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工业牵手未来产业,智能发展再添新活力

作者:工联网
工业牵手未来产业,智能发展再添新活力

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不断加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从元宇宙到脑机接口,从人形机器人到量子信息,一系列新兴产业方向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领域。

大陆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机遇

大陆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产业规模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为未来产业的生根发芽提供了肥沃土壤。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2024年1月,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这6大发展方向,提出要深入推进5G、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千兆光网等建设,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

紧接着在3月,工信部在高新技术司新设“未来产业处”,专门负责未来产业相关工作。这是国家部委首次为未来产业专门设置业务主管机构,此举意味着未来产业已进入国家产业布局规划。

与此同时,各地也结合自身的科技与产业基础,布局未来产业发展。例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湖北等地率先发力,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政策举措,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视为拼经济谋长远的重中之重,并描绘出中长期未来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以深圳为例,2013年就在全国率先部署培育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经过多年培育,这些未来产业已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深圳市再次出台实施《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上海出台实施《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计划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并培育形成5个未来产业集群;北京发布《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将锚定六大领域,布局20个未来产业,同时将实施八大行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湖北发布《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打造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引擎。

未来产业在科技新赛道上加速驰骋

如今,未来产业已展现出强大的活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到量子计算机的探索,从脑机接口的创新到6G网络设备的推进,大陆未来产业正在科技新赛道上加速驰骋。

以人工智能为例,当前,大陆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千行百业赋能,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相关数据显示,大陆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2023年,大陆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此外,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例如“AI+工厂”,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流程管控和设备运维,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有“AI+工业安监”,借助先进的图像识别与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工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有力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再看人形机器人产业,2023年底,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申请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最多的国家,累计申请数量已达6618件。同时,大陆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已超过50家。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产业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市场规模达1192.46亿元。在又一个千亿级市场面前,近年来人形机器人领域跨界入局者增多,许多互联网企业及汽车企业也都瞄准了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小米、小鹏、科大讯飞等,竞争态势愈发激烈。

放眼元宇宙产业,元宇宙相关技术已渗透至工业生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诸多行业,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应用场景和创新实践,提升用户沉浸式体验,赋能企业提质增效。例如,在工业生产领域,元宇宙应用已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管理、售后服务等全流程,提供协同设计、数字孪生、现场巡检、虚拟培训、远程维保等服务,促进工业关键流程的数实融合。

未来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然而,未来产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首先,技术不确定性是一道难关,前沿技术的研发存在路线选择偏差的风险,技术突破的难度也可能远超预期。其次,高昂的研发成本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再者,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跨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匮乏,束缚了产业的发展脚步。此外,市场需求的难以捉摸,让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接受程度及需求规模难以准确预估。

同时,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受限。国际竞争的激烈,更是为发展增添了诸多变数。另外,部分未来产业由于公众认知和接受度不高,发展受到阻碍。可持续性问题也不容忽视,若不能妥善解决,将对产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这些棘手的挑战,我们需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说,需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加强前瞻布局。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发展,在技术创新、科技创业、场景创造和市场应用等方面给予扶持。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拓展未来产业在应用层面的创新领域,挖掘更多潜在的应用可能性,从而实现未来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政府、企业和社会应携手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分担研发成本。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要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增强对市场需求的把控能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保障产业的稳定运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升大陆未来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加强科普宣传,消除公众对未来产业的疑虑,提高其认知和接受度。同时,始终将可持续性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与共同发展。

END

作者:刘艳玲

责编/版式:刘艳玲

审核:郄勇志

监制:刘启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