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6组长心事第1节:心中女儿

作者:文庙山居

第三章6、工作组长的心事

(内容简介:解文耀虽然有独特的见解,但目前还只是协助蔡书记工作。自己女儿还是知青,这才叫他和爱人忧心忡忡。)

目录

第三章6第(1)节:心中女儿341………………345

第三章6第(2)节:今后工作346………………350

***********************************************************

068第三章6工作组长的心事第(1)节:心中女儿

(内容提要:解文耀家买回三辆自行车,机关上的同志还议论了一阵子。打字员小邹忙于自己的工作,他多知道些事但自己无能为力。)

  和蔡振川书记一道,送别四川省上的领导后,解文耀回到家中。爱人张贵芳提前半个小时下班,已在家中准备晚饭。解文耀喜欢水叶子面,儿子解军则嫌面不经饿要吃米饭。因此解家的晚饭常常是要准备两样,一是面食、二是米饭。解文耀自己给提在手上的,套了塑料绳编织网的茶具加上开水。然后拿起一张当天的四川日报,进办公室让门仍然开着,斜躺在沙发上翻看。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6组长心事第1节:心中女儿

家中养女使人愁,养女比养儿多费心

  隔着房间张贵芳告诉他说,“你猜这水叶子面是哪个做的?”

  “我咋猜得到呢?”解一边看报一边回答说。

  “是蔡书记的爱人吴素琼做的,她在县招待所门口的机面铺子搅面。”张贵芳说吴素琼告诉的,“她家老大在县邮电局,要到房子搬出去了。老二在县车队那边,也找了两间住房。老三去年推荐读大学,只有读高中的老四、上初中的老五在家。她一下清闲了许多,闲不惯出来找点事情做。蔡书记给她联系了县招待所的机面加工组,她就在那里搅机面。我的1斤机器面,是守着她搅成的啊呀!她搅面的时候用力得很。”

  “她是北方人会做面食,搅机面是她的拿手。”解文耀还是一边看报一边回答说,“一个月可能挣得到二、三十元钱。”

  “蔡书记90多元一个月,一大家人还是恼火。”张贵芳说着把一块瘦肉放到菜板,上用刀剁碎做面苕子,厨房里一阵菜刀敲击菜板的声音。

  “他现在应该好一些,大媳妇、二媳妇都有工作。老三读书走了,只有老四、老五要负担。不过还是有点紧张,娃娃、媳妇、孙子,星期天都要回来‘刮家’。”解文耀放下手中报纸,仍旧斜躺在沙发上说。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6组长心事第1节:心中女儿

青城山建福宫图片

“老蔡一大家人每个星期天,孙子、娃娃些回来吃一顿饭就不得了,割肉都要好几斤。”张贵芳说,“一个星期吃他10元钱,一个月4个星期,还有逢年过节!”

  “就是嘛,”解文耀从沙发上坐起来说,“工厂里干还有点奖金,全年加起来100多元钱;机关里头啥子都没有,干部就拿一点死工资。”

  这时张贵芳已经剁好肉苕子了,放到油锅中炒熟舀起来,然后在锅中掺上水准备烧开后下面。锅灶旁边蜂窝煤炉子上,钢筋锅蒸的米饭,也咕嘟咕嘟地冒着气。她还要炒上盘炝莲花白,再生爆一碗肉片,所以不停的忙碌着。但她的思想上更是沉甸甸的,“解英推荐读大学的事,你办了没有?”她问解文耀。

  “老蔡说他去办,给钟正清打个招呼就行。”解文耀说。

  “恐怕你还是要过问一下,直接找钟正清书记嘛!”张贵芳又说。

  “你放心。”解文耀说,“解英表现那么好!”

  既然丈夫都这样说,张贵芳也不好说什么,但她心中老是放不下。她总觉得钟正清眼镜后面,那对眼睛忽闪忽闪的。似乎对老解不那么满意的样子,女人的直觉比男人要强得多。

张贵芳换了话题,说商业局下属的五金公司,新回来一批自行车花色品种比较多。她给解英买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给解军买一辆《飞鸽》小跑车。给兄弟解文和的儿子解忠,买一辆《凤凰》女式车。解忠在五津县当知青,去年招工到江口帆布厂,要做三年学徒工。工资15元、粮贴1.5元、一个月合计16.5元。然后岗位津贴、夜班补助有7至8元,总共还不到25元一下子还买不起车。

现在解忠人在成都工业学校读中专,只有工资连津贴补助也没有了。如果有辆自行车,来去走动到哪里也方便。文耀、文和以及张贵芳两边父母,70多岁4个老人都还健在。有时他们也分别到湔县,解文耀家中走耍住上一天两天。解忠正好在省城星期天骑上自行车,去两边的老人家走动也算是尽瞻养责任。3辆自行车一共要500元钱,解文耀老资格的正县级,一个月工资80多元,贵芳60多元两人合计150多元。他们在在江口帆布厂工作5年,一个人奖金总共有500多元钱。两人合计1000多元,都在存折上没动,这次就取一半出来用。

解文耀也没说什么,他只是问张贵芳,买女式车干什么?张贵芳解释说现在工厂里头时兴,男娃娃骑女式跑车洋洋得意。再说解忠可能在江口帆布厂,可能不好找对象,现在工厂里的女工也流行嫁军人。下一步是不是应当在湔县给找个女朋友?女式跑车解忠骑着方便,如果要送给女朋友也拿得出手。再说解忠的爸妈即解文耀的弟弟、弟媳,虽说都在大学工作,但收入都不高。解文和评为副教授,还提了一级工资也才50多元。弟媳丛学群在校图书馆工作月工资40多元,他们两个人加起来刚好100元。他们工作的学校四川外语学院,地处重庆大城市开支大消费高,日子也过得紧张。大学校现在也没有,工厂里才有补助、津贴等。

一会儿饭菜都好了,解军也从学校回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解军听说马上就要,有自行车骑也高兴得很。解文耀认为解忠年纪还不大,比解英还小一岁谈对象还早。现在主要关心的应该是,还在当知青的解英。他觉得自己一时冲动把女儿从五津县,转到湔县清山公社的青石大队,即当年自己避过难的那处山上当知青。那里条件差劳作强度大,体力消耗多不说,只交通一项就有些让人受不了。虽说山上有新修通的公路,但自行车上去要推;下山又要格外小心,加重自行车安全系数高一些。不过马上要推荐读书了,现在是6月底马上就7、8、9最多再三个月,等推荐出来一切就结束了。他决定有机会亲自再找钟正清交谈一下,把事情挑明解英今年一定要上大学。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6组长心事第1节:心中女儿

现在都江堰市普照寺庙宇图片

几天后县五金公司有人给解文耀家,一下子推回来三辆崭新的自行车。湔县县委机关的干部、家属都议论纷纷,有的说解文耀过去不知贪了好多钱?有的说两口子都有权,一下子就买了三辆自行车!为此张贵芳还一个人,专门来到县委办公室特意解释一番。说明她和解文耀在江口帆布厂5年,奖金共1000多元买自行车只用了一半。自行车计划是她直接,去柳江地区五金公司要的,没有占用湔县的指标。

县委机关就是这样,100多号人上班加上家属、孩子差不多有300多人。主要领导和家人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人们的思想总要想、嘴巴总要说。只不过许多话都是说一阵就算了,谁也不会往深处去追究什么。

  这天是星期五下午,打字员小邹照例,在他的打字机前忙个不停。县委、县革委一元化领导,10几个部门的文件、材料、资料等,都要从打字室出去。这个年代的讲话、资料、材料等等,不知怎么回事又特别多。另外两个女打字员小燕和小文,和小邹一道样大家都忙得很。但是不管他们怎样努力,抽屉中待打印的文件、资料或讲话稿,总是有一叠堆积在里面。这时他打完县知青办公室的一个文件,上面有1975年知青上山下乡的名单,其中有小邹自己的弟弟。小燕也打完一个正要给部门送去校对,小邹叫她连自己打的一块送出。

小邹先在打字机上装好蜡纸,又从抽屉中随手拿一个几张稿纸的文件,放到稿台上准备打字。突然他看到这个文件内容是,要将大观公社境内的清峰山普照寺拆除,给县铁厂修职工宿舍!他迟疑了。因为普照寺那个地方他去过两次,一次是当知青、一次是跑交通的时候。

他印象中那是座很大的寺庙,殿堂房舍基本完好,甚至还有许多没被捣毁的菩萨!寺庙里面3至5个人,走进去还压不住冷浸。人少了空荡荡的庙宇中,背皮子会一阵阵发麻!寺庙里只有两个留守的僧人,来客了他们都要热情地,奉上一壶红白茶让客人喝够。第二次去见到过一个60多岁,叫漆师父的僧人。得知小邹是县上的,漆师父还和他说了许多话。

漆师父说:普照寺还是新庙宇,修建完工才几十年。从清朝康熙皇帝时候开始,修到清朝末年共170多年才修好。房子修完大和尚手头还有银子,又在外面环寺庙修一圈虎皮石围墙。这道围墙有好几里路长,这一修又是10多年。完工后的普照寺长墙环绕,更象处宏伟的山间宫殿群。近200年的修造前后一共,花费几百万两银子!银子那来的?地震震出来。也不知那个朝代,窑藏的一大堆银子,某次地震露出来了。

这里原来只是几间房屋的殷家祠堂,住了一个外地游方和尚。清朝初年四川人很少,全川只有10多万人。地震后银子露出来的秘密,只有和尚一个人晓得。和尚觉悟到这是佛祖的旨意,要他在这个地方建寺庙,于是悄悄把银子收藏起来。从他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和尚都在修建;修了10多代,前后100多年才完成。普照寺庙宇比省城的文殊院还大、还好,“湔县小成都,普照赛文殊”!但寺庙修起后香火一直不好。

漆师父说他解放前就在庙宇上,他听过去的大和尚讲,如果有条公路从县城通到这边来就好了。现在公路已经通到几里外的山下,但香火还是不好!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办法,寺庙连起码的房屋维修,也要找县上要钱才行。五十年代的时候县上给过5000元,因庙宇太大,只是把房顶上的瓦片拣整一下。从那时起县就再也没给过钱,实在不行政府拿去办所学校算了!

漆师父还把小邹带到寺庙里,最巍峨的建筑——藏经楼前。漆和尚解读石头柱子上的一幅对联:“地震龙潭涌出万千世界,天降宝盖支撑不二法门”。漆解释说:上联讲修寺庙的银子之来源,下联讲普照寺在佛教界的地位和作用。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6组长心事第1节:心中女儿

现在都江堰市普照寺图片

小邹后来果然打印过县教育局,要求把普照寺办成县第5中学的报告。还听秦世海副主任说他和教育局的人,一道去普照寺考察过。如果办所千把人的中学,庙宇的房舍足够。只是学生、老师的饮用水无法解决,必须要投资万元以上资金,从寺庙后山上的味江河中抽水。因而机电、水塔、管网都须要钱,可怜当年的湔县教育局连1万元也挤不出来!深层次的原因,不知是不是在老师方面?他们不愿意到这离公路,几里之外的山间寺庙来,这事没有办成。(文庙山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