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作者:休闲的柚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叫李建华,今年五十二岁,退休前在国企做了三十年的会计。妻子刘玉梅和我同龄,儿子李明二十八岁,刚结婚两年,和媳妇张晓丽住在我们这栋老房子的对门。因为买房子贷款的事,李明小两口一直有些经济压力。我和玉梅商量后,决定每个月帮他们还一部分房贷,想着让年轻人轻松点。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喝茶。玉梅突然拿着手机过来,一脸愤怒:“你看看你亲家母发的朋友圈,这是什么意思啊?”我接过手机,看见一张照片,是张晓丽的妈妈陈阿姨和几个朋友在高档餐厅吃饭的场景。朋友圈文字写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美食美酒才不负此生。”这句话让我心里一沉。

我记得去年国庆节,陈阿姨还哭着和我们说家里经济紧张,帮不上李明他们。为了儿子的房贷问题,我们还特地多承担了一些。现在看着陈阿姨的朋友圈,心里觉得特别寒心。她有钱吃这么高档的餐厅,怎么帮自己女儿家都不愿意?

我和玉梅对视了一眼,她也是一脸不快。我们就这样看着手机,沉默了好一会儿,心里的那股寒意越来越浓。最终,我决定和李明谈一谈,不能让孩子们再这么被动下去。

晚上,李明和晓丽回来后,我叫他们到客厅坐下,玉梅端上茶。我看着李明,一脸严肃:“儿子,我和你妈有话要和你们说。”李明看着我,眼神有些不解,但还是坐了下来。

我拿出手机,把陈阿姨的朋友圈给他看,李明看到后,脸色变得难看起来。“爸,这事儿我们之前也不知道。我们一直以为他们家也是经济紧张,所以没有多让他们帮忙。”

我叹了口气:“明儿,我们不是想让你们为难,但是你们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你们两口子刚结婚,房贷压力大,我们也一直在帮你们,但是你们得知道,我们也不是永远能帮你们的。”

张晓丽在一旁低着头,不敢看我。她小声地说:“叔叔阿姨,真的对不起,我们以后会自己想办法的。”

我点了点头:“晓丽,我们理解你们的难处,但你们也要知道,我们也是有限度的。这个月开始,你们自己承担全部房贷,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你们,但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你们自己。”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李明默默地点头,看得出他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他还是接受了我的决定。我知道这对他们是个不小的压力,但这也是让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回到卧室后,玉梅看着我,有些担忧地问:“建华,你真的决定不再帮他们了?”我叹了口气,说:“玉梅,我们不能一直这么帮下去,孩子们需要学会独立。再说了,亲家母这事儿,实在让人心寒。我们也得为自己想想了。”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那晚,我和玉梅都没有睡好。想着儿子的将来,心里虽然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在风雨中成长。

第二天一早,我去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买菜,正好碰见老邻居王大爷。王大爷和我一样,都是退休了,平时喜欢在小区里溜达。他见我一脸心事重重,便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老李,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吗?”

我叹了口气,把昨天的事简单地和他说了。他听完后,皱着眉头:“这事儿啊,确实不好办。不过你也做得对,年轻人得自己扛起担子。咱们老一辈帮是情分,不帮也是本分。”

我点点头,心里稍微宽慰了一些。回到家后,我和玉梅又聊了聊,决定在生活上尽量帮他们,但经济上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我们不是不帮忙,而是要让他们明白,生活的责任最终得自己承担。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和晓丽也开始调整自己的开支,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虽然他们生活变得紧张了一些,但我能看到他们的成长。李明在工作上更加努力,晓丽也开始学着做一些副业补贴家用。

有一次,陈阿姨来我们家串门,见到我和玉梅的态度有些冷淡,显得有些尴尬。她试探着问我们为什么最近不常见了,我冷冷地回了一句:“忙着呢,没时间闲聊。”

陈阿姨脸色变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笑容。她也许意识到了什么,但并没有说破。我们也没有再提朋友圈的事,毕竟大家还是亲家,不想撕破脸。但我心里已经决定,以后和他们的来往只限于表面,不能再太过相信。

李明有一天和我聊起了他的打算,他说:“爸,我打算再找份兼职,尽快把房贷压力减轻点,也让晓丽轻松些。”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心里有些欣慰:“好孩子,有这个想法就对了。只要你们自己肯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最终,我和玉梅决定,用我们的方式默默支持孩子们,但不再插手他们的经济问题。我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经历过,才能真正明白生活的艰辛和责任。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这段时间的经历,不仅让我们看清了一些事情,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孩子们终究会长大,他们需要自己面对风雨,而我们,只能在他们需要时,默默守护在一旁。

有一天,李明和晓丽在家吃饭,我听到他们在厨房小声争吵。晓丽的声音有些激动:“李明,我们真的要这样过下去吗?你的兼职都快把你累垮了,咱们为什么不能再和爸妈商量一下,让他们帮帮忙?”

李明的声音很低,但我还是听得出他的坚持:“晓丽,我们不能再让爸妈帮忙了,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再说了,我能撑住,咱们总会熬过去的。”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难过。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我和玉梅决定偷偷帮他们一把,但不让他们知道。我们每个月偷偷把一部分钱存到他们的房贷账户上,让他们以为是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变得宽松一些。

几个月后,李明和晓丽的生活看起来轻松了不少。晓丽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一家人相处得更加和谐。这天晚上,李明突然敲开了我和玉梅的房门,神情严肃:“爸,妈,有件事我得和你们说。”

他拿出一张银行对账单,上面清楚地显示有一笔每月定期存入的钱。李明盯着我:“爸,这笔钱是怎么回事?”

我和玉梅对视了一眼,知道瞒不住了。我叹了口气,说:“是我们存的。我们只是想让你们生活轻松一些。”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李明的脸色变了好几次,最终他深深鞠了一躬:“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们好,但我们真的不想再靠你们。我们已经决定了,以后所有的开销都要自己承担。”

我拍拍他的肩膀,感到心里既欣慰又心疼:“好孩子,我们尊重你们的决定。只是,有需要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们,家人之间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晓丽在一旁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叔叔阿姨,谢谢你们,我们会努力的。”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那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了很多。虽然有些话很沉重,但我知道,这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一种成长和理解。

没多久,李明和晓丽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李明在公司里被提拔了,工资涨了不少。晓丽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渐渐好转。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一天晚上,李明和晓丽兴冲冲地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纸:“爸,妈,我们准备带你们去旅游,这是我们的心意。”

我和玉梅看着那张纸,是一张去海南的机票订单。玉梅有些激动:“真的?我们从来没去过海南,这是真的吗?”

李明笑着点头:“当然是真的。你们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现在该我们报答你们了。”

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决定接受孩子们的心意,一家人一起出去走走,放松放松。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旅游的那几天,我们在海南的沙滩上享受阳光,放松心情。李明和晓丽牵着手,像小孩子一样在海边跑来跑去。看着他们的笑脸,我和玉梅心里都感到无比的幸福。

回到家后,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李明和晓丽也经常和我们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分享他们的喜悦和烦恼。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父母和孩子,而是像朋友一样相互支持和理解。

可是,生活总有意外。一次意外的体检,我被查出了肺癌。医生说还不算晚,但需要马上治疗。听到这个消息,李明和晓丽一下子慌了,他们坚持要卖掉房子为我治病。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我严厉地拒绝了他们的提议:“房子不能卖,那是你们的家。我会配合治疗,但你们要好好生活,不要因为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李明泪流满面:“爸,怎么能不管你呢?你是我们的支柱,我们不能没有你。”

我拍拍他的手:“孩子,我还没那么快倒下。你们要坚强,我也会努力的。”

那段时间,李明和晓丽几乎天天陪在医院,照顾我。玉梅虽然也很担心,但她坚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庭。看着他们为了我忙碌奔波,我心里既感动又愧疚。

治疗的过程很辛苦,但我一直坚持着,想着不能让孩子们失望。经过几个月的化疗,我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医生说只要继续保持乐观的心态,好好治疗,还是有希望的。

出院那天,李明和晓丽特意请了假,陪我一起回家。回到家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安心。玉梅早早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笑着迎接我们:“大家都辛苦了,今天我们好好庆祝一下。”

李明和晓丽帮着玉梅忙前忙后,整个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看着他们,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满足。

看到亲家的朋友圈,我决定收回承诺,不再帮儿子还房贷,太寒心了

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聊起了未来的打算。李明说:“爸,妈,以后我们会更加努力,让你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晓丽也点点头:“是啊,我们会尽力让这个家更加幸福。”

我握着他们的手,感到无比的欣慰:“好孩子,有你们在,我和你妈什么都不怕。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一刻,我明白了,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家人的爱和支持,永远是我们最大的力量。

故事到这里,也许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我知道,我们一家人已经足够幸福。生活还会继续,而我们,也会继续走下去。

爱,是永恒的支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