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紫草(清热凉血药)

作者:言身医社
紫草(清热凉血药)

紫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寒。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名医别录》补充了紫草的功用,认为紫草“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皶”。《本草图经》明确了紫草的透疹功效,提到:“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紫草条下,准确地归纳了紫草的功用:“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并对其应用范围作出了清晰的阐述,指出:“紫草味甘咸而气寒,入心包络及肝经血分。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现代实用中药》谓其“为皮肤病,湿疹,恶疮,烫火伤及切伤等之外用药,内服对疝气等有效”。

紫草(清热凉血药)
《本草纲目》对紫草的命名解释为:“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可见紫草之名与植物颜色及染色功能相关。本品在《尔雅》名“藐”,《尔雅》释名道:“藐,茈草”,为“可以染紫之草”。另外还有紫丹、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等异名。

中医

中药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主产于新疆、内蒙古。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本品气特异,味微苦、涩。以质松软、色紫色者为佳。生用。

紫草(清热凉血药)

本品性味甘、咸,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的功效。

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有轻泻作用,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本草乘雅半偈》

紫草。气味苦寒,无毒。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

【核曰】出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二月逐垄下子,苗似兰香,赤茎青节,紫花白实,其实秋月乃熟也。春社前后采根,头有白毛如茸,以石压扁,暴干,收时忌人溺及驴马粪并烟气,能令根黄。如未花时采取,根色鲜明;如已作花,根色黯恶,染色亦不堪用也。修事:每斤用蜡二两,熔水拌蒸,水尽为度,去头并两畔髭,细剉用。

先人云:紫草色胜。盖肝主色,而肝之色,又从风化。凡病变于色者相宜,然肝疏二便,饵之大小便利为外征也。

紫草(清热凉血药)

【参曰】紫,间色,水乘火色也。气寒味苦,臭芳性洁,禀水气澄湛之体,扞格之用。主心腹浊邪热气,郁作五黄,损气闭窍者,力能扞格而澄湛之。《别录》广心腹邪气及肿胀满痛,利九窍及通水道。若儿疮,即热浊于血,面皶,即热浊于气于色耳。蕲阳广儿疮及斑疹豆毒,活血凉血,以利大肠。《经验方》云痘疮三日,隐隐将出,色赤便闭者相宜。曾世荣云:脾实协热者可用,脾虚协寒者不可用。慎之慎之!

儿医用药尚新,无暇察色问证,详确病因,致死生存亡莫之能测。曾世荣及《经验方》言简意尽,德庇后世。

紫草(清热凉血药)

《本经逢原》

紫草。甘咸寒,无毒。色深紫而脆者良。淡紫质坚者曰紫梗,不入药。

《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疳,补中益气,利九窍。

发明紫草入心包络及肝经血分,其功专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色干枯,而毒不得越者宜之。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盖紫草凉血,血凉则毒出。世俗误以为宣发之药,非也。若已出而色红活者不宜,或白陷,及大小便利者忌之。《本经》言,治心腹邪气五瘅者,乃活血利窍之义。发痘即活血利窍之大端也。言补中益气者,营血和,则中气受益矣。

紫草(清热凉血药)
时间:2024
紫草(清热凉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