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前有张国荣、后有李玟,为何太善良最后都抑郁进精神病院了

作者:阿尔法心理学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前有张国荣、后有李玟,为何太善良最后都抑郁进精神病院了

文/老K

昨天听网易云音乐的时候一直给我推荐哥哥和李玟的歌,说实话听了之后真的挺难过的。

想一想,李玟去世也快一年了,当时我非常难以接受,一个那么爱笑的人,对人对事都是极其认真负责就这样离开我们了。

前有张国荣、后有李玟,为何太善良最后都抑郁进精神病院了

也难怪网友们当时难过,有一条评论非常扎眼:

善良的人容易抑郁,她将笑容献给世界,将悲伤留给自己…

多么真实啊,她把自己藏起来,永远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露给大家,自己独自忍受痛苦。这是一份底层善良品质。

前有张国荣、后有李玟,为何太善良最后都抑郁进精神病院了

而张国荣也何尝不是如此,在哥哥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我一生人无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这引发了太多抑郁患者的共情,一个人明明没有伤害人、也没有做坏事、甚至还为别人牺牲很多,却最后受到伤害的是自己。

前有张国荣、后有李玟,为何太善良最后都抑郁进精神病院了

也难怪知乎上,有一天热榜上很扎眼的有个话题:“为什么坏人比好人心理强大,难道坏人不会内疚吗?”

前有张国荣、后有李玟,为何太善良最后都抑郁进精神病院了

其实这种事情一般越想真的是越生气,佛家总说因果轮回,如果善良的人总是没有好报的话,那这个世界该多么可怕?

但细细理性分析的话,有时候善良本身并没问题,可有些善良的人本质不是善良这回事,而是性格的软弱。

记得东野圭吾的《恶意》中有一段独白非常经典:

我就是恨你,

明明你是那么善良,

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

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

可是我就是恨你,

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你看,性格软弱的人,一件小事就会招惹别人欺负你,这就是老话说的“升米恩,斗米仇”。

如果雪中送炭帮助他人,也许会被别人记住恩情,倘若我们只是锦上添花过多帮助别人的话,他人就会依赖你,认为你的好都是理所应当,这份善良在他人眼中也会显得不值一提。

一个人没有底线,就会招致他人的侵犯,这就像国家一样,没有武装的国家怎么能够避免他国侵犯呢?

后来看到武志红的书里也说过:“人没有愤怒,犹如一个国家没有武装。”

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前有张国荣、后有李玟,为何太善良最后都抑郁进精神病院了

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不能对他人刻薄,学会情绪管理是好的,肆意发泄情绪是不好的。殊不知愤怒和攻击性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本能。

如果一个人遇到委屈的事情不能表达自己的攻击性,那就会使用非常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例如精神分析观点中“本我”已经非常愤怒,但“超我”却不允许“本我”表达愤怒,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自我”在其中过度偏向“超我”一起压抑“本我”,这就会导致内心产生更大的心理冲突。

本来心理防御是服务现实环境的,但代价却是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内心痛苦中。

其实我们最该明白的是,一个人是需要表达愤怒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人格萎缩,必然造成真诚流失,让人只能活在虚假的世界中。”

攻击性就是最真实的一部分,它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度非常重要。如果你回忆自己的经历,那些最好的或者说最舒服的人际关系,绝对不是只能接受你“好的”那种,而是你可以在关系中肆意表达“坏的部分”,这份关系才真实,才有意义。

前有张国荣、后有李玟,为何太善良最后都抑郁进精神病院了

以前我很害怕和别人产生冲突,但是那段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经历真实的让我学会: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我的善意得不到尊重的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翻脸。

因为我知道,在那种可以让我做真实自己的关系里,我才是开心的,那种要求我需要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中,我经常会成为牺牲者。

当一个人可以被允许“坏”,允许“攻击性”,能让一个人释放出巨大的生命力,那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前有张国荣、后有李玟,为何太善良最后都抑郁进精神病院了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如果在关系里太放肆了是不是会招人讨厌,那你要知道,你又不是疯子,你会没事招惹别人吗?还有一点就是,人际关系中怎么可能一直都是一片平和呢?冲突本身也是关系的一部分,我们害怕冲突本身就会让自己在关系中产生巨大负担的。而且关系也不会因为你害怕冲突就没有冲突,只不过你习惯在冲突中自己忍受,这份本来两个人需要面对承受的部分,你一个人独自承受而已。

要知道,你不是菩萨,即便菩萨的低眉背后也是金刚怒目的加持,如果你的善良没有底线,那么只会遭人无情的践踏。

善良可贵,请把它留给那些配得上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