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情才不是普通的玩意儿,成长也不是只有否定反思自己一条路径

作者:豆包子豆儿呢

别低头,皇冠会掉。别发火,皱纹会爆。

爱情才不是普通的玩意儿,成长也不是只有否定反思自己一条路径

人啊,真的不能有弱点,否则就很容易被身边人拿捏。太在乎面子、自尊,拿皇冠会掉吓唬她就好。太恐惧年纪渐长带来的身心都渐老,拿皱纹会爆吓唬她就好。

比如姑妈,一把年纪了,还要家里佣人称呼「少奶」,哪怕已经年逾半百。幼时看《第一炉香》,我就很怕姑妈这个人,浑身上下透着拧巴、算计,完全没有我期待中的成熟大人模样。

一如《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里说的,姑妈的人生经历中缺失了青春的部分,才会人为制造自己永在青春的幻象,不想长大,不想承认变老,留恋小鲜肉们送来的虚假爱情滋养。

年轻的如花似玉的年纪里,为了钱,身为彻底的物质主义者的姑妈嫁了个老头做四姨太,「专候他死,可惜死得略微晚了些,她已经老了」,所以她需要很多很多爱来填满她心里的饥荒。

赌上了整个青春的这一注的姑妈,输得有点儿惨,所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姑妈才需要养一票年轻标致的姑娘替她招揽小鲜肉,疯狂弥补自己被浪费掉了的青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侄女。

爱情才不是普通的玩意儿,成长也不是只有否定反思自己一条路径

就这么一个阴暗的故事,幼时的我当然很难喜欢起来,哪怕这是我看的张爱玲第一个故事。如果长大了,仍然这么纠结拧巴,仍然只能回首企盼自己没得到过的,那长大也太无趣了点。

但,人总是会长大的,对吧?谁管你是自愿还是被迫长大的。总之,回头再看这个故事,就像《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里说的,文化传统中对女性的年龄歧视,才是造成姑妈人生悲剧的元凶。

哪怕年轻时再漂亮再会打扮,哪怕年逾半百仍风韵仍在,惯于以色侍人的姑妈仍然是不自信的,仍然是认为自己没有魅力的,所以才如此渴望小鲜肉们的簇拥来证明她的魅力没消失。

为什么我们目之所及的男人都如此专一地喜欢年轻少女?除了少女的脸颊真的就比较水润Q弹之外,更因为我们那非常看重生育能力的文化传统里,上了年纪的生育能力下降的女性就被自动归结为缺乏存在价值和存在必要。仅此而已。

杜素娟老师应该是个相比起普通女性而言,人生相对顺遂的女性,至少成长环境里应该相对自由开放包容,才会高高在上指出「大部分女性有一个误区,成为母亲后,因为母子关系就忽略了和丈夫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女性非常悲哀的一点,但不能全怪社会」。

爱情才不是普通的玩意儿,成长也不是只有否定反思自己一条路径

毕竟杜老师认为「社会观念的延续一定需要女性去执行」,毕竟杜老师认为「30多岁、成了家的女性,自己要经常反思,你是不是顺着这个社会观念、配合这个社会观念走了,才会在婚后就不注意打扮,随便穿,而忘了自己还可以是性感的、有魅力的、对异性有吸引力的女性。」

究竟是社会观念的约定俗成「女性之美的评判主要是基于年轻貌美,而不是智慧、魅力或者人格上的成熟」,还是女性间的约定俗成养出了这种社会传统观念?算不算个好问题?

我当然支持她们的观点「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很容易放弃自我魅力的经营,以致于让自己变得乏味」,毕竟光泽闪烁的珍珠和失去光泽的鱼眼珠子,该怎么选,懂的都懂。

但,撇开严格的社会规训不谈而空谈个人成长,在我看来就跟「撇开事实不谈」一样,都挺无赖无聊无趣都挺不讲道理的,不是吗?人,真的能完全脱离成长环境、摆脱社会观念空长吗?

我当然支持她们的观点「如果你完全屈从于一个已知的秩序,比如社会期待中男的就该挣大钱、女的就该生小孩,这看上去很安全,但很无趣,因为这会让你失去其他的可能性」。

爱情才不是普通的玩意儿,成长也不是只有否定反思自己一条路径

但,如果人人都能轻松无比跳出原来接受了十几、几十年的教育、观念、传统、规训,那心理咨询师还有什么用?那不断辛苦学习、不断痛苦蜕变还会弥足珍贵吗?

年纪越长,越发现,能看透世情、事情没什么了不起,能看透之后忍着不站在自己的世界里批判指责另一世界里那些不如你的出身、没有你的智慧的那些人,比较了不起。

也许,写下《第一炉香》的张爱玲,并非抱着批判姑妈的意图才写下这阴暗故事,而是抱着极大同情去看待姑妈这种不肯接受现实、最终把自己想要的一种爱的体验寄托在幻影上的痛苦。

只长年纪不长脑子,是可怜的,只长脑子却不搭配能力提升,大概也是可怜的。所以这阴暗故事只会发生在彼时而不是此时,毕竟后来的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更多选择的资本,而不只是把改善人生的希望放在另一个人身上。

选择不走姑妈和薇龙的旧路,也不代表需要全盘否定、嘲笑姑妈和薇龙的选择,对吧?全盘否定和嘲笑别人的选择,也不会显得自己更高端更高级,对吧?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