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索失能老人的智慧机械化养老新模式

作者:医学顾事红蓝融合
探索失能老人的智慧机械化养老新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寻求破解之道,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和努力。

失能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如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差、医疗护理需求高等。传统的养老模式在满足他们的需求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智慧机械化养老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打造智慧健康养老平台,为失能老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物联网技术,各种智能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如心率、血压、血糖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向护理人员或家属发送警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对老人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为医疗护理提供精准的依据。

探索失能老人的智慧机械化养老新模式

智能辅助器具也为失能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例如,智能轮椅可以根据老人的指令自主移动,帮助他们更自由地活动;智能护理床能够自动调整体位,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然而,当前的智慧机械化养老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成本较高,许多家庭难以承受。另一方面,部分产品的操作复杂,不便于老人使用。

为了推动智慧机械化养老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失能老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企业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研发操作更简单、价格更亲民的产品。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智慧机械化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智慧机械化养老将为失能老人创造更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享晚年。

探索失能老人的智慧机械化养老新模式

以下是一些已经应用智慧机械化养老的案例:

  1. 荷兰南部小城菲赫特的一家养老院引进了人形机器人卓拉。卓拉可以示范动作、讲解要领,带领老人上体操课,还能走动、说话、唱歌、跳舞等,通过简单肢体语言与人互动。目前在比利时、法国和荷兰三国,已有超过6000多位老人与卓拉这样的护理机器人有了互动。
  2. 美国纽约永康成人日间护理中心利用触屏电脑让老人点餐,电脑程序可根据老人身体状况限定菜品选择,并显示剩余空座和相应桌号等信息。一些养老中心在车上安装追踪设备,方便老人查询车况路况。该中心还举办电脑培训班,让老人接触电子设备并使用相关手机应用软件,老人可在家点评服务质量、与其他老人沟通交流等。此外,政府会向低收入老人发放“白卡”,让他们免费或低费用享受养老服务或医疗服务,而这些服务由保险公司通过企业运作的方式管理和支配。
  3. 中国天津市打造了 AI 银发智能服务平台和社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例如中新天津生态城采用“1+2+6+N”体系架构,包括 1 个 AI 银发智能服务平台、智能语音和大数据分析 2 项核心能力、提供主动关怀等 6 大服务以及 N 个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精细化应用。平台会分析老年人家庭日常用电、用水、用气情况来预判和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老年群体配备多种感知设备实施全天候关爱保障;通过智能语音呼叫系统掌握老年人健康状况;还构建了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同时,建立统一的语音服务入口,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难点,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社区则聚焦“主动健康”理念,通过龄动康养系统设备为老年人打造评估和筛查,以大数据及 AI 算法为工具,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方案,并引导老年人加入智慧家庭养老床位的养老服务模式。
  4. 山西省大同市推出“大同助老”服务模式。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98 智慧养老云平台”和“398 贴心保”等智能化终端设备。云平台把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转化成智能工单,传递到社区助老服务站,再由助老服务员送服务上门,且能有效保障数据安全并实现个性化定制和功能迭代升级。“398 贴心保”可实时在线跌倒智能判断和自动报警,具备五重技术实时定位等功能,老人轻按 3 秒即可与呼叫中心联系,呼叫中心提供 7×24 小时全程响应。该模式还为老年人提供助救、助购、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六助”服务,如与 110、120 等机构建立救助机制;发放助老服务卡,引入社区商家;与公立医院合作提供就医服务;建设中央厨房;设置理发服务项目并签约家政公司;与出租车司机达成协议提供接送服务等。
  5. 中国北京的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引入了养老服务联合体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老人家中配备智能语音全交互机器人“小联”,它拥有娱乐、提醒、服务、对话等功能,可提供资讯、提醒吃药、陪聊天唱歌等服务,老人有需求时也可通过它呼叫后台安排服务。此外,还安装有非接触式监测仪、门磁、烟感、水流传感、燃气感应报警、“一键呼”等智能产品,实时监测老人活动轨迹并在发生危险或需要帮助时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能有效对接服务供给与需求信息,依托平台整合的多方专业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社区志愿者则可作为补充,为老人提供平台无法提供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