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今年3月,一场关于美食与文化的盛宴悄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波澜。天水麻辣烫,这道汇聚了西北风味精髓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且火出天际,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目光。

在这场美食热潮中,武山县融媒体中心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迅速行动,全员出击,运用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多元化传播手段,将天水麻辣烫核心元素的武山蔬菜和武山宽粉、四门贡醋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同时,也让武山瑰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农特产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跃然于屏幕之上,成功地将一时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闻讯而动,聚焦重点多举发力

“一碗麻辣粉,带火一座城”。当天水麻辣烫以其独特的魅力火遍大江南北之时,武山县融媒体中心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一时代“味蕾”的脉动。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美食热潮,更是宣传武山、推广武山、发展武山的绝佳机会。中心党组迅速行动,组织全媒体记者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接乘这一流量上来。

在深入调研和分析后,明确作出了以武山蔬菜和武山宽粉为核心元素,同时融合武山“十有”特色(即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丰富资源),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展现武山县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向往。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精心策划,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武山蔬菜以“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发展理念和独具特色的地域品牌优势,赢得各地客商的青睐和赞誉。“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3个产品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韭菜、莴笋、黄瓜等13类蔬菜25个产品被认证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瑞德园”蔬菜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武山韭菜”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清池韭菜、高原夏菜豆角、山地辣椒、大南河蒜苗莴笋、北顺黄瓜等一大批享有盛名的蔬菜品牌,使武山蔬菜驰名陇上、闻名全国。

“武山蔬菜”是品牌,更是一张靓丽的武山名片。2023年底,武山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13.96万亩,年产蔬菜55.84万吨,实现产值20.94亿元。土豆、韭菜、莴笋、菜花、菠菜、白菜等这些吃麻辣烫必点的蔬菜,在武山都有大面积种植。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甘肃天水麻辣烫火出圈的秘诀不仅有新鲜诱人武山蔬菜,还有筋道爽滑的武山土豆粉。武山县榆盘镇是全省马铃薯之乡、全市优质马铃薯良种繁殖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2万多亩。用榆盘土豆制作的粉条久煮不烂,吃起来软绵又不失劲道,被网友戏称“得粉者得天下”。此外,四门手工贡醋、武山鸳鸯一带的伏油椒都是天水麻辣烫的“灵魂伴侣”。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为了确保宣传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武山县融媒体中心组织全媒体采编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用镜头和文字展现了武山蔬菜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个珍贵瞬间,通过美食探店、制作美食教学视频等方式,挖掘了武山宽粉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其在天水麻辣烫中的独特地位。

同时,还邀请了当地的文化学者和民俗专家,对武山县的“十有”特色进行了详细解读和生动讲述,让受众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武山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在武山融媒的宣传推介下,央视新闻《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中提到:“想要成就这一份香喷喷美味的麻辣烫,武山蔬菜和手擀粉、四门贡醋缺一不可……” 新华社客户端以《秀我中国·天水武山蔬菜申请出战》为题,通过短视频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天然好菜、武山蔬菜。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十有武山”物产丰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近年来,武山坚持把产业作为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核心任务来抓,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通过完善产业奖补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建立合作社带动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增收基础。

现如今,武山蔬菜远销24个省市及俄罗斯、中东西亚等地,各类农产品也实现了“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以武山蔬菜为主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已全面建成。北上东北三省市场,西边销售到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市场,南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市场,均有武山蔬菜及各类农特产品的经销点。

这次“泼天的流量”让武山蔬菜、粉条等特色农产品大火,增强了武山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只麻辣烫中,在其他网友追捧的食材中,武山元素比比皆是。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创新形式,助力非遗文化璀璨绽放

在天水麻辣烫火爆的大背景下,同样火出天际的还有武山非遗捣蒜罐。从3月20日武山首场“千人捣蒜罐”在天水龙城广场展演,再到3月23日至24日,武山水帘洞景区举行的春游文化活动中,千人捣蒜罐舞的激情上演,武山融媒累计制作发布捣蒜罐的视频、新闻90多件。当时来武山的部分游客,他们就是奔着参与捣蒜罐,体验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武山捣蒜罐的表演形式相对简单,参与性强,男女老少皆可参与。表演时,参与者身披红色被面、手持长竹竿,随着欢快的节奏扭动身体,模拟捣蒜的动作。整个表演过程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深受游客喜爱。江苏游客廖先生说:“我们是从网上看到武山捣蒜罐,感觉很喜庆,过年的氛围很浓厚。一起的四五个朋友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第一站天水,第二站武山,在武山水帘洞参与了捣蒜罐表演,感觉特好,不虚此行。”应更多游客的邀请,武山千人捣蒜罐于3月28日在天水龙城广场举行了返场表演,众多游客纷纷加入其中,感受这一旷世奇欢。

此后,全县各乡镇结合实际,分别举行了“捣蒜罐 迎百祥 纳万福”千人蒜罐舞及百人旋鼓舞、踩高跷等民俗展演活动以及农特产品展销推介活动。无论是在天水还是在县内,武山融媒人始终在线,他们坚持全景式宣传报道各地活动动态,短视频作品《武山非遗捣蒜罐,外地游客披“床单”上场,开启天水狂欢模式!》《览世界第一摩崖佛 捣武山千人蒜罐舞》等发布后,网友点赞量直线上升,他们感叹,太震撼了!

武山捣蒜罐被相关媒体誉为武山人独有的浪漫。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与此同时,武山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H5等多种方式,将武山县的美食、美景、文化等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他们制作了以武山蔬菜和武山宽粉为主题的短视频,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解说,让受众仿佛置身于武山县的田间地头和美食街头,同时还组织了多场直播活动,邀请当地农民、手工艺人、美食家等走进直播间,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

此外,还在武山融媒、武山发布等平台,发布了一系列精美的图文和H5页面,让受众在指尖滑动间就能感受到武山县的独特魅力。期间,中心累计制作各类短视频5000多条,采编新闻600多条,制作H5页面700多条。

搭建平台,融合式提升游客体验感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武山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了天水麻辣烫这一热点,全程参与采访了县内组织的一系列农产品展销会、品鉴会等活动,现场采访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和消费者参观和选购武山产品的体验和感受,并邀请电商平台负责人和各直播带货网红做客直播间,与主持人、观众互动,将武山县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时间,特别是武山蔬菜、武山宽粉等特色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口感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与此同时,武山县融媒体中心配合文旅部门、相关乡镇,制定推出了《十有武山游玩秘籍》——热辣滚烫的爱,献给远道而来的宝子们!推出了《品天水麻辣烫 春游大福武山》专题报道,多角度、全景式展现武山风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感受乡村魅力。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文旅融合,传承文化精髓。武山县融媒体中心还注重文旅融合的发展,充分利用县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水帘洞石窟、武山温泉、武山木梯寺等名胜古迹,以及四门贡醋、武山油圈圈等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文化,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通过制作精美的旅游宣传片、发布旅游攻略和游记等方式,向受众展示了武山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同时,以各乡镇组织的千人捣蒜罐、百人旋鼓舞、数人踩高跷等民俗文化展演为契机,邀请游客走进武山县的各个景区和文化遗址,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武山县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促进了武山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武山县是天水市西大门,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7个,有山雄、水秀、洞天、泉汤、菜香、鱼鲜、文脉、武魂、玉润、人杰“十有”特色资源,是“全国蔬菜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和“陇上玉器之乡”。游客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水帘洞,可以看到世界第一摩崖浮雕大佛真容,零距离感受千年大佛的宏伟和精美,走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梯寺,回味唐朝,感受宋韵,恰似走进家门口的“莫高窟”。

武山温泉,享有西北第一汤峪温泉之美誉,这里的温泉水中含有38种微量元素,是国内外稀有的极具医用价值的复合型矿泉,在治疗人体常见皮肤疾病、康养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是全国仅有的5家氡化矿泉之一。在清澈见底的温泉里泡一泡,可洗去一身疲惫,对游客这是最美享受。

逛完了武山的美景,美食怎能辜负。那些武山最有人间烟火味的美食就是此行不可错过的约会。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武山浆水面是最受武山人民欢迎的一道美食,酸香美味的一碗浆水面,舀上一勺红红的油泼辣椒,配上嫩绿的韭菜,再来一盘凉菜,既有解暑的功效,让人回味无穷。

武山担担面,滚烫的热汤配上一碗劲道的面条,撒上葱花,浇上油泼辣子,一清二红三绿,菜鲜,浓香四溢,记录和承载着多少儿时回忆。

武山暖锅,通过荤素的完美搭配,将肉类和当季的时令蔬菜相互烹煮,铜锅里沸腾的烟火味就此开启。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莫过于武山的夜光杯了,驰名中外的夜光杯是用武山鸳鸯玉精雕而成的,各类夜光杯工艺品色彩斑斓、晶莹剔透,是收藏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武山刺绣吸收了苏、湘、蜀绣的绣法,结合地方民情习俗,形成了“精细繁密雅”为一体的艺术精品。作品色彩有的朴素纯净,有的五彩艳丽,作品种类繁多,构图新颖奇特,针法复杂多样,绣工细密精巧,深受游客的喜爱。

四门贡醋以祖方百味中药踩曲,用麦麸皮作主料,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调食物丰腴鲜满、醇厚爽口。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武山融媒利用新武山客户端、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武山美景、美食等内容的短视频和图文信息。这些内容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迅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此外,融媒体中心还与央视网、新华网、旅游网、新甘肃等权威媒体合作,通过联合报道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了武山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美滴很!武山这样“宠粉”你还不来吗?》《实力“宠粉”,武山进行中》《捣蒜罐欢快 农产品亮相 美食诱人十有武山春游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吃天水麻辣烫 览武山摩崖佛》《武山非遗展演为天水麻辣烫添彩》《天水麻辣烫火出圈 武山特产品接“流量”》《揭秘天水麻辣烫里的武山食材》《天水不止有麻辣烫,下一站武山》《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核心食材来自武山!》《央媒点赞麻辣烫中的这些元素,来自武山》《捣蒜罐是武山人独有的浪漫》《一碗浆水面,刻在游子心头的乡愁》等200多件新闻作品被上级媒体采用,一经播出(刊登)点赞量暴增。

相关数据显示,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来武山旅游的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200%,农产品销售持续上升,武山宽粉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甘肃陇浆源生产的浆水系列产品订单一路飙升,四门贡醋、鸳鸯豆腐、武山油圈圈、鸳鸯玉产品成为游客必带产品。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强化互动,高度的黏性提升影响力

在宣传报道过程中,武山县融媒体中心始终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评论区、留言板等多种渠道收集游客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和内容;同时,还积极组织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如抽奖、问答、投票等,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粘性。

线上互动,拉近距离。中心在各社交平台开设了官方账号,定期发布关于武山各类信息,包括美食、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分享精美的图片和视频,还邀请网友参与话题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为了增加互动性,中心协调相关部门,设置了抽奖环节,凡是参与互动的网友都有机会获得武山县的特色农产品或旅游纪念品。这种线上互动的方式,不仅让网友感受到了武山县的热情和诚意,也让他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这个美丽的地方。

武山融媒:多点加力 麻辣烫“流量”变“留量”

线下活动,亲身体验。武山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当地文旅部门和企业,推出了“走进武山”系列旅游活动,邀请游客参观水帘洞石窟、武山温泉、武山木梯寺等名胜古迹,品尝四门贡醋、武山油圈圈等特色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武山县的农业发展和文化传承。这些线下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也加深了他们对武山县的印象和感情。

武山融媒,深耕本土,以丰富的新闻资讯、生动的文化展示、贴近民生的服务信息,构建起连接武山人民与外界的桥梁。当下,越来越多的游客被武山的美食和文化所吸引,纷纷前来探访,实现了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大幅增长。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