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前辈回忆为打通战邮秘密交通线,曾在臭气熏天的羊圈一住就十多天

作者:晚上没下雨
前辈回忆为打通战邮秘密交通线,曾在臭气熏天的羊圈一住就十多天

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创刊山东。1939年秋,王冠杰从“苏鲁豫皖”游击第一纵队宣传部调来《大众日报》社,先后在编辑部和经理部工作过。后来,报社的发行部门与战邮合并,实行“邮发合一”,王冠杰就到战邮交通战线上来了。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不久,《大众日报》社驻在费县北部岳家十八村一带。这时,蒋介石顽固派在全国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敌伪相互配合,对我解放区“蚕食”、封锁,实行“三光”政策。

《大众日报》发往各地必须经过的交通干线,多遭破坏,报纸发不出去,都堆积在那里。要想把《大众日报》送到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那里是极为困难。当时延安图书馆等单位因为《大众日报》读者多,有些报纸被磨损、撕破,曾要求能给提供《大众日报》按月的合订本,这种合订本必须经过成百上千个秘密交通和发行人员的手,通过一道道敌人的封锁线,才能传递到延安。

泰山分社要把《大众日报》秘密地从泰山区传送到清河地区和延安去,必须经过莱芜县作为中转站,从此向西经肥城过津浦铁路到达晋冀鲁豫解放区,然后才能到达延安。莱芜县是当时泰山地区的中心,在交通线上是很重要的一站。

《大众日报》传送到清河地区的路线,是由莱芜县向北,经过淄川县张店过胶济铁路,再到达清河地区。由于敌人的封锁,这条线断了。1941年4月,党组织派王冠杰去打通泰山区到清河区传送《大众日报》的秘密交通线。

接到这一任务后,王冠杰化装穿过淄川县的大片敌占区,秘密到达张博铁路线上的贾庄村。贾庄是我通向清河区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从这里再往北就是张店。张店是胶济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地点,又是我方经常过路的地段,敌伪控制特别严,所以当时从贾庄向北到张店的联络,已经中断了。

贾庄是张博铁路线上的一个村庄。敌人为了巩固其占领地区的所谓“强化治安”秩序,就在该村东头建筑了一个炮楼,并由日寇自行把守。这时日寇正在华北地区大搞四次“强化治安”,对所有敌占区来往行人盘查特别严。

王冠杰通过地下党组织的掩护,在该村住了十多天,白天多在野外装成劳动群众,夜晚则住在羊棚里的草铺上。4、5月间的羊棚,由于羊多拥挤,臭气熏天,这样的地方敌人便衣队是不轻易去的。

村东敌人炮楼里有我一位地下党同志给敌人当炊事员,凡有关炮楼敌人的活动情况,都由他及时通知我方。王冠杰住在村西头一位同志家里,以防敌便衣搞突然搜查。为了设法物色可靠人员,便于建立通过张店铁路附近的交通站,王冠杰曾化装到淄川县城里去。

王冠杰和地下工作同志是趁着城关赶大集的机会,装成赶集群众进城的。为应付城关敌伪岗哨的盘查,两人都提着一包中草药作掩护。事前王冠杰和地下工作同志商量好,因为王冠杰不会讲淄川博山地方话,如果让他讲话,敌伪就会听出来王冠杰不是本地人,这样就会出事,所以让王冠杰装哑吧和聋子,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遇到事情都由他一人负责应付。

两人来到城关敌伪岗哨时,敌伪哨兵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地下工作同志便赶忙答腔说:“我们两人都是在城外买好中草药带进城里治病的。”并指着王冠杰说:“他是个哑巴,又是个聋子,你说话,他听不见。”王冠杰也装着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就这样,伪军把他们上下打量了一番,就放他们进城了。

在淄川城里活动,地下工作同志为了让王冠杰工作方便和安全起见,找好了一家新婚夫妇的洞房,请新婚夫妇在另一间房里住,把洞房让王冠杰住,装作这家新婚的新郎。这样王冠杰虽然身处敌人心脏腹地,但却非常安全。

两人在县城里活动了三天,找到了一位在张店有亲戚关系的地下工作同志,并通过他和张店附近村庄一位可靠人员取得联系,经过各方努力,终于和清河区打通了关系。

由于工作联络上的需要,王冠杰曾到过距离张店不远的一个小村,并写信和前边搞交通的人员联系。信是用三角信的形式,内容是询问他联系工作进展的情况。为了保密起见,使用隐言和代号来表达。

但万万没有料到,这封信在敌占区传递过程中,传递信件的人员遇见敌人便衣进村搜查,便急忙把信压在村长办公桌的砚台底下。当地村长都是两面村长,名义上是敌伪村长,实际上是我方选派的。敌人便衣进村长办公室后,到处乱搜,在他们拿桌子上砚台的时候,信被发现了,但敌伪人员看了莫名其妙,经过村长解释,才算完事。

后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终于把从贾庄经张店附近到达清河地区的秘密交通线建立起来了。这时正是1941年5月1日。那天大家就在敌伪的心脏——贾庄村,召开了一个小型“五一”节庆祝会,庆祝泰山区到清河区的秘密交通正式通行。

在那极为艰苦的岁月里,《大众日报》的报纸发行工作以滨海区莒南县为中心,通过敌伪到处设立的岗楼、据点、封锁线,分出几条交通干线:

(1)向南到临沭县,一分为二。一条通过陇海路,通到华中地区;一条西行过沂河、沭河,到达鲁南地区。(2)从莒南县向西通过沂河、沭河、临沂边界联合点,到达鲁中区,再到泰山区,由泰山区一分为二。一条通过津济路,到鲁西,再转华北到延安;另一条北过胶济路,到达渤海地区。(3)由莒南县向北到滨北、诸城一带,过胶济路,直达胶东解放区。为了使报刊、邮件能够迅速、安全地传送,还在胶济、陇海、津浦等铁路附近和大河两侧,设立了武装交通队,传递报刊、邮件,并护送过往干部。

通过战邮全体人员的艰苦奋斗,《大众日报》不仅滨海地区发行的比较普遍,而且还能够比较及时地发行到山东其他几个解放区的广大读者手中。全省各级战邮局都设有报刊发行部门,并销售图书。大众印书馆印出书籍以后,经过海燕书店、滨中书店(当时山东尚未成立新华书店)发售。战邮发行部门,对解放区的报刊、图书发行工作,经常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发行工作。

1941年到1944年间,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很快,德、意、日法西斯反动统治摇摇欲坠,敌伪军政人员惶惶不可终日,多半龟缩在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的乌龟壳里。

为了有力地配合对敌占区的强大政治攻势,瓦解敌人,争取群众,战邮人员在各地党委领导下,积极开展了敌伪区的报刊发行工作。当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1)通过敌工部门,调查了解敌区的一些可靠社会关系,通过敌区的中华邮政进行邮寄。(2)通过武工队到敌占区进行活动的机会,有对象地开展发行。(3)通过武装交通队,利用经常在敌区活动的有利条件,开展发行。(4)通过敌占区的秘密交通人员、报刊发行人员,采用一些适合当地习惯的社会活动,开展发行。(5)通过往来于解放区和敌占区间的小商小贩,开展发行。

由于采用了上述措施和办法,山东战邮员工在开展敌占区报刊发行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配合了我党我军和抗日民主政府对敌伪人员开展的强大政治攻势,鼓舞教育了敌占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动摇瓦解了敌伪人员,对敌占区获得迅速解放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

在战争频繁的年代,在斗争残酷的岁月里,英勇顽强的战邮职工,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豪迈地提出了战斗口号:“和报刊邮件共存亡”、“报纸能出版,我们就能送出去”、“党和政府到哪里,报刊邮件就能送到哪里”、“军队打到哪里,邮件报刊就送到哪里”。

战邮战线上的同志们一手拿枪,身背邮件报刊,冒着枪林弹雨昼夜穿行在敌人封锁线和碉堡群中,日夜奔波在漫长的邮路上,把报刊邮件迅速准确地传送到广大军民手中。

通过开展敌区报刊发行,“二七”选模活动,广泛开展立功运动等,不仅胜利地完成了战邮任务,并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出现了大批英雄人物。如山东战邮英雄庞耀、葛春亭两位同志、敌区报刊发行英雄凌文起同志以及许许多多模范先进人物,就是其中的代表。有近四百名战邮健儿,为了中国人民邮政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