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为蜀汉的不祧之祖,关张二人身后的地位为何如此迥异?

桃园结义三兄弟,刘备做了蜀汉的皇帝,自不必说。关羽身后被推崇为“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其封号越来越荣宠,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张飞却只落得像程咬金一样的鲁莽英雄、二流政治军事人物的形象。

同为蜀汉的不祧之祖,关张二人身后的地位为何如此迥异?

三人结义时,刘备家境贫寒,贩屦织席为业;关羽则杀人负案在逃,“亡命奔涿郡”;倒是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可谁料想哥仨儿“同生死,共富贵”,一道打拼了几十年,家贫无业的干成了皇帝,流窜异乡的成了“关帝君”,唯有家境殷实的张飞虽然在蜀汉也任显职,但后世之人时常会说:

“像个莽张飞。”

在后世正统文史中,不入帝王将相之列,只是在市井闲话中被津津乐道。“莽张飞”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又讲究“厚德载物,云行雨施”,贵为开国皇帝就不说了。关张二人一直跟着刘备并肩同行,战功和资历几乎不相上下,为何身后地位如此迥异呢?

两人同样忠勇刚烈,力敌万人,关羽狂傲自负,张飞直莽暴躁。你傲,我不惹你便是,而鲁莽急躁,人家就不好与你相处了。

同为蜀汉的不祧之祖,关张二人身后的地位为何如此迥异?

三人结义击黄巾救董卓后,董因三人没有官职而轻视,张飞就勃然大怒,“便要入帐来杀董卓”,被刘备关羽苦苦劝阻。自负的关羽此时心中必然也是愤愤不平,但看不起董卓一走了之罢了,张飞这般行为快则快矣,难道不结梁子吗?

再看三顾茅庐,张飞不仅态度十分消极,一番道:“既不见,自归去罢了。”二番讲:“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三番说:“不需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将一条麻绳缚来!”见孔明高卧,刘备在外拱立,张飞又是怒火攻心,便要去屋后放一把火。张飞曾在长坂桥喝破敌胆,大怒之下狂叫放火,孔明安能继续假作“高卧”。张飞又是得罪人啊。

同为蜀汉的不祧之祖,关张二人身后的地位为何如此迥异?

吕布兵败来投,刘备碍于情面,不得不收留。曹操就派人来督促刘备杀死吕布,以离间刘备和吕布的关系,达到“驱虎吞狼”的目的,以坐收渔翁之利。刘备当然识破了曹操的奸计,就对曹操的使臣虚与委蛇,不执行曹操的命令。

《三国志》说:

“(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三国志》一语中的,说出了关张二人身价差别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张飞说话直莽并不打紧,人说你口无遮拦、没心没肺罢了,但是不恤下人简直要命。张飞鞭打上司督邮行为很是过火,但痛打贪官亦不损一世英名;鞭挞曹豹,丢了徐州,也可以被大家原谅;而鞭打士卒,最终被手下张达、范疆之流的无名小卒割了脑袋。可怜一世猛将,命丧无名小人之手,不值。《大学》有云:

同为蜀汉的不祧之祖,关张二人身后的地位为何如此迥异?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关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是蔑视权贵的亲民之举,谙合儒家文化心理,被认为是“止于至善”之举,所以被后世推崇。

关羽对上标榜忠义,对下亲民,又树立了知书达理、文武双全的儒将形象,几乎就是至德至善的境界,非常符合古代忠臣良将的政治伦理。

张飞的直率固然有些可爱,但不恤小民,你纵有天大本事和天大功劳,也是危险之极。

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对关张二人的看法迥异,关张二人身后命运也因此大不相同。一个人生前身后的命运,其实都是其行为的结果,而他的行为,又多半是观念或性格所致。

“不学面墙,莅事惟烦。”

张飞不喜欢读书,因此,遇到特殊的、不顺心的事情,就心情烦躁不安,手足无措,因而就以鞭挞士卒来发泄情绪。刘备曾经叮嘱张飞:

“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
同为蜀汉的不祧之祖,关张二人身后的地位为何如此迥异?

张飞却对君命兄嘱置若罔闻。《尚书》云: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对待君主,关张二人都做到了忠心贯日;然而,对下属的态度,关羽和张飞却截然不同。

同为蜀汉的不祧之祖,关张二人身后的地位为何如此迥异?

关羽死于军事上失败,为国捐躯,死得重于泰山,因此,魏蜀吴三国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张飞则发泄私愤,死于无名鼠辈之手,死得十分不值。

性格影响命运,一个人的性格不能适当改改吗?

为了身前事、身后名,我们必须适当克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