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江发现“新”鱼?“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

作者:中国科技新闻网

我们又新认识了一种长江精灵!据新华社5月15日报道,大陆科研人员在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时,在一个溶洞地下河中发现鱼类新物种,将其命名为“贵阳金线鲃”。

长江发现“新”鱼令人高兴,同样值得高兴的是,长江的“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三年以来,长江流域部分水域本土原生鱼类的种群数量被观测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长江发现“新”鱼?“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

图一:大陆科研人员在长江上游新发现的鱼类——贵阳金线鲃(来源:新华社视频截图)

01 长江“老”鱼里绕不开的角色——洄游性鱼类

在长江的本土鱼类中,有不少物种都是洄游性鱼类,其特殊的生活习性使得它们的生存和繁衍特别容易受到过度捕捞、水污染、水利工程、航运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那么什么是洄游性鱼类呢?

按生存目的划分,鱼类的洄游可分为三类:

▶生殖洄游:鱼类因繁育后代需要而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索饵洄游:鱼类因觅食需要而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垂直洄游鱼类因避光、避敌以及温度等影响因素在水体中上下运动(仅发生于海洋)。

按洄游方向划分,鱼类的洄游也可分为三类:

长江发现“新”鱼?“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

洄游性鱼类类型表(制表:胡恺)

注【1】:以生殖为目的的江湖洄游情况比较复杂,那些生活在湖泊里的鱤鱼和青鱼、草鱼、白鲢、鳙鱼等四大家鱼从湖中进入到长江里繁殖可以视为江湖洄游。

02 溯河洄游鱼类

著名的“长江三鲜”:鲥鱼,刀鱼(刀鲚)和河豚(暗纹东方鲀),和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鲟,在繁殖期进行生殖洄游时,洄游的方式被称为溯河洄游;这些鱼类的成体一般生活在海洋中(刀鲚有部分种群终身生活在淡水中,体型较小,被俗称为“湖刀”),当繁殖期到来时会逆流而上,进入淡水中产卵繁殖,在完成繁殖后返回海洋;孵化的鱼苗会在淡水中摄食育肥一段时间,随后顺流而下进入海洋生活。

长江发现“新”鱼?“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

图二: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来源:湖北新闻视频截图)

长江发现“新”鱼?“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

图三:长江三鲜之一的“暗纹东方鲀”(来源:新华网)

长江对于这些洄游鱼类来说是重要的繁殖场所,以长江三鲜中的刀鱼为例,由于历史上的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等因素,长江刀鱼(洄游生态型的刀鲚)已很久难以形成渔汛。

在禁渔政策实施前后,刀鱼数量有所回升,在一些绝迹多年的江段又出现了。比如,上海崇明区早在长江禁渔政策实施前就已开展禁捕工作,2021年3月的一次长江水域鱼类监测中,科研人员曾一网捕捞到将近200公斤的刀鱼;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会公布消息,刀鱼目前能够溯河洄游至洞庭湖水域,这已达到了刀鱼历史上能够洄游到的最远区域。

03 降海洄游鱼类

长江中的另一类洄游性鱼类进行的是降海洄游,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俗称“白鳝”,“鳗鱼”的日本鳗鲡。与刀鲚和鲥鱼相反,日本鳗鲡是在海洋中进行繁殖的,性成熟的日本鳗鲡会游到菲律宾的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深海中进行一生中唯一一次繁殖,随后便死亡了。

刚孵化的幼鳗被称作柳叶鳗;柳叶鳗经历变态发育后会成长为外形接近成体鳗鲡的玻璃鳗,洄游至长江等通海河流的河口,随后上溯入河;玻璃鳗在淡水中会发育为黄鳗,生长育肥数年直到性成熟,再返回海洋繁殖。

长江发现“新”鱼?“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

图四:日本鳗鲡的发育过程(来源:Wikipedia)

由于日本鳗鲡富含脂肪,肉质非常鲜美,一直是备受欢迎的食材,因此遭到了过度捕捞,目前已经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日本鳗鲡的人工养殖技术很不成熟,因而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养殖”日本鳗鲡,实际上都是在长江、钱塘江等河口捕捞的野生鳗苗,再通过人工环境下育肥养大得到的。

长江发现“新”鱼?“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

图五:日本鳗鲡(来源:Wikipedia)

随着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在长江干流及通江的大型湖泊中生产性捕捞野生日本鳗鲡已属违法行为。而对于在河口捕捞鳗苗,目前法律也对捕捞时间、使用网具、捕捞数量等有着严格的配额管控,如有违反即属偷捕,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随着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加上日本鳗鲡自身较强的繁殖力和适应能力,它们的数量有望和同样曾经被列为濒危物种的北方蓝鳍金枪鱼一样逐渐回升,摆脱濒危的困境。

04 江湖洄游鱼类

并不是所有淡水中的洄游鱼类在一生中都必须进入海洋,有一些生活在长江里的洄游鱼类,如我们常见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白鲢和鳙,以及肉食性的鳡、鳤和鯮,还有体形巨大的白鲟,都会进行江湖洄游,这些鱼类在秋冬季会进入通江深水湖泊中肥育和越冬;在春夏季,尤其是汛期,会进入主河道中繁殖产卵。另外还有一些洄游性鱼类会在长江河道的上下游之间来回迁徙洄游,例如长江鲟和白鲟都会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水域产卵繁殖,白鲟的幼鱼则会顺流而下游到长江口觅食育肥,准备越冬;鳡,鳤和鯮会在长江的上游产漂浮性的卵,鱼卵顺流而下在漂流的过程中逐渐发育和孵化;四大家鱼也会在繁殖期上溯至长江上游或通江的支流中产卵。

长江发现“新”鱼?“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

图六:白鲟(沈禹羲供图)

长江发现“新”鱼?“老”鱼这边也有好消息→

图七:中华鲟幼鱼(来源:Wikipedia)

而水利设施对这些鱼类洄游路线的堵截和导致的水文条件变化,以及过度捕捞,尤其是在通江湖泊和支流中进行迷魂阵、绝户网、地笼、滚钩、电鱼、炸鱼等非法捕鱼方式,对这些鱼类的正常繁殖周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着禁渔政策的实施,四大家鱼这些产漂浮性卵的洄游鱼类的种群数量已经出现回升,消失多年的鳤也在湖北、江西等地的水域重新现身。2021年7月,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沿洞庭湖对长江重点水域的鱼类资源进行野外调查,在“南洞庭湖草龟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发现鳤鱼2尾,而距离上一次在洞庭湖发现鳤鱼,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曾经因为过度开发而千疮百孔的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在保护措施的推行下又开始重新迸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胡恺 科普研学导师、CCTV-9纪录片频道科学顾问

审核:余梵冬 中国水产学会科普专家团队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博士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