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影视+文旅”怎样实现“双向奔赴”?

作者:融媒杂志

“剧火城热”的效应是短暂的,如何让影视IP与城市IP能够持续保持其影响力,是需要长期关注和努力的问题。 那么,“影视+文旅”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一部影视作品如何实实在在带火一座城?

《繁花》对上海黄河路的细致刻画和重要场景设置,唤起了广大观众对这条历史街区的新鲜好奇与怀旧情愫;《承欢记》不仅定格了弄堂里的温馨时刻,也刻画了黄浦江畔优雅风景;而随着《我的阿勒泰》的热播,据新疆日报的统计,阿勒泰地区旅游人数同比增长了80%多,旅游相关收入同比增长了90%多......

“影视+文旅”怎样实现“双向奔赴”?

此外,影视IP快闪、主题展等文化创意新空间也成为旅游新场景。优酷举办的《乡村爱情15》主题雪雕、《少年歌行》国风展、《何不秉烛游》快闪等活动均为城市IP注入新活力。《为有暗香来》《生活常食》等影视作品还深挖非遗、美食等文化价值,拓宽旅游方式内涵,不断激活取景地文旅红利。

“影视+文旅”怎样实现“双向奔赴”?

可以说,当下的影视市场,文旅在影视剧中的占比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锦上添花到助推剧情发展甚至成为剧情主线,文旅与影视剧融合得越来越自然,作用也更加凸显,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那么,“影视+文旅”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一部影视作品如何实实在在带火一座城?从“一阵风”到“万两金”,如何打好“文旅牌”?今年的上海电视节,影视剧+文旅成为业界讨论的高频词,也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风口强劲

如何做到精品为王?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加大对文旅的扶持力度,一系列举措让影视+文旅成为强劲的风口。

其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共同举办的“锦绣荧屏 精彩视听——电视陪你看中国”文旅主题电视节目发布活动,向社会集中推介了《中华文明地标》《我们的国家公园》《花儿绽放·乡村季》等38部文旅主题综艺节目、文化节目、纪录片、动画片,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供给;

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计划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随着微短剧的热播而“出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影视+文旅”怎样实现“双向奔赴”?

“文旅融合”首先作品要过硬,旅游要靠优秀的作品来带动。上海电视节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指出,电视剧是老百姓的家常菜,这道家常菜既要有大鱼大肉,也要有青菜小菜,希望通过全行业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可以源源不断为海内外观众奉献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

“叫好也叫座”既不趋意迎合,也不曲高和寡,而是通过有质量保证的流量、有流量牵引的质量,使优质微短剧内容真正深入到百姓心中,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看来,要注重微短剧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和持续优化,不断延伸微短剧产业链的触角,积极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探索跨界融合协作,提升微短剧的社会关注度、参与度和美誉度。在精品创作上,则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现象。

中国的“影视+”在各个层面上,都已经有了许多创新探索和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几点共通之处:

首先,“影视+”的根本基础在于优秀作品。优质的影视作品本身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其思想的厚度、表达的温度、思考的锐度,都是延展其生命力的可能所在,无论是“+文旅”还是“+演艺”,都要靠优秀作品本身实现这个加号。

其次,“影视+”的独特魅力在于双向奔赴。影视作品中能够引起观众同频共振,引发进一步体验的情绪“核爆点”,与线下良好的体验互相成就、互相赋能。

最后,“影视+”的无限可能,是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印证。高质量、精品化的剧集,形成了更强的情感链接、催生了更多样的线下体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表示,相信在未来,中国会诞生更多“影视+”的优秀案例,使得剧集行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策源地”和“放大器”。

视角下沉

如何带来“剧火城热”效应?

近年来,一批融合文旅元素的影视作品频频破圈,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创作各方也意识到了“影视+文旅”的双赢作用,纷纷主动出击。

“影视+文旅”怎样实现“双向奔赴”?

以《去有风的地方》为例,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傅斌星介绍,该剧开拍前,编剧走访了全国很多城市,当时去了云南一座小村庄,那时候那里还是一个贫困村,但给了编剧很多灵感。

“我记得我们刚去的时候,那个村的游客日流量小于20人,等到两年后我们这部剧播出的时候,日均旅游人数已经几何级增长。这一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我们这个行业潜在的影响力,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会如此之大。” 傅斌星说。

业界专家指出,我们不要把影视看成一个小产业,而是要把它看成一个大载体。影视能够带来迅速的吸引力,但我们要把它更好的、更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形成“长尾效应”,需要对这些价值持续挖掘,去探索影视作品与城市在共生、共创、共融方面的更大空间。

比如完美世界影视热播的作品《追光的日子》不仅口碑、收视双丰收,更带动惠州文旅消费超过18亿,实现游客和旅游收入双增长,惠州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追光之城”。

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负责人曾映雪表示,这种“剧火城热”的效应是短暂的,如何确保影视IP与城市IP能够持续保持其影响力,是需要长期关注和努力的问题。

“以我们的经验和对热门影视IP的观察,保持IP的吸引力的关键在于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这就要求制作方在创作阶段就应与文旅目的地进行紧密合作,围绕共同的文化主题打造精品内容。”曾映雪说。

多元融合

如何打开双向奔赴的通路?

把文旅融入影视创作,利用影视作品触达传统文化知识、非遗技艺,无疑是打造优质文旅最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之一。

从内容层面来看,随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日高,很多影视剧综都开始吸纳传统元素,对于当下观众来说,文化、文旅需要融入到打动人心的故事之中,从历史逻辑与文化内涵出发,才能更好地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这就需要真正源自历史、源自生活,接地气,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好题材、好故事、好人物为底层逻辑。

“影视+文旅”怎样实现“双向奔赴”?

首先,呈现鲜明的地域性。文旅题材影视剧综选取各类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故事背景,深度挖掘并展现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底蕴、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无论是地方方言的融入,还是传统服饰、民俗活动的再现,甚至是当地特色的美食美景,都在片中得到细腻而生动的呈现。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般体验到异域风情的魅力,从而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深厚的兴趣和向往。

在湖南卫视党委委员,芒果超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海看来,任何的创作都有它的价值表达,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基本的需求和责任。我们的时代发生巨大的变革,选取什么样的故事、寻找什么样的点,对于创作者前期是非常大的挑战,是选取精英人群还是普罗大众,是浅尝辄止去了解一些话题,还是找到生活隐秘中的细节人物、故事,寻找到你自己的表达方式。对创作者本身来讲,这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甚至也代表价值主张。

其次,共情共鸣的故事性。在凸显文化旅游价值的同时,也需要高度重视满足观众对于观赏性和娱乐性的需求。精心编织的故事情节、制作精良的画面质感以及恰到好处的幽默元素等,共同为观众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视听享受。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使得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了解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获得一种沉浸式的休闲娱乐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文化旅游宣传推广的效果和影响力。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潇表示,现实主义提供了一个更充分的土壤让我们去创作,因为真实和现实是最大的创作基地和宝库。我们的创作手法也离不开去反映真实的风土人情、人物情感、人物背景、历史时期方方面面的信息:

第一,它对我们的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存在的土壤。第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让我们和当下的观众可以更真诚地交流,它是交流介质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它来源于很多现实的素材。文艺作品最终的作用是反映生活和启迪心灵,这种交流就是来达到这个目标的非常有价值的途径。

来源:微信公众号“传媒内参”

作者:朝明

编辑:邓汝濛 郑淑憓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