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荣毅仁的同学,45岁被划为“右派”,75岁副国级,享年98岁

作者:小罗传记故事

在大陆现代科学家中,有三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这三人分别是钱学森、钱三强与钱伟长,也被称为中国科学界的“三钱”,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三钱”之一,他的名字叫钱伟长。

他是荣毅仁的同学,45岁被划为“右派”,75岁副国级,享年98岁

与荣毅仁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

钱伟长出生于1912年江苏无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父亲和四叔的引导教育下,接受了传统的启蒙教育,学习了《论语》、《诗经》等儒家经典书籍。因为有着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致使他对于国文和历史一些繁杂东西记得十分牢靠,学习成绩非常好。

1925年,钱伟长进入无锡荣巷荣家所办的公益学校读书,也是在这所学校期间,他与荣毅仁成为同学。起初两人虽在同一屋檐下学习,却因性格内向或各自忙于学业,并未有过多的交集。他们的名字或许在点名时一同被念起,但在课间休息或课后时光里,往往各自沉浸在书海或是与朋友间的小聚中。

然而,命运总能在不经意间编织出最动人的篇章。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整个中华大地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钱伟长与荣毅仁也不例外。

他是荣毅仁的同学,45岁被划为“右派”,75岁副国级,享年98岁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两人因参与学校的抗日救亡活动而有了深入的交流。那是一次激烈的讨论会,同学们围绕着“青年学生应如何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的主题各抒己见。

钱伟长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见解,赢得了荣毅仁的钦佩;而荣毅仁则以其家族的影响力和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学子的担当与勇气。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面前,两人发现彼此间的距离竟如此之近。

“伟长兄,你的见解真是独到,让我受益匪浅。”荣毅仁在一次讨论后,主动向钱伟长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钱伟长微笑着回应:“毅仁兄过誉了,我只是说出了心中所想。我们同为中华儿女,理应为国家的未来尽一份力。”

自那以后,钱伟长与荣毅仁不仅成为了学习上的伙伴,更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一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一起探讨国家的前途命运,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在四叔的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

1928年,钱伟长前往苏州读高中,不久后,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庭发生变故,彼时奶奶与母亲都认为钱伟长应该工作,但他的四叔坚持让他读书。就这样,在四叔的资助下,钱伟长进入高中继续求学。

他是荣毅仁的同学,45岁被划为“右派”,75岁副国级,享年98岁

高中的课程丰富多彩,国文、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生物……每一门学科都像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对于钱伟长而言,国文与历史是他早已熟悉的领域,他的才华在这些课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成绩优异,深受师生们的赞誉。

然而,理科却成了他面前的一座大山,那些复杂的公式、抽象的概念,对他来说既陌生又充满挑战。但钱伟长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深知自己的不足,更明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弥补这些差距。

高中三年里,他几乎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理科的学习中。图书馆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埋头于书海,与难题较劲,与自我挑战。每当夜深人静时,宿舍的灯光中总能看到他伏案苦读的身影。

1931年,钱伟长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满怀信心地报考了多所大学,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他收到了所有报考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面对这些诱人的选择,他有些犹豫不决。就在这时,叔叔的建议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前路。叔叔深知清华大学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更相信那里能为钱伟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深厚的知识底蕴。于是,在叔叔的鼓励下,钱伟长最终决定踏入清华大学的校门。

钱伟长的国文与历史成绩是满分,但理科成绩非常差,他本来是准备学习文科的,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促使钱伟长转而学习物理,以便将来为国效力。

他是荣毅仁的同学,45岁被划为“右派”,75岁副国级,享年98岁

然而,这条道路远比想象中更加崎岖。清华大学的物理教材,对他而言如同天书一般,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如同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但他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便点亮一盏昏黄的台灯,手边放着一本厚重的英文字典,一字一句地啃读着那些晦涩难懂的物理文献。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执着,仿佛是在与命运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

幸运的是,钱伟长并不是孤军奋战,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这位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大家,注意到了这位勤奋好学却饱受语言障碍困扰的学生。

他被钱伟长的决心和毅力所打动,决定伸出援手。吴教授亲自为钱伟长翻译了物理课本,将那些冰冷的英文转化为温暖而熟悉的中文,为他扫清了学习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论文赢得冯·卡门教授青睐与信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钱伟长陆续前往天津以及昆明任教,1939年,他考取了公费留学生,并于1940年前往加拿大留学,专攻弹性力学

在加拿大的求学岁月里,钱伟长仿佛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甘露。他夜以继日地沉浸在书海与实验室中,与难题较劲,与自我挑战。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与博士学位,他的才华与努力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随后,钱伟长又踏上了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旅程,那里汇聚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在冯·卡门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投身于航空航天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他的研究《超音速对称锥流的摄动理论》等论文的发表,为他赢得了冯·卡门教授的青睐与信任,成为了其得力的助手与合作伙伴。

1946年,钱伟长满怀对祖国的深情与期盼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投身于清华大学的教育事业中。他担任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致力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

他是荣毅仁的同学,45岁被划为“右派”,75岁副国级,享年98岁

同时,他还亲自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大陆力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有关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研究上,他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荣获了国家科学奖二等奖的殊荣。

然而,好景不长,1957年的那场风暴无情地将钱伟长卷入了“右派”的漩涡之中,他因敢于直言不讳地反对苏联教育体制中的弊端而遭到了错误的批判与打压,工作被暂停,他的名字被抹黑,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但钱伟长并未因此而屈服,在农村劳动的日子里,他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资源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尽自己所能为工人们传授科学知识。他的坚韧与执着如同荒漠中的绿洲,给予了人们希望与力量。

1972年钱伟长的处境有所改善,1979年,相关部门为钱伟长恢复了一切名誉,此后他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并在1983年担任了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1987年,在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期间,75岁的钱伟长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一名副国级干部,此后他也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投身祖国的各项建设,2010年,钱伟长因病去世 ,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