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坐个火车吗,至于吗?"一个声音在嘈杂的车厢里格外刺耳。这是8月1日,一列开往广州的绿皮车上,一位中年男子的愤怒喊叫。
原来,这天车厢里挤满了乘客,简直水泄不通。这位男子一边给铁路公司领导打电话,一边对着电话那头怒斥:"我今天着实体验了一把这个普通列车的味道,你看看这一车厢,全是人!
你们的领导坐在办公室吹空调,你们想过这些老百姓的死活吗?"一席话,道出了多少在外打工农民工兄弟的心声。高铁时代,绿皮火车的没落,是社会进步还是穷人的悲哀?小编不禁陷入了沉思。
哎!这绿皮火车,曾经可是咱老百姓的"专座"啊。
它虽然慢点儿,但胜在票价便宜,站点又多,离咱老百姓的家近,一句话,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可是,现在好了,高铁是越来越多,绿皮车却越来越少,有的线路直接被取消了。这是为了谁?不还是咱老百姓买单吗?
先说说票价。
坐高铁,那票价可是比绿皮车贵了不是一星半点儿。对那些每天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兄弟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哪有那么多钱去坐高铁啊?
之前绿皮车还能让他们带很多行李,现在呢?要么就只能忍受这拥挤不堪的普速列车,要么就得掏腰包坐高铁。这叫什么?这叫逼良为娼!
再说服务。高铁是快,但真的就适合所有人吗?
不是!高铁适合那些时间紧、任务重的人,比如出差、公干啥的。可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实惠、是便利啊!
高铁站大多建在城市边缘,离家远不说,到站后,还得倒车、打车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一点儿也不低。相比之下,绿皮车就不一样了,站点近,服务周到,特别是对老弱病残,简直就是一条龙服务,从上车到下车,都有工作人员悉心照顾。这才叫以人为本!
还有,咱不能只盯着眼前,也得看长远啊!
修高铁,那可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这钱从哪来?还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而且,高铁的建设,带动的是沿线大城市的发展,可那些偏远的小地方呢?
他们不仅没享受到高铁红利,还失去了绿皮车,出行更加不便了。这叫啥?这叫越走越远!要知道,绿皮火车是西部、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它的没落,无疑加剧了地区差异、贫富差距。
说到底,绿皮车的衰落,反映出的是一些决策者"重效益、轻民生"的价值取向。
他们追求的是高铁的时速、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和感受。试问,在偏远山区,在没有高铁的地方,老百姓的出行,谁来保障?在节假日高峰期,那些买不起高铁票的农民工,如何回家过年?
小编真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听听这些普通百姓的心声,在高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保留一定数量的绿皮车,尤其是在铁路客运压力大的区域和时段,多开行一些普速列车,让老百姓出行有更多选择,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能够提升。只有这样,铁路改革才不会背离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才能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没有一班绿皮车,就没有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绿皮车,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作为曾经的"国民火车",它虽然慢,但它是我们通向美好生活的车票;它虽然破旧,但它装满了我们的梦想。在"高铁中国"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饮水思源,不能让绿皮车成为被遗忘的符号,不能让那些依赖绿皮车出行的百姓,成为被抛弃的一群。
所以,小编想问:在高铁的洪流下,绿皮车还有没有容身之地?如此一味追求速度、效益,普通老百姓的出行日子怎么过?对今天故事中这位男士的怒斥,你有什么感想?怎样在高铁和绿皮车之间取得平衡?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