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浙东纵队北撤,登船前一刻才发北撤令,战士泪流满面却无人不遵令

作者:说事小李

浙东纵队北撤,登船前一刻才发北撤令,战士泪流满面却无人不遵令。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日本投降了。我党遵循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决定将坚持在敌后的新四军部队撤至长江以北。这个决定振动了数以百万计的浙东父老乡亲的心弦。浙东纵队在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曾在浙东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太多宝贵的回忆和鲜血。

当听到北撤的命令时,每一个战士的心中都掀起了滔天巨浪,他们既有无限的喜悦,却也难掩对分别的不舍。那么,在浙东纵队最后一次离开家乡之时,他们都经历了些什么呢?战士们又是怎样在泪水中坚定地迈出了撤离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动人心弦的历史。

浙东纵队北撤,登船前一刻才发北撤令,战士泪流满面却无人不遵令

说起浙东纵队,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队伍。自1941年初从江西挺进浙东后,他们就一直驻扎在这里,成为保卫浙东人民的铜墙铁壁。四年时光过去,他们由最初的区区二百余人发展成拥有上万军民的大部队。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下,他们不畏艰难,同浙东人民并肩作战,百折不挠地坚持下来。许多英勇战士,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生命。

然而,1945年9月,一份"加急"电报从新四军军部传来,要求浙东纵队在七天内全部撤离浙江。当时纵队政委谭启龙和司令员何克希看到这份电报时,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震惊了。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就这样离开吗?离开我们用鲜血浇灌过的土地?他们心中百感交集,挥之不去的是过往在浙东艰苦卓绝的岁月。

浙东纵队北撤,登船前一刻才发北撤令,战士泪流满面却无人不遵令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们心中只有服从。毕竟这是党中央的决定,是正确的。于是,在短短七天内,纵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撤离。这可真是个艰巨的任务啊!一万五千战士加上武器装备,哪里来这么多船只渡海?于是大家就东拼西凑,把浙东的所有船只都集中过来,从遥远的胶东、苏北也调来了船只支援。

就这样,1945年9月30日,成了纵队在浙东的最后一个夜晚。码头边,数百条船只停泊在那里,静候出发。战士们依旧操练、站岗,好像一切如常。谁也不知,明天他们就要永别故土了。夜深人静时,谭启龙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宝塔在朗月下耸立,才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浙东的纯美。

浙东纵队北撤,登船前一刻才发北撤令,战士泪流满面却无人不遵令

次日清晨,撤离的命令终于传达下去。浙东纵队被分成三路,从临山、观海卫、古窑浦集体渡海北撤。在古窑浦,成千上万的浙东父老聚集在码头,久久不愿离去。大家三三两两拥抱在一起,诉说着无尽的离别惆怅。当谭启龙一字一句地宣读着军部命令时,群众的哭声响彻云霄。而面对着满目哀伤的部众,战士们却是一动不动,只任热泪盈眶。就这样,在战友与浙东父老无休止的拥抱与诀别中,登船的命令终于下达。

一声炽热的回应响彻海天:"我们一定会回来!一定不会忘了你们,忘了三北、忘了四明山!"在这阵雷鸣般的呼声中,船只缓缓离岸,人群在岸边挥手、招手,直到渐行渐远,再也看不见人影。这一别,实在太不舍了。但谭启龙相信,总有一天,他们定能凯旋重归于浙东这片热土!

浙东纵队北撤,登船前一刻才发北撤令,战士泪流满面却无人不遵令

熬过了那个动荡岁月,浙东纵队最终平安抵达苏北地区。战火硝烟过后,他们很快便如愿以偿,重返了阔别多年的浙东故乡。如今,当年那一幕幕跌宕起伏的离别场景,已成为无数人心头永恒的佳话。它诉说着一段峥嵘岁月,见证了那些赤子之心永不磨灭的家国热爱;它昭示着共产党人高尚的革命品格,体现了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浙东纵队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佐证。他们燃起了人民群众夺取民主自由的希望之火,照亮了通向胜利的康庄大道。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头条首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