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语文学习探源法:关于“溯源”“探源”与“循证”

作者:丹华道

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中跌滚摸爬,终于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溯源阅读法,2015年5月刊登于《语文建设》的《文言文教学初探——<口技>教学有感》一文,就是溯源教学的最初的探索雏形,后跟随钱梦龙老师在全国各地推广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语文学习溯源法的完整思路,相关内容曾申请原创保护,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丹华道》。

由于钱老先生高龄,再加几年疫情,故笔者一度辍笔操持家务、忙碌于家庭琐屑与体力耕作劳动。但时间精力虽然有限,对溯源教学的思考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因本人长期浸润于道家文化,2020年时,在阅读美国最优体验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文时,发现其以科学语言阐释的心理学原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道家庄子早就已经对此加以阐述,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溯源教学的探索的正确性与现实意义。于是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于2022年3月完成一部书稿《心游——自乐之道》,针对二者内容,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从理念上对溯源教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支撑。

在《心游——自乐之道》一书中,笔者多次提到“循证”一词,如第八章《人生几复盘,循证皈道家》,第九章《循证快乐机制,印证道家思想》,其中第二节《循证心理学,快乐唾手得》。既然此书暗含有溯源教学的理念支撑之义,那为何不将这几处“循证”统一称之为“溯源”呢?

或者反过来说,笔者为何之前将教学理念归纳为“语文学习溯源法”,而不是“语文学习循证法”呢?溯源与循证,二者究竟有何异同?还是让我在此加以细说。

所谓“溯源”,从字面意思可以得知,乃是“追溯源头”之义。溯源,本意是指“往上游寻找发源地”,一般采用得更多的则是比喻义,即比喻探求本原。而语文阅读上的“溯源”,是指借助网络与图书资料,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与个人经历,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各个时期的不同作品,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创作情况等等,以求进一步领会作者文字的真实意图与表达深意。

然而,这样的溯源,“知人论世”以求对号入座,并非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阅读的切入点。学生在溯源过程中培养的逻辑思辨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以及阅读量无形中的增加与积累,阅读能力的自然形成,才是相比而言更为重要的。尤其是学生从中获得的阅读乐趣与快乐体验,能够自然而然形成学习内驱力,这才是最终让他们更为受益的根本所在。

因此,溯源之后的“知人论世”,其结果对于了解作者其人与理解其作品有无偏差,这本身已经不重要。然而,这也并不是说,“溯源”阅读毫无结果可言,只是一笔糊涂账而已。其更重要的结果并非在于“知人论世”,而更在于阅读者能力的提升、思维的飞跃,以及学习与阅读兴趣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认识,再联想到此前有老师对于“溯源”有所微词,认为一味强调“知人论世”,很可能造成对于原文作品的刻板印象与主观解读,甚至牵强附会而影响对于其文字的正确理解。是故,笔者认为溯源的意义,不仅在于借助对于作者有关资料的深入阅读而试图进一步理解其作品,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由此作为一种阅读与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爱上阅读与学习,激发其阅读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全神贯注、忘我投入中感受到莫大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推发其探究真趣、研究学问、独立思考、创新钻研的兴趣,这对于个人与社会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是故,笔者最终将“溯源”改为“探源”。

所谓“循证”,字面意思是“遵循证据”,本意是“基于证据的实践”。循证实践,最初始用在医学上,将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与自身的专业技能及患者的价值观整合起来进行治疗。循证医学理念始于二十世纪末——我最初看到循证,就是借由一本道家中医书籍——后来席卷了整个医疗领域,且影响不断扩大,而渗透至其他各个社会领域,于是形成了循证心理治疗、寻整个社会学,循证教育学……

循证教育(EBE)的原则是,教育实践应基于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而不是传统、个人判断或其他影响。循证教育与循证教学、循证学习、与学校效能研究有关。

循证教育与循证教学,是在循证医学的影响下产生,同时也是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剑桥大学教育学教授维·哈格里夫斯(David Hargreaves)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循证教学概念,认为教师应该像医生一样,基于证据进行教学决策和实施教学行为。同时,随着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起,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研究的推进,基于经验的教学逐渐向基于证据的教学转型,自此,循证教学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

2001年,美国课程与教学论专家马扎诺(Robert.Maezano)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系统研究,出版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业成绩的九项循证策略》,对循证教学的证据进行了深入探讨。2009年英国教学专家佩替(Gcoff Petty)出版了《循证教学》一书,对循证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循证教学的核心在于基于证据实施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理性化、科学化与可视化,这为反思和改进当下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主导型教学,主观性教学提供了机制和支点,也为教学变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海南师大初等教育学院,崔友兴,《论循证教学的内涵、结构与价值》)

由此可见,循证更基于对科学与规律的认识与尊重,而溯源,更在于追溯事物的形成原因,通过顺藤摸瓜以了解事情的真正成因与来龙去脉,用在阅读中就是试图借助文字溯源以还原作者的成文动机与写作内涵。因此,人文学科更适合“溯源”而绝非“循证”。但与“溯源”的强调结果相比,“探源”更强调过程,强调“探得真趣”,强调过程中所获得的忘我快乐对于个体成长的非凡意义与重要价值,故“探源”应用于教学,显然更适合。

语文学习探源法:关于“溯源”“探源”与“循证”

关于作者:

姚丹华,1970年生于上海,笔名稚吟秋声,教育探索者与教育行者,独立写作人,语文学习溯源法首创者,道家文化传播者。

多年荣获上海市古典诗词创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古诗文阅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刊《语文世界》头版封面人物介绍,《语言文字报》教学版曾整版刊登其溯源教学实录《愚公移山》。

“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全国学术研讨会、全国正道语文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小学课堂智慧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四地”语文研讨会、“溯源导读河南项城推广活动”、深圳东莞两地“溯源导读”学术报告会、汉中“追寻大师足迹,探寻阅读源头”国培计划讲座、“生命因与大师邂逅而精彩”南京建邺中学导读互动活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云南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教师培训、“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第十三届年会暨河南省第二十三届语文年会”、浙江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名师赴平湖市送教活动特邀嘉宾。

“河南省第四届语文课博会”“教育者论坛”“梦龙诗话”诗歌教育微型论坛、“上海市桃李园学校教学研讨微讲座”等多个语文教学活动特邀嘉宾及主讲者之一,南京十三中语文研讨、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学校语文研讨、河南虞城春来学校座谈会主讲者、全国溯源导读教学展示课《为学》《陈太丘与友期行》《背影》。

“台州、宁波、杭州、上海、嘉兴”五地语文专题研讨古代诗歌专场嘉宾评委,企业文化课《古典诗词与人生境界》、社区公益讲座《溯源导读法家庭推广》、大型公益讲座《我们今天这样学语文》《初中语文学习指导》《站在综合语文素养的高度研究考试》主讲嘉宾。

语文学习探源法:关于“溯源”“探源”与“循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