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作者:言身医社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包括患者自身的各种异常感觉和医者所感知的各种异常表现。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但因其仅是疾病的个别现象,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

谢老师说:“小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辨证论治。”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小王点点头,认真做起笔记。谢老师说:“其实‘证’在中医学中指的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症状的综合表现,也可以理解为征候。由于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反映这一阶段的征候也会不同,因此证是具有可变性的。由于‘证’在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因此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辩证’在中医学中是指认证、识别证的过程。辨证的过程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小王又问:“论治呢?”

谢老师说:“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辩证是为“论治”服务,如何来“辩”?

辨病因:

谢老师接过笔记本,微笑着点点头,示意小王坐下。他深知小王的用心和努力,一直以来对这位年轻学生充满了鼓励和期待。

“病因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它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而指导我们的治疗。”谢老师言简意赅地解释道。接着,他指着小王的笔记本上的内容继续说道:“病因辨证有很多种,比如六淫侵袭、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逸失度、金刃跌扑等,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疾病的原因和结果通常是相互关联的,一阶段的病理产物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新病因,比如痰浊、瘀血、食积等。而医药不当也是一种潜在的病因。”

小王点点头,继续追问:“那么,辨证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谢老师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辨病因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手段,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工作环境、情志状态等,分析病因的性质、部位、时序和关系。首先,要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其次,观察患者的症状,比如脉象、舌苔等,这些都是反映病因的重要线索。接着,要将这些线索与不同的病因联系起来,推断出最可能的病因。最后,根据病因进行辨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小王沉继续问:“那么,可以再举例吗?”

谢老师笑了笑说:“以感冒为例,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受到寒邪、风邪、湿邪等外邪侵袭有关,也可能是因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生活不规律等内因所致。通过辨证分析,可得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邪感冒、气虚感冒等不同类型的证候,为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辨病位:

谢老师又说:“小王,正确的辨识病位,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因和病性,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要精通这一技巧,你需要对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首先,你必须明白辨病证的部位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蔓延程度,帮助你确定遣方用药。”

小王认真地记下了这些重要的信息。“谢老师,我明白了,但我还是不太清楚应该如何准确地进行病位辨证。”

谢老师微笑着,取出一本古籍,翻开了一页。“比如,感冒初起时表现为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这时证明病邪在表,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而若病情加重,出现发热、咳黄痰、胸闷、气促等症状,就要考虑病邪已经入里化热,治疗应以清热化痰为主。因此,辨病位在中医诊断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小王跟随谢老师的指导,接着,谢老师又说道:“常用的病位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其中脏腑辨证主要用于内伤杂病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主要用于外感病辨证;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适用范围较广,而在针灸、推拿、骨伤等专科诊治中尤为常用。”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辨病性与辨病势

谢老师开始解释:“病性辨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归纳、判断,从而确定疾病当前证候性质的辨证方法。辨病势即是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

小王点点头,示意自己在认真聆听。谢老师继续道:“辨病性是指确定疾病的虚实和寒热属性。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致病的邪气有阴阳之分,而人体的正气也有阴阳之别。不同属性的病邪入侵人体,会与人体正气相争,导致阴阳失调,出现不同类型的病证,其表现为寒热不同。”

谢老师又说:“另外,疾病一般都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可洞察疾病变化及转归的全局,预测在疾病进程中证候的演变,从而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小王问:“谢老师,我一直很想了解中医论治的三个维度,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中医论治的的第一个维度:因证立法

谢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开始了解释:“小王,中医论治的第一个维度是‘因证立法’,它指根据所辨明的病证来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案。每种病证都有其特定的病理机制和表现形式,因此治疗方法也应因病证而异。例如,对于风寒感冒证,应选用辛温解表的治疗法,而对于风热感冒证,则应采用辛凉解表的治疗法。因此,因证立法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证的特点,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论治的的第二个维度:随法选方

小王一边认真听着,一边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谢老师,那‘随法选方’是什么意思呢?”他好奇地问道。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随法选方’就是在确定了治疗手段后,我们需要根据治法的要求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具体的用药方案、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治疗的时间和次数等。治疗方案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疾病的性质、病程、年龄、体质、病人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论治的的第三个维度:据方施治

小王点点头,满脸认真地记录下这段解释。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满心期待地等待着更多的启示。

“最后一个维度是‘据方施治’,”谢老师继续说道,“这意味着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执行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可能包括服用药物、进行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治疗的实施通常由医务人员负责,但在某些情况下,病人也可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进行治疗。”

小王一边听,一边将这段话写入笔记本。“谢老师,感谢您的解释,我觉得这三个维度真的很有深意。”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是的,小王,辨证与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其中论治则是基于辨证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和选择药物。如果说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基础,那么论治则是对辨证准确性的检验和延伸。另外,也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辨证与论治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同时,辨证与论治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理论、方法、方剂、药物等各方面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明清时期,诊断辩证、传染病学说和中医医案的发展

小王又问:“谢老师,同学们都在查看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到底明清时期的中医发展主要有哪些?”

谢老师回答:“首先,我告诉你,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传忠录》、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都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辨证的大法。这些基本的辨证方法贯穿了明清时期的中医诊断。”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小王专心聆听,将谢老师的每个字都铭记在心。他不禁想起以前看到的书本,脑海中开始逐渐形成对这些理论的清晰概念。

谢老师接着说道:“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是一部阐释杂病的专著,将各种杂病按脏腑经络、风寒暑湿燥、外感内伤等进行分类。他详细地列举了每种疾病的源流、脉法、症状以及相应的方药,述其原委,悉其形证,考其主治,因病用方,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小王紧紧盯着谢老师的眼睛,仿佛要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他感受到了谢老师深厚的医术积淀,也理解了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谢老师继续说道,“他区分了瘟疫与伤寒的不同,总结了瘟疫的侵犯途径、传染方式以及流行特点,提出了治疗法则和用药思路。”

小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谢老师,感受到了他对于这门医学的热爱与敬畏。他回忆起在医学院时学习的温病理论,现在听到谢老师的阐述,不禁觉得豁然开朗。

“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强调辨舌、验齿法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王孟英的《温热经纬》完善了温病学的辨证理论体系。”谢老师的声音渐渐柔和下来,仿佛是在与时间的长河交流。

小王静静地沉浸在谢老师的讲述中,他开始理解这些历史文献中蕴含的智慧,以及其中蕴含的对人体健康的关怀。

谢老师翻开笔记,仔细阅读,神态专注而又温和。他慢慢地解释道:“另外,明清时期的中医诊断学在传染病方面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这个时期,许多医家开始撰写传染病专著,如明代卢之颐的《痎疟论疏》,专论疟疾常症与变症的证治。《时疫白喉提要》《白喉全生集》《白喉条辨》等均为白喉专著,对白喉的表现症状、诊断方法、施治原则、遣方用药、预后判断等进行了介绍。《麻科活人全书》《郁谢麻科合璧》《麻证新书》《麻证集成》等为麻疹专著,对麻疹的发病规律、症状特点等予以概括。”

他的声音温和而又清晰,仿佛在耳边响起的音乐。小王静静地听着,专注地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点。

小王又问:“是不是还有对霍乱和鼠疫的认识发展?”

谢老师非常满意,说到:“是的,王孟英的《霍乱论》、罗芝园的《鼠疫约编》较详细地论述了霍乱、鼠疫的诊断与辨证。”

谢老师继续道:“同时,明代医案的发展也渐趋成熟。江瓘编著的《名医类案》荟集了明代以前历代医家医案及经史百家中所载医案近3000例,医案以内科为主,兼及外、妇、五官各科,开创了大陆医案类书之先河,也是研究古代医案的重要专著。”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小王的笔记本上快速出现了更多的内容,对谢老师的解释非常感兴趣。

谢老师接着又说:“同时个人医案专著大量涌现,有代表性的如《石山医案》《周慎斋医案》《王肯堂医案》《李中梓医案》等。”

“而在清代,医案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谢老师继续说道,“像《古今医案按》、《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医案》等等,都是一些名家的医案集锦。这些医案不仅涵盖了临床经验,还对病历书写格式有严格要求,这对后来的中医病历书写规范产生了影响。其中魏之琇著《续名医类案》是对《名医类案》的补充,补辑了清初以前历代名医临证的验案。”

小王的眼睛一直紧紧地盯着谢老师,仿佛要将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

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维度,2024年版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