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学毕业生为什么找工作难?

作者:陈维国律师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大学毕业生为什么找工作难?

自1999年开始,大陆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名为高等教育改革。这一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适龄青年的15%。到了2008年,国家发现扩招因为冒进,导致高等教育的质量明显下降,便开始控制扩招比例。

然而,高等教育的扩招的动力是收取高额学费,很多高等院校的扩招并没有因为国家的调整政策得到控制。逐年增加的大学生的学习质量管控不严,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其中很多人又好高骛远,要求用人单位提供高工薪、高福利待遇,致使许多用人单位都不愿意招聘大学毕业生。如此一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已经积重难返。

高等教育是传承、研究、融合、创新学术的专门机构,通过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获得某种专业知识、形成完善的人格、高尚的修养、良好的品行、具有评判是非善恶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1949年到1965年,大陆的大学生凤毛麟角。那一代大学生不仅学识好,在人格方面也大都是楷模。1966年到1970年,大学教育出现了空窗期,致使高端人才培养断代。

1970年到1976年,大学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尽管被许多人所诟病,但那一代大学生毕竟解决了人才断代的危机,并有良好的人格基础,其中不少人因为是老三届学生,许多人是优秀学子,并在大学毕业后承担了社会发展的重任。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到1980年,许多上山下乡的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和少量初中毕业生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这几届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普遍较高。1980年以后,初、高中教育恢复正常,此后高考入学的大学生,获得了系统的高等专业知识教育,毕业时大都掌握了充实的文化专业知识,有较高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理念。其中的许多优秀人才,至今还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为什么找工作难?

1999年以后,大学扩招致使教育质量下降的弊端不断出现,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并没有引起高等教育的重视。大学扩招导致各类资本进入高校,致使许多大学的商业色彩十分浓烈,远远超过了教育内涵。多数大学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致使许多大学毕业生的人格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忽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伦理教育、人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就非常明显,从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基本上放任学生的人格自由发展,对各种非主流的文化观念缺少引导机制。现代大学里各种社团多如牛毛,各种活动热火朝天,但很多学生的人格发展却出现了问题。

首先,许多大学生缺少民族归属感,缺失爱国理念。

大学生毕业生属于精英阶层,应该形成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观念,具有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应该具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观念,但现实并非如此。许多大学生缺失热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有些人连民族归属感都没有。每年公费出国留学的大学毕业生在国外完成学业后,许多人甘愿为外国服务而拒绝回国。更有甚者,有一个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到了美国留学之后,竟然公开演讲“美国的空气比中国甜美”。

可以想象,当大学生普遍缺少爱国主义品质的时候,他们在选择用人单位的时候,往往在人品考核方面难以获得好评,这也是许多大学生不能被用人单位接受的主要原因。

其次,许多大学生没有“仁爱”品质,热衷西方人文思想,为人冷漠,缺少集体协作精神。

“仁爱”强调以“仁爱与人”,追求人际和谐,乐群贵和,孝慈友恭,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质。现代大学毕业生缺少“仁爱”精神几乎是普遍现象,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无视他人利益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大学生没有“仁爱”,无视人际和谐,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冷漠无情。有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惜损人利己。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的相互协调,因为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其他相应的社会关系的配合,以形成发展的合力。很多大学毕业生缺少群体协作品质,不能与人为善,必然会影响就业前景。

第三,骄傲自大,目空一切,不能正视自己。

谦敬礼让,虚心待人,克骄防矜,务实求真是传统的中华美德,但现代大学毕业生大都不具有这种品质。很多大学生在读书期间追求爱情和享受而荒废学业,求职时把自己写得天花乱坠,把自己打扮成非常精英,但内存严重不足。很多大学毕业生推销自己时,只要求较高的待遇,而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学识。到了用人单位,无论是专业学识,还是创新能力都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笔者曾经与一些大学毕业生交流过,当笔者对他们的业务能力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时,这些离开学校时间并不长的曾经的学子,却表现得极为不满。有些人在日常工作中,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的现象非常严重。有许多人不能正确判断自己,明知自己的业务能力不足,却不肯承认自己不行,反而对比自己成绩强的人评头论足。

大学毕业生为什么找工作难?

第四,许多大学生言行不一,缺少诚信,不能脚踏实地干工作。

中国自古提倡言行一致,恪守诚信,许多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欠佳。有些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平时不是打游戏,就是谈恋爱,甚至经常逃课。每到考试就想通过作弊蒙混过关。有些学生不以挂科为耻,反以挂科为荣,很多学生通过补考求得及格。大学毕业时请枪手写论文,利用网络抄袭和拼凑论文是常态。AI软件的推出,致使很多大学生的论文成为杂交的产物。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被聘用后,不仅实用性差,而且竞争能力不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所有的老板都不会用钱养活没有本事的人。

第五,许多大学生喜欢享乐,没有追求意识。

追求是一种精神境界,古朝历代,凡领风 -骚之人物都有一种博大的追求精神。他们在从事自己的事业中,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以民族的进步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许多中国名人之所以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关键就在于他们用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国人树立了典范。

现代大学生,一上学就谈恋爱的多,追求高档消费的多,为了个人享乐而无限制地向父母索求的多。不孝父母,要求父母反孝,是大学生中的常见现象。有的大学生每月向父母要钱几千元是常态,许多大学生与同学攀比,超前消费。当父母难以承担的时候,他们不惜用自己的人格抵押“校园贷”。有些女大学生因为“校园贷”而出卖人格,甚至有人不堪“校园贷”而自杀。

可以想像,许多学子高考时拼命,上学后移志热恋。他们上学后应该把精力用于学习上,但许多人却把精力用于恋爱和享受方面上,令很多父母苦笑不得。可以想象,这些人在大学期间没有学到本事,大学毕业后,又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缺少上进之心,缺人才的用人单位只能宁缺勿滥。

第六、许多大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缺少个人修养

传统的中国人重视道德践行,重视个人的修养,倡导人在完善自身的修养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许多大学生轻视体力劳动和低层次工作,毕业无法找到工作时,宁肯在家里啃吃父母,也绝不从事体力劳动或低层次工作。很多大学毕业生把人生的目标集中在公务员考试上,从而出现了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的现象。然而,在大学里几乎荒废了学业的学生,身无所长,又不能吃苦耐劳,毕业后在惨烈的社会竞争中,有几人能通过公务员考试呢?

七、许多大学生不注重个人的节操修行,缺少正确的志向。

中国人自古崇尚立身行事要有志向,做一个有用的人。同时中国人历来重视节操,能坚守高尚纯正的道德品质。做人诚信无欺,见义勇为,甚至可以舍生取义。同时要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尊师敬业等等。

现代大学生中,有节操、有志向的人并不多。许多大学毕业生没有学到有用的本领,做人又缺少诚信。贫穷时过于自卑,富贵时忘乎所以,难以做到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更难以做到见义勇为或舍生取义。这与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惨烈有关,但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崇尚志向,有良好节操和修行的人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

以上这些问题,就是影响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也是许多老一代人瞧不起现代大学生的主要原因。其实,现代大学毕业生中有许多优秀分子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典范,他们在各行各业中表现出优秀人才的素质,他们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这些优秀者并不多,确实值得那些找工作难或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深思。

市场经济中,有一个价值规律非常重要,即投入与产出往往是正比例向前发展的。同样道理,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基础的夯实,需要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万丈高楼不是平地建起来的,而是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用各种建设材料一点点托起来的。人才也是如此,没有积累,就难以成才,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注:本文仅就社会现象进行探讨,绝无贬低当代大学生的意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