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设计的两面性:理性决策与感性表达

作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有人认为设计是感性主导,毕竟大部分设计师的出身都是艺术打底,总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但用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这两者的冲突,如何调和?这篇文章,作者给到了自己的看法。
设计的两面性:理性决策与感性表达

设计应该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设计是感性重要还是理性重要?

此类问题一经出现便会引起争议无数,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与理由,还有些人主张“理性与感性需要平衡”“既要理性也要感性”,此类观点看似正确,却缺乏任何实质性的指导价值。

实际上,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问题本身存在的多义性。

究竟什么是“设计”?

有些人认为是设计决策的过程,而有的人则认为是最终产出的设计作品。大多时候,理性和感性两种观点看似针锋相对,实际上是站在设计的不同层面进行讨论。

01|设计决策

从设计决策的角度来看,感性设计指的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情绪或情感进行创作。许多人误认为,只要在设计时能与用户产生共情,理解其情绪波动,并将这些喜怒哀乐、喜好厌恶融入设计作品,就算是感性设计了。然而,共情并不等同于感性。共情是一种能力,理解他人处境与情感,并善于换位思考。而感性则是自己对外界事物产生的直接感受和情绪反应,强调的是个人视角。

在艺术领域,感性占据主导地位,但设计并非艺术。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问题和满足特定需求,而艺术更多地关注自我表达和情绪传递。设计始终受到客户需求、商业目标、市场趋势和技术可行性等一系列的限制与约束。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直觉与天赋这些感性力量只能得到极其有限的发挥。这也是设计与艺术的显著区别。

设计的两面性:理性决策与感性表达

站在感性“对立面”的理性,将设计视为一项工程或科学,力求流程化和系统化,讲究方法论,注重各方面的调研,一切动作因问题存在而起,以问题解决而终。甚至在实际场景中持续观察作品表现,以期得出可复用的设计模型或定律,为后人更加高效地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帮助。

所以,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属性出发,理性应该才是设计的底色。数据驱动、方法论支撑、可用性测试、竞品分析、用户研究等都属于理性思维的具象化体现。

由于大部分设计师的出身多以艺术打底,所以一旦设计与艺术的界限在心中变得模糊,会习惯性地将产品看作自己的”作品”,而非用户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当面对来自各个方向的边界与不确定性,本能的反应就不是思考了,而是抵触,尤其是“完美”的方案已在脑中形成,如果突如其来的新要求打乱了这一切,哪怕假以用户之名也要选择怼回去,并不断美化、合理化自己的设计理念。对设计师来说,这是一种自私、不负责任和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

设计的两面性:理性决策与感性表达

接下来,想象一下你的手中有一把枪,准备射击某个目标。你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大概率是瞄准。因为大家都知道,射击前通过瞄准镜或者准星,先对目标位置进行瞄准校正,射击时才能提高命中率,这也正是理性对于设计的重要性所在。

理性在设计中的作用类似于瞄准动作,它帮助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做出科学的决策,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未经理性思考的设计,就像是不瞄准就立即开枪,其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当然也可能会击中目标,这基本上取决于两个因素:

  1. 目标远近:近处的目标,即使不瞄准,也很容易击中;但对于远处的目标,命中率则必然大幅下降。我们可以把目标远近理解为设计需求的难易程度,对于简单需求,不用过多的理性分析,直接设计也能完成任务,但面对复杂的设计项目,如果不进行充分的理性分析上手就画,大概率就要偏离产品目标了。
  2. 个人经验:经过反复练习,可以练就不瞄准也能远射的本领,随着经验积累还能不断提升距离值;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还不瞄准,就只能选择一些近距离的射击目标了。设计也是这样,对于某类产品的设计经验较多,不用太多理性的分析决策,也能达成设计目标;缺乏经验时,还凭借直觉草率地进行设计,再简单的项目也可能会搞砸。
设计的两面性:理性决策与感性表达

所以,没有理性支撑而完全依赖直觉经验的设计,一个致命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日常工作中,设计师的有效输出和稳定输出至关重要。

02|设计表达

假设经过瞄准后的射击都能顺利击中目标,那么接下来要关注的是什么呢?子弹的冲击力和杀伤力!这里的子弹就是我们最终输出的设计作品。在这一环节,理性设计指的是方案完全围绕产品功能来呈现,追求效率与极简认知,较少运用装饰性设计元素,即使使用,也大多兼具辅助内容理解的功能性目的。

而感性设计,我并不太愿意使用“感性”这一措辞,正如在上一段中的定义,感性强调的是个人出发的情绪表达。其实,“情感化设计”才更负荷大家口中常说的“感性设计”所想表达的含义,相比“理性”的设计作品,情感化设计更具有“一击必杀”的效果。在满足基础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色彩、排版、图像、动画等元素给予用户充分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利用叙事、对话、情景、微交互等策略引发共鸣。丰富多样的情感化设计策略,让用户与产品之间更容易建立情感连接。

设计的两面性:理性决策与感性表达

在设计决策的阶段,理性确保了我们更高的命中概率,而情感的注入让我们的设计表达具有深入人心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典型设计案例如Apple、Tesla等产品设计无一不是理性决策和感性表达的充分结合。因此,回到开篇提出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我的回答是:

作为设计师,要坚持理性的设计决策,同时追求感性的设计表达。

03|两者关系

很多人认为,不同的设计领域对理性和感性的要求有所不同,在B端产品中,理性占据主导地位,而C端产品更强调感性。从设计最终所呈现的效果来看,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B端产品多用于生产场景,追求的是可用性,是克制和效率;C端产品面向普通大众的各种生活场景,因此关注体验的愉悦感受。两者往往在风格调性上差异化很大。

但是,对于设计决策来说,无论C端、B端还是G端,都属于设计项目,都要进行理性的需求分析和策略制定,即使某些产品类型最终选择了偏感性的或情感化的表达手法,也是基于理性决策后的一种选择,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所以我想说的是,理性和感性两者既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先后关系或嵌套关系:理性是设计的基础和第一步,感性则是在理性之上的选择和展开。

最后的话

作为设计师,对于设计中的理性与感性之问,不应停留在非此即彼或既要也要的简单认知里,任何深入的思考都是有意义的。在这个存在分歧的问题上,希望我的观点可以为你提供一点点启发,也希望各位设计师既能够通过理性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设计策略,又能够通过感性的表达手法创造出动人的设计作品,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价值,与产品实现共赢。

本文由 @设计来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