温暖更多人。

选自《唐山劳动日报》

【可爱的玉田】我为家乡代言|暖暖的记忆

作者简介:

·曹莉,且末县文旅局专业技术人才(唐山市玉田县援疆干部),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歌在《唐山文学》《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学习强国平台和《文旅中国》等多家网站微刊平台发表,作词歌曲《种玉之田在等你》在“说唱唐山”主题短视频征集评比活动中荣获全市专业组二等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