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医入门:百病皆由痰作祟

作者:言身医社
中医入门:百病皆由痰作祟

百病皆由痰作祟

小王问道:“谢老师,为什么大家都说一句话‘百病皆由痰作祟’,痰会成为这么重要的致病因素呢?”

谢老师笑了笑,开始解释:“中医经常讲‘痰’,可能人人都听说过,但不见得人人都很清楚‘痰’是怎么回事。痰,是体内水液停聚凝结而形成的一种质地稠浊而黏的病理产物。从中医角度来讲,‘痰’分两种: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汉以前无“痰”字,而有“淡”字之用。《文字集略》曰:“淡为胸中液”,说明了痰与人体内水液相关。《内经》中水、湿、饮病证的论述相当详尽,奠定了痰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此后,痰证理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代有阐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痰证理论。
中医入门:百病皆由痰作祟

他继续详细解释:“停留于肺胃,呈咯吐而出,看得见的痰,或凝聚于皮下肌肉、乳腺、甲状腺等能触摸到的痰,中医通常称之为‘有形之痰’。另外,看不见,触摸不到,但通过病机分析能定性为痰的致病性质的,称之为‘无形之痰’。简单点来说,“有形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无形之‘痰’,不易被人察觉,只能从症测知,其病变和临床证候,从内向外。”

有形痰和无形痰的分类也有说争议

谢老师又补充道:“中医界里一些学者观点认为邪气是不洁之物,一旦进入水中就变得浑浊。不论何种邪气进入水中,最终都会形成痰,而生成的痰都属于污浊之物。可以说,痰的本质就是一种‘浊水’,而与中医里的‘饮’是类似的,两者只是在质地上有所不同。水是有形的,而痰同样也是有形的。可以通过排出体外、被肉眼看见的方式来观察有形的痰;而那些无法直接排出体外、停滞在体内某处的痰,虽然我们看不到,但同样是有形的,只是被隐藏在内部罢了。因此,部分中医家觉得有形痰和无形痰的分类并不妥当,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显形痰和隐形痰。”

中医入门:百病皆由痰作祟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一边拿起笔记本开始记录。他知道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中医的病理机制非常重要。

“有形‘痰’病会有明显的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可以有效地诊断早期疾病。而无形之‘痰’引发的病症在人体的上下内外皆可发生,表现形式不定。”谢老师补充道。

谢老师微笑,继续解释。“‘痰’源于内脏功能的紊乱,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病理生成物。停滞在胸膈,诱发咳嗽伴有“痰”多、胸闷和气喘;积聚在腹部,呈现肥满而松软的腹部;至关节,导致关节沉重、僵硬、肢体肿胀等症状。‘痰’如同一个混乱的破坏者,恣意游走,给身体带来各种困扰。” 谢老师的描述仿佛将‘痰’在身体内的表现形式一一呈现在小王的面前。

“原来‘痰’还有这么多的致病表现呀。” 小王感叹道,满脸的好奇和向往。

怪病从痰治

“对,‘痰’的致病领域涵盖极为广泛,说白了,所谓‘痰’致百病就是这个意思。另一种观点则是‘怪病从痰治’,意思是很多奇怪的疾病,或者西医没有办法的疾病,都可以从调理‘痰’的角度入手治疗,往往能够取得出人意料的疗效。” 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着。

谢老师又补充道:“‘痰’是百病的源头,其引发的病症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感觉异常,神志异常,如痴呆、癫狂等;体征异常,如肥胖、肿块、癌肿等;脏腑组织结构损伤,如肺脓肿、中风等;以及功能废用,如机体萎废等。实际上,百邪、百病均可导致‘痰’‘的生成。水液是人体最基本的携带物质和主要组成部分,各种邪气侵入体内都会经历“邪入水”的过程,最终形成‘痰’。因此,痰只是在各种邪气引起疾病过程中的一个伴随病理产物,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产物。一旦形成,“痰”又成为加重疾病的推动因素,同时也可能是诱发其他疾病的独立因素。然而,其本质仍然是标志,是促使“痰”生成的邪气和内部环境。因此,治疗疾病不仅需要对痰进行治疗,更要针对促使“痰”生成的邪气和内部环境进行治疗。”

痰的颜色与辨证

“谢老师,痰的外观主要是痰质与痰色,一般观点是黄脓痰为热、为实,白痰为寒为虚。但我发现在实际临床中,并不是所有的痰都符合这个规律。比如,有些肺毁损的病人表现寒像,却常年咳黄脓痰。这个现象让我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理解痰的病理特点。"

谢老师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他深深地看着小王,言辞间透露着严谨和亲切。

“小王啊,痰的特点确实有很多复杂性,不仅与痰质和痰色相关,还受到环境和体内寒热的影响。有的中医专家认为,如果一天中咳出的痰都呈黄色,那就是热痰;如果早晨咳出的是黄痰,而其他时间是白痰,那就是寒痰。有的中医专家,则主张白痰既可能是寒痰,也可能是热痰。实际上,痰的本质水本身是没有寒热属性的,水的寒热是外部环境加诸其上的结果。痰作为水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与水同源,本身并没有寒热之分,但其生成受环境和体内寒热因素的影响。”

中医入门:百病皆由痰作祟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每一句话,努力理解其中的深意。他追问道:"那么,痰色与寒热的关系究竟是如何呢?"

谢老师微微一笑,继续解答:“换个角度来说,痰色的生成并非痰本身的属性,而是与痰液生成过程中‘邪入水’的附加有关。痰色并无寒热之别、之性,却常常被用来辨别寒热。这其实是一种牵强的理解。水本身是无寒热的,环境的改变和体内寒热才会影响痰的质地。如果我们能够减少对痰色的过分依赖,而更注重其他辨证的依据,或许结果会更直接、更客观。”

中医入门:百病皆由痰作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