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今中国需要“郑国渠”

作者:大国科技学苑

当今中国需要“郑国渠”

当今中国需要“郑国渠”

秦朝一统中国出过一份力的人--郑国铜像

郑国入秦后,主持穿凿兴建,约十年后完工。在治水过程中,郑国完全忘记了自己间谍的身份,日夜奔波水船之间,沉醉于治水防灾之中。

从寻找取水点、开凿工程设计,到规划线路、施工技术工艺,都做成了一流。并为秦国培养了一批实干工程师,为后续都江堰等大国工程储备了人才。

当今中国需要“郑国渠”

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工程师,科学严谨,卓有成效!

但它说的仅是秦汉两代的景况,实则在后来历史的长河中,郑国渠支撑起了汉唐两个朝代的繁荣和强盛。民谣中的郑国,是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可惜的是建立如此丰功伟绩的郑国,身世生卒却均无史可考。

必须合法截留新疆外流河,往西北移民2亿

多养活2亿人的黄河运河需要征地多少亩?

史料仅记载,他是韩国派往秦国的一个间谍,韩桓王试图通过他游说秦王修筑一条连接泾水和洛水的运河,达疲秦之效,以阻止秦国进攻韩国的步伐。岂知事与愿违,“疲秦之计”倒成了“强国之策”,运河的修筑成功,使得一向落后的关中农业迅速发展起来。这看起来颇像一幕经典的历史轻喜剧,在轻松幽默的情节背后,隐含着诸侯激烈纷争诡谲莫测的风云,以及兼并战争里惊心动魄的争斗与厮杀。

地处与秦国接壤之境的韩国,对后者的战略威慑感到深深的忧虑,因此迸发出精心策划的复杂计划。他们特别派遣名为“郑国”的资深水利专家赴往秦国,劝服秦王在关中平原北侧的山丘之上,规划出一条绵亘150余公里的庞大水道,以此来联通渭河流域的两大支流——泾水与洛水。

当今中国需要“郑国渠”

这项计划外观上犹如旨在提升关中平原的农田灌溉效率,实质上却是充满了隐秘的图谋算计。真正的目的在于韩国期望利用这一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大量消耗秦国的财力物力,从而削弱其国家实力,减缓其对外扩张的脚步。

然而,韩国的如意算盘并未如愿实现。水道的兴建非但没有削弱秦国,反而使广袤无垠的八百里秦川焕发勃勃生机,大幅度提高了关中地区的粮食产出,进而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加快了其统一天下的进程。

探究其中缘由,韩国在制定这一计划之时,忽略了农作物种类的关键性影响。在战国时代,韩国以及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小米(包括谷子和糜子),而秦国则更倾向于种植小麦。小米具有抗旱能力,对灌溉的需求相对较低,而小麦的生长过程则需要充足的水源灌溉。因此,对于秦国而言,郑国渠的建成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小麦的灌溉需求,从而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

当今中国需要“郑国渠”

除此之外,小麦相较于小米,其产量亦更为丰盈。小麦的高产为秦国提供了更为充裕的粮食储备,进一步强化了其国家实力。

郑国作为一名专注于治水事业的水利专家,在水道的施工过程中全情投入,将其打造成为一流的灌溉设施。这使得关中平原的灌溉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秦国农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韩国的计划构思精巧,但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到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及秦国的具体国情,终究未能达成预期效果。而郑国渠的落成,无疑成为了秦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其实现统一六国的壮志雄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详见文章:为什么院士,教授级工程师设计的调水工程无法实现,红旗河只能纸上谈兵前沿分享:国家级科研,抽水蓄能调水工程

相关阅读:请点击下划线文字跳转

改进红旗河、大西线设计,为国家节省万亿资金

中国要投6000亿,再建一条“京杭大运河”

低调红旗河2024年即可开工,三年内竣工

数十年后,塔克拉玛干沙漠将变大草原

大国生意:引长江洪水去西北新疆,能挣到钱?

红旗河调水设计进展与工程师红利

有了黄汉运河,从此黄河告别地上悬河恢复通航不再缺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