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作者:北京元法堂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看每日法律资讯,知天下法律大事,欢迎关注国咨法听

【高层法治动态】

【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就公司法相关规定记者问】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2024年7月1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规定》细化了公司调整出资期限等有关义务,《规定》对新《公司法》中的公司强制注销规定作了细化等。(来源:司法部)

【国咨说】

国务院公布的《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细化了新《公司法》中的相关义务,进一步完善了公司调整出资期限和强制注销的规定。司法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的解释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新规。这一规定的实施,将增强市场透明度,规范公司运营,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对推动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发布】

【个人消费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修订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7月1日起施行,明确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五年;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对于贷款用途对应的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最长不超过十年。(来源:央视新闻)

【国咨说】

新修订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办法》的实施旨在精确界定个人和企业贷款的期限,以适应不同贷款目的和回收周期的需要。通过设置明确的贷款期限上限,这些规定强化了贷款管理,有助于防止过度借贷和债务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此举对于提升贷款结构合理性、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金融健康、以及促进经济长期稳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热点】

【广东:代办入学补录诈骗165万,被判十一年六个月】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近日,广东一法院就审结一起“代办入学”型诈骗案件。2022年5月,阿文听李某容说自己有“门路”,花20至25万元能拿补录指标名额,便代8名家长与李某容签订《教育规划服务协议书》,并转账165万元。后阿文意识到被骗,遂报警。珠海香洲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来源:广州日报)

【国咨说】

广东一法院对“代办入学”型诈骗案的审理和判决彰显了法律对教育领域欺诈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本案中,被告人利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极度关心进行诈骗,最终被判重刑,反映了司法机关保护公众免受经济欺诈的决心。此判决对社会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警示公众在教育等重要决策上谨慎行事,依法追求权益,同时增强了人们对法治的信任。

【安徽:3人在酒店组织女子卖淫,被判十一个月至三年六个月】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2023年10月,被告人郑某某经营一家酒店,因生意不好伙同被告人杨某、苏某某组织卖淫女在酒店内实施卖淫活动。期间,郑某某非法获利20余万元。八公山区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郑某某、杨某、苏某某组织多人实施卖淫活动,其行为构成组织卖淫罪。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三年6个月、一年5个月、11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5000元、3000元;对被告人的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来源:南方都市报)

【国咨说】

律师认为:人民法院对组织卖淫活动的案件进行了审理,并对涉案的三名被告人进行了量刑,体现了法律对涉嫌性犯罪的严格态度。判决不仅依据被告人的行为严重性和非法获利情况来确定刑期,还对其违法所得进行了追缴,并处以相应的罚金。这种法律行动强化了对社会道德底线的维护,且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表明法律对维护公共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坚定立场。这种判决对社会公众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即法律将严厉打击涉性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安全与道德健康。

【国际热点】

【美国:三大音乐公司诉AI公司侵权】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美国唱片业协会代表索尼音乐娱乐、华纳唱片集团、环球音乐集团等起诉了Suno和Udio两家AI音乐初创公司,原因是这两家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非法使用了大量原告公司受版权保护的音乐作品,用于AI大模型训练。此举涉嫌侵犯原告公司的音乐版权。原告公司以美国《著作权法》等为依据,要求被告公司停止侵权,并针对每件侵权作品最高赔付15万美元。(来源:南方都市报)

【国咨说】

美国唱片业协会代表三大音乐公司起诉AI音乐初创公司Suno和Udio的事件,突显了在AI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版权法遇到的新挑战。此案可能成为版权法在AI领域应用的重要先例,关注点在于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版权保护。随着AI在创作领域的日益普及,这类法律争议将越来越多,需要更细致的法律解释和可能的立法更新以应对新情况。

【学者观点】

【李学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对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删除等环节及其适用场域进行体系化完善】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历史上曾经仅以神示法和决斗法方能实现的人身同一认定,经技术迭代演进为诸如人脸识别等数字人身同一认定,具有了高效、高能的“助力面向”。但在场景效应下,数字人身同一认定还隐含着侵害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权力面向”。当前,数字人身同一认定的法律规制存在“授权不全面,限权不充分”的问题。为此,数字人身同一认定的规制完善需以生物识别数据为中心,并在价值论和方法论层面分别采取“两头强化”和“法技协同”原则;且应从赋权与限权两方面出发,对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删除等环节及其适用场域进行体系化完善。(来源:《中国法学》2024年第1期《数字人身同一认定的技术力量与规制》)

【国咨说】

李学军教授关于数字人身同一认定的法律规制的见解,凸显了在数字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紧迫性和复杂性。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在提升认证效率和保护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一个重大法律挑战。李教授提出的“两头强化”和“法技协同”原则,以及对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删除的系统化规制,都是确保技术发展同时维护公民权利的关键策略。这一观点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为实际法律实施提供了可行的方向,对促进数字身份认证技术与法律框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资讯团队】:

资讯编辑:张一诺 任鹏鸽

国咨说:律师王泽宇

【服务热线】如需咨询法律问题,可私信留言评论沟通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根据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曹保印【曹说法·每日法律资讯系列】视频整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