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无意间一句话,害得自己的父亲甄远道被革职下了大狱,全家抄家流放到苦寒之地宁古塔。
电视剧《甄嬛传》中,甄远道和瓜尔佳·鄂敏在平定敦亲王和年羹尧之乱之中,由于立下大功双双升职。但是鄂敏却嫉妒起了甄远道,觉得自己和甄远道都是功臣,凭什么他可以升任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自己只能做副都御史。
他知道甄远道喜欢搜集各类古籍诗集,便说棋盘街来了好些字画和书籍,甄远道不妨去看看,从而想办法撺掇着他将钱明世的《古香亭诗集》买下来,并问他要了一本。
自从平定年羹尧之后,皇帝非常忌讳功臣得势,更深恨同情政敌之人。年羹尧、允䄉因为怜悯允禩、胤禟落了个或圈禁或斩首的下场,更何况刚得势的功臣心怀异念。
钱明世和年羹尧都是康熙三十八年的同年举人,两人关系甚密。既然钱明世是谋逆罪臣年羹尧的密友,那么他所作的诗集,想来必定是大不敬的诗集了。鄂敏便将诗集呈給皇帝,还说自己是从甄远道手里得的。
皇帝问他,甄远道是如何得到的,棋盘街上能买到吗?鄂敏骗皇帝说,这本诗集并未刊印,只怕是钱明世的知己好友才能得到,他也是在甄远道家里见到,才费尽心机得到这一本。
皇帝说甄远道和年羹尧素无来往,这个他是知道的。鄂敏却说或许是甄远道和钱明世有所往来,不曾和年羹尧有所交往。但是甄远道收留这本诗集,只怕是另有深意。
这本诗集中的“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和“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这两句不仅是奉承年羹尧之作,尤其是后两句更是极力奉承被皇帝圈禁的十四王爷允禵和十王爷允䄉当年西征之事。
皇帝问道,你是说甄远道收藏此诗集,是因为同情允禵和允䄉吗?鄂敏说自己不知道,不过甄嬛向皇帝求情封爵与十王爷允䄉之子,这是六宫皆知的事情,就连祺贵人也当作美谈,说给自己听。
他显然是在内涵甄嬛同情允䄉,而作为甄嬛父亲的甄远道自然也就同情允禵和允䄉。皇帝是个非常多疑之人,心里立马就怀疑起甄远道和甄嬛了,便拿着诗集来到碎玉轩中,说自己得了一本诗集,特意拿来让甄嬛瞅瞅。
甄嬛并不知道钱明世是谁,便问皇帝钱明世是谁啊?皇帝不正面回答她的话,只让她看诗便是。甄嬛将诗翻了翻,说也算不上什么好诗。皇帝说,你说这诗并不好,外头也很难买到,谁会特意来珍藏呢?
甄嬛说大约是真心喜欢,或者是知己好友的诗,才会特意来珍藏吧,又问皇帝怎么想起问自己这个。皇帝说自己只是随便一问,他觉得这些诗曲尽谄媚,颂扬奸恶,写诗的人也应该革职逐回原籍。
甄嬛说自己看得不仔细,只是觉得诗作普通,倒也不见得是什么颂扬奸恶的诗作。皇帝明白告诉她,写诗的人歌颂的是允䄉。甄嬛问皇帝,这些诗是从前写的,还是以前允䄉是敦亲王的时候写的。皇帝说是从前。
甄嬛说,敦亲王在其位,奉承他的人自然不在少数,这样的诗集一定也不少。皇帝问他该如何处置呢?甄嬛说道:
“既然时过境迁,皇上又何必要追究,只将这些诗作销毁便是了。至于藏诗作之人,如果再重罚反倒让人觉得皇上抓住此事不放,弄得人心惴惴,倒不如风流云散也就罢了。”
纵观整件事情,鄂敏极力在皇帝跟前强调钱明世和年羹尧之间的密友关系,以及其诗集颂扬允䄉和允禵的内容。而且诗集并未刊印,只有知己好友才能得到,从而污蔑甄远道和钱明世狼狈为奸,怜悯皇帝的政敌。
皇帝虽然多疑,但并未完全相信鄂敏的话,便拿着诗集去试探甄嬛。甄嬛身处深宫,连钱明世是谁也不知道;对鄂敏设计陷害自己的父亲,以及皇帝试探自己的用意更是一无所知,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是殊不知,她这番话等于是证实了鄂敏的诬告和皇帝的猜疑,甄远道作为平定年羹尧的功臣,皇帝新器重的臣子,皇帝宠妃的父亲,竟与钱明世这种大逆不道之臣引为知己好友不说,还和他一样曾经巴结奉承过敦亲王允䄉。
这是皇帝绝不能容忍的。要是放在其他人身上,皇帝早就下令严惩了。不过当时由于皇帝和甄嬛正处在热恋之中,也就没有立即发作,而是在听了甄嬛从宽处理的建议之后,说了句“说得不错,朕再想想”,暂且隐忍不发。
接着甄嬛由于纯元故衣事件失宠,皇帝也就没有心情继续包容甄远道了。再加上甄远道直言上谏,要皇帝对钱明世一案从宽处理,而鄂敏也不停地在皇帝跟前弹劾污蔑甄远道,使皇帝彻底对甄远道失去了信任。
于是在御门听政的时候,皇帝便即刻下令将甄远道革职收监,将其家眷圈禁在府内。接着又不顾甄嬛大着肚子向自己求情,将甄嬛年迈的父母,以及幼小的妹妹玉娆一起流放到苦寒之地宁古塔,给甄嬛以及甄家上下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然而这只是甄嬛无心之失,罪魁祸首还是皇帝的多疑,猜忌,冷酷无情之心。要不是他多疑猜忌,岂会相信鄂敏的诬陷,要不是他冷酷无情,岂会对一切可疑之人斩尽杀绝,不至于让甄家落个这样的下场,从而让甄嬛和他彻底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