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作者:老狼谈历史

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乾隆皇帝以其雄才大略和多姿多彩的后宫生活闻名于世。然而,在这辉煌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悲情故事。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本应享尽荣华富贵,却在长达15年的皇后生涯中备受冷落,甚至被皇帝视为仇人。她的命运究竟为何如此坎坷?是什么原因导致乾隆对她如此厌恶?在位15年间,她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与痛苦?最终,是什么样的冒犯行为,彻底毁掉了她的余生?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揭开乌拉那拉氏悲惨命运背后的真相。

乌拉那拉氏出生于清朝满洲正黄旗世家,其家族世代为清廷效力,在朝中颇有声望。她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威望的将领,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立下赫赫战功。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乌拉那拉氏日后入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幼,乌拉那拉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不仅精通满、汉两种文字,还擅长琴棋书画。其温婉贤淑的性格更是为人称道。在当时的满洲贵族圈中,乌拉那拉氏可谓是出类拔萃的才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仅十岁的乌拉那拉氏被选入宫中,成为雍正皇帝四子弘历的侍妾。这一年,弘历十一岁,刚刚被封为贝勒。两人年龄相仿,在宫中相处融洽,弘历对这位聪慧可人的侍妾颇为喜爱。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然而,命运的转折很快就来临了。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突然宣布废黜太子,并将弘历立为皇太子。这一变故让年仅十九岁的弘历一跃成为帝国的储君,而乌拉那拉氏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皇太子侧福晋。

在皇太子府邸的岁月里,乌拉那拉氏凭借其温柔贤惠的性格和出色的才智,赢得了弘历的欢心。她不仅协助弘历处理府中事务,还在弘历学习治国之道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段时期,两人的感情可谓是蒸蒸日上。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弘历继位,是为乾隆皇帝。乌拉那拉氏也随之晋升为贵妃,成为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妃子。然而,此时的乌拉那拉氏并未意识到,她的人生即将迎来巨大的转折。

乾隆即位后,乌拉那拉氏本以为自己有望成为皇后。然而,乾隆却选择了富察氏为正宫皇后。这一决定虽然让乌拉那拉氏感到些许失落,但她并未表现出来。相反,她以更加恭谨的态度侍奉皇帝和皇后,赢得了宫中上下的好评。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乌拉那拉氏一直保持着贵妃的身份。她谨守本分,从不干预朝政,也不与其他妃嫔争宠。这种低调谦和的处事方式,使她在后宫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地位。然而,她并不知道,命运正在为她准备一个更大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更深的深渊。

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仅37岁的富察皇后突然病逝。这一变故不仅让乾隆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也为乌拉那拉氏的人生轨迹带来了巨大的转折。然而,此时的她还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一段充满冷落和痛苦的皇后生涯。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震惊了整个紫禁城。年仅37岁的富察皇后,在一场急病中悄然离世。这位备受乾隆宠爱的皇后,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富察皇后,名叫富察·寿康,是满洲镶黄旗人。她自幼聪慧过人,品行端庄,深得乾隆的喜爱。在乾隆即位后,她被封为皇后,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满洲皇后。在她担任皇后的十三年间,富察皇后以其贤德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尊敬。

富察皇后不仅在后宫中以温和的性格平衡各方关系,还积极参与国事,为乾隆分忧解难。她曾多次陪同乾隆南巡,亲自处理民间疾苦,深得民心。在宫中,她勤俭持家,以身作则,为后宫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还热衷于文学艺术,经常与乾隆一同吟诗作画,成为乾隆最亲密的精神伴侣。

富察皇后的突然离世,对乾隆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在得知皇后病逝的消息后,"临床号恸,不能自已"。他亲自为皇后撰写了祭文,其中痛彻心扉的文字展现了他对富察皇后的深厚感情。

在祭文中,乾隆回忆了与富察皇后共度的时光,赞颂了她的贤德品格。他写道:"朕与皇后自少相知,情好笃密。"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两人从青年时代就已建立的深厚感情。乾隆还称赞富察皇后"内助朕躬,外佐朕政",充分肯定了她在政事上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乾隆的悲痛不仅体现在文字上,更体现在行动中。他下令为富察皇后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亲自监督陵墓的修建工作。在此期间,乾隆多次前往陵墓地视察,甚至亲自设计了部分陵墓建筑。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皇家礼制中是极为罕见的,充分体现了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深切思念。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富察皇后的离世不仅影响了乾隆的个人情感,还对整个后宫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富察皇后在世时,后宫秩序井然,各妃嫔和睦相处。然而,随着皇后的离世,这种平衡被打破,后宫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开始暗中角逐。

乾隆在失去挚爱后,变得更加多愁善感。他经常独自一人在御花园中徘徊,吟诗抒怀。有一首名为《悼皇后》的诗作,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心境:"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首诗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逝者的思念,展现了乾隆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富察皇后的离世不仅影响了乾隆的个人生活,还对他的执政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失去了最亲密的伴侣和得力助手,乾隆在处理政务时变得更加谨慎和多疑。他开始更多地依赖身边的大臣,如和珅等人的地位也因此而水涨船高。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乾隆一直沉浸在对富察皇后的思念中,对立新后一事始终犹豫不决。这种犹豫不仅源于对富察皇后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后宫秩序的担忧。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乾隆明白中宫不可久虚。在皇太后的多次劝说下,他终于开始考虑立新后的事宜。这一决定,将为乌拉那拉氏的命运带来巨大的转折。

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皇后病逝后,皇位虚悬已有两年之久。朝野上下都在关注着皇帝何时会立新后。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后宫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纷纷蠢蠢欲动,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地位。

然而,乾隆对立新后一事始终犹豫不决。一方面,他仍然沉浸在对富察皇后的思念之中;另一方面,他也担心立新后会打破现有的后宫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皇太后开始频繁地向乾隆提出立后的建议。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皇太后认为,作为一国之君,中宫不可久虚。她多次向乾隆强调立后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维护皇室的礼制,更是为了确保皇位的稳定传承。在皇太后的一再劝说下,乾隆终于开始考虑立新后的事宜。

在众多后宫妃嫔中,皇太后特别看中了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不仅出身名门,而且性格温和,深谙宫廷礼仪。更重要的是,她在后宫中一直保持低调,从不与人争宠,这种品格正是皇太后所欣赏的。

皇太后多次向乾隆推荐乌拉那拉氏,称赞她端庄贤淑,能够胜任皇后的重任。然而,乾隆对此并不热衷。他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但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支持态度。

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月,在皇太后的坚持下,乾隆终于同意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然而,这个决定似乎更多是出于无奈和妥协,而非发自内心的选择。

册立大典如期举行,整个紫禁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然而,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乾隆在整个仪式中表现得异常冷淡。他虽然按照礼制完成了所有程序,但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与新皇后有任何眼神交流。

册立仪式结束后,乾隆并没有如常理所期待的那样与新皇后共度良宵。相反,他很快就离开了皇后宫,独自一人在御花园中漫步。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议论,许多人开始猜测皇帝与新皇后之间的关系。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对新皇后的态度越发冷淡。他很少前往皇后宫,即便是在重大节日,也只是走马观花般地露面。这种冷遇不仅让乌拉那拉氏感到困惑和痛苦,也让整个后宫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氛围中。

乾隆的这种态度很快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注意。一些老臣甚至私下劝谏乾隆,希望他能够善待新皇后,以维护皇室的尊严。然而,乾隆对这些劝谏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与此同时,乾隆对其他妃嫔,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妃子们,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经常召见这些妃子,与她们一同赏花品茗,吟诗作画。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乌拉那拉氏的尴尬处境。

乌拉那拉氏面对这种冷遇,始终保持着沉默。她严格遵守后宫礼仪,尽心尽力地履行着皇后的职责。她每天按时处理后宫事务,主持祭祀活动,安抚其他妃嫔。然而,她的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得到乾隆的认可和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的态度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愈发恶化。他开始公开表现出对乌拉那拉氏的厌恶,有时甚至在朝臣面前对她出言不逊。这种情况让乌拉那拉氏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尽管如此,乌拉那拉氏依然努力维护着皇后的尊严。她从不在公开场合表现出任何不满或委屈,始终以大局为重。这种隐忍和坚强,反而让一些朝臣对她产生了同情。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然而,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的厌恶似乎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他开始刻意避开与乌拉那拉氏共同出席的场合,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典礼上,也会找各种借口不让乌拉那拉氏参加。这种公开的冷落,无疑是对乌拉那拉氏最大的羞辱。

就这样,乌拉那拉氏开始了她漫长而痛苦的皇后生涯。她的处境,似乎印证了那句古语:"宁为民妇,不为帝妃。"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等待着她,一场足以毁掉她余生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紫禁城,震惊朝野。乌拉那拉氏,这位在位仅六年的皇后,被乾隆皇帝以"不敬"之罪名废黜。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后宫格局,更成为清朝历史上一桩引人深思的公案。

乌拉那拉氏被废黜的直接原因是一起看似平常的宫廷争执。据《清实录》记载,事发当日,乾隆召见皇后议事。在讨论过程中,乌拉那拉氏对乾隆的某项决定提出了异议。这本是寻常事,然而乾隆却勃然大怒,指责皇后"不敬",当即下令将其幽禁。

然而,仅仅一次争执显然不足以导致皇后被废。事实上,这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乌拉那拉氏与乾隆的关系已经降到冰点。

自被册立为皇后以来,乌拉那拉氏一直未能得到乾隆的宠爱。乾隆对她态度冷淡,甚至公开表现出厌恶。这种情况让乌拉那拉氏的处境十分尴尬。作为皇后,她本应是后宫之首,然而实际上却无法得到丈夫的尊重和爱戴。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乌拉那拉氏面对这种处境,并没有选择默默忍受。相反,她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乾隆的注意和认可。她频繁参与朝政,对一些重要决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虽然出于好意,却引起了乾隆的不满。

乾隆认为,乌拉那拉氏的行为越界了。在他看来,皇后应该安分守己,管理好后宫事务即可,不应该干涉朝政。乌拉那拉氏的积极态度,在乾隆眼中变成了"专横跋扈"。

与此同时,乌拉那拉氏与其他妃嫔的关系也日益紧张。作为皇后,她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威,对一些不守规矩的妃嫔进行惩戒。然而,这些妃嫔中有不少是乾隆宠爱的对象。她们借机向乾隆告状,称皇后"刻薄寡恩",进一步加深了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的不满。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乌拉那拉氏的命运。当时,乾隆最宠爱的妃子之一怀孕了。按照宫规,孕妇应该搬到专门的宫殿静养。然而,这位妃子却坚持要留在自己的宫中。乌拉那拉氏出于善意,坚持要求这位妃子按规矩办事。这一举动引起了乾隆的极大不满,他认为皇后是在借机刁难自己宠爱的妃子。

从那以后,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的态度更加恶劣。他开始公开批评皇后,甚至在朝臣面前贬低她。乌拉那拉氏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二十一年那场争执就成了导火索。乾隆借此机会,正式宣布废黜乌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他在诏书中列举了乌拉那拉氏的种种"罪状",包括"不敬"、"专横"、"刻薄"等。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废后的过程迅速而残酷。乌拉那拉氏被立即从皇后宫移出,关押在一处偏僻的宫殿中。她的所有服饰、珠宝都被收缴,只留下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更令人震惊的是,乾隆下令将乌拉那拉氏的头发剃光,这在当时是极大的侮辱。

乌拉那拉氏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她的兄弟被革职查办,家族的其他成员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这种株连九族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废后的消息传出后,朝野震惊。一些老臣试图为乌拉那拉氏求情,但都被乾隆严厉拒绝。乾隆甚至警告大臣们,不得再提及此事,否则将受到严惩。

就这样,乌拉那拉氏从万人之上的皇后,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她被幽禁在偏僻的宫殿中,生活艰难,备受折磨。然而,这还不是她苦难的终点。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她将面临更多的磨难和痛苦。

乌拉那拉氏被废黜后的生活可谓是从天堂跌入地狱。昔日的皇后,如今被幽禁在紫禁城一隅的冷宫之中。这座名为"永和宫"的冷宫,成为了乌拉那拉氏度过余生的场所。

在这里,乌拉那拉氏的生活极其艰苦。她被剥夺了所有的特权和待遇,每日只能靠微薄的膳食度日。据宫中旧臣回忆,乌拉那拉氏的饮食常常不足,有时甚至无法果腹。她的衣着也从华丽的龙袍变成了粗布麻衣,冬天寒冷时也只能蜷缩在简陋的被褥中取暖。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更令人痛心的是,乌拉那拉氏被完全隔绝于外界。她不被允许与任何人接触,包括她的家人。每日只有几个专门看守她的宫女在身边,这些宫女也被严令禁止与她交谈。这种孤立无援的处境,对于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后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折磨。

尽管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乌拉那拉氏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坚强。据守卫冷宫的太监回忆,他们从未听到乌拉那拉氏发出任何抱怨或哭泣声。相反,她始终保持着沉默和镇定,仿佛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的态度始终冷酷。在废黜她之后,乾隆似乎已经将这位前皇后彻底抛在脑后。他从未再提及乌拉那拉氏,也未曾派人探视过她的境况。即便在一些重大节日,当其他被幽禁的妃嫔能得到一些特殊照顾时,乌拉那拉氏也未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然而,乌拉那拉氏的遭遇并非完全被遗忘。在朝中,仍有一些老臣对这位前皇后心怀同情。他们多次尝试向乾隆进言,希望能够改善乌拉那拉氏的处境。但这些请求都被乾隆严厉拒绝,他甚至警告这些大臣不得再提及此事。

乌拉那拉氏的遭遇也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尽管官方对此事讳莫如深,但关于前皇后悲惨命运的传闻还是不胫而走。在北京城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同情乌拉那拉氏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暗中批评了乾隆的无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乌拉那拉氏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长期的营养不良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据说,在被幽禁的后期,乌拉那拉氏已经无法正常行走,只能卧床不起。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出:乌拉那拉氏在冷宫中去世。她的死讯虽然在官方只是一笔带过,但却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人为这位不幸的前皇后默默哀悼,同时也对乾隆的无情感到愤怒。

乌拉那拉氏的葬礼极其简陋。按照乾隆的旨意,她被草草安葬在京郊一个偏僻的地方,连一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这种待遇,与她曾经的皇后身份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她悲惨的命运。

乌拉那拉氏的遭遇对后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她之后,许多妃嫔变得更加谨慎,生怕重蹈乌拉那拉氏的覆辙。后宫中的氛围也变得更加紧张,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触怒皇帝。

同时,乌拉那拉氏的命运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它不仅反映了皇权的绝对性,也展示了后宫政治的残酷性。在后世的历史研究中,乌拉那拉氏的故事常常被引用作为研究清代宫廷政治和社会风俗的重要素材。

乌拉那拉氏的悲剧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在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出现了多部以她为原型的小说和戏曲,这些作品大多表达了对乌拉那拉氏的同情,同时也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评。

即便在现代,乌拉那拉氏的故事仍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她的经历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成为探讨古代女性地位和命运的重要题材。在这些作品中,乌拉那拉氏往往被塑造成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的遭遇引发了人们对权力、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乾隆第2任皇后:被皇帝当仇人,在位15年不受宠,1次冒犯毁余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