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

作者:墨澜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这一吹,却吹出了一个特等功。

此时,二战硝烟尚未散尽,世界又陷入了冷战的阴霾,在1950年,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将年轻的共和国卷入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在这其中,一支军号吹出的冲锋之音,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1年1月,朝鲜战场正值第三次战役的关键时刻,志愿军39军116师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夺取釜谷里,切断敌人南逃的退路。

驻守在釜谷里的,并非预想中的小股部队,而是大名鼎鼎的英军王牌——皇家来复枪团和皇家重型坦克营。这两个部队在二战中战功赫赫,从未遭遇过败绩,战斗力不容小觑。

面对强敌,116师师长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釜谷里的重要性,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而作为阻击任务的关键,釜谷里北部的一处高地,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时间紧迫,来不及调集更多部队,师长将阻击任务交给了久经沙场的3营7连——一支被誉为“钢铁英雄连”的英雄队伍。出发前,战士们默默地写下遗书,他们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义无反顾,决心与阵地共存亡。

19岁的郑起是7连的一名司号员,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勇敢。他知道,这一去,很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誓死完成任务,绝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战斗打响后,英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兵力优势,对7连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整片高地仿佛都变成了人间炼狱。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7连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但英军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仿佛无穷无尽。随着战斗的持续,7连的弹药越来越少,伤亡也越来越大。连长、指导员相继牺牲,最后只剩下7名战士,坚守在阵地上,而他们的子弹也只剩下可怜的几发。

“对,还有军号!”郑起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他把仅存的6名战友召集到一起,大声说道:“同志们,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现在我来指挥!”

很快,英军再次发起了进攻,郑起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军号,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嘟嘟嘟……”

这突如其来的号声,如同一声惊雷,在英军阵中炸响。

英军士兵们顿时慌乱起来,进攻的步伐也慢了下来。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在如此猛烈的攻击下,这支中国军队竟然还没有崩溃,反而吹响了冲锋号。

而听到号声的7连战士们,则像是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眼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郑起一马当先,端着刺刀,第一个冲出了战壕,其他6名战士则是紧随其后,如同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面对7名中国士兵的冲锋,英军竟然被吓破了胆,他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在之前的战斗中,志愿军的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早已在英军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冲锋号声,更是成为了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英军士兵们再也顾不上抵抗,纷纷丢下武器,没命地向后逃窜。

郑起和他的战友们,就这样奇迹般地守住了阵地。而更让他们振奋的是,主力部队的增援也及时赶到,对英军发起了全面反击。

这场战斗以志愿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英军王牌部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而郑起和他的军号,也成为了这场战斗中,最传奇的象征。

战后,郑起被授予特等功,并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用过的军号,也被珍藏在了军事博物馆,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精神象征。

一支军号,吹出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吹出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更吹响了新中国走向胜利的凯歌!

(参考信源:中国军号——《抗美援朝老兵记忆 | 郑起:吹响冲锋号,吓退敌军一个营》)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