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彩礼,很多人深恶痛绝。
也有人认为,少了彩礼,婆家对人就不尊重了,男人也不会珍惜缘分。
也有一些婚姻,被天价彩礼,挡在了门外,着实令人心痛。
那为什么明知彩礼对婚姻不是很友善,作为娘家人,还是要彩礼呢?
真的不是“一切朝钱看”,还得综合分析,找到人情方面的答案。
01
传统的礼节,需要尊重。
《礼记》有言:“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
从古书记载来看,彩礼作为一种礼节,一直以来就有。
古人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男方父母把彩礼交到女方父母的手里的时候,一段缘分就算是定下来了。
同时,给彩礼的时候,还有媒人作为见证。
就算儿女都年幼,只要有了交办彩礼的行为,就算数。多年后,儿女长大了,就按照之前的约定来办。
现如今,自由恋爱了,我们不再局限于父母的安排,也一定要媒人撮合,但是某一些传统的礼节,仍旧是不能忽视。
在我的家乡,就算是男女自由恋爱,在结婚、定亲的时候,仍旧要由男方聘请一个媒人,见证幸福。与此同时,要给媒人送上新衣服、鞋子、红包等。
唐代张九龄说:“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
除了法律层面对婚礼的约束,更要看到道德和礼仪层面的约束。
没有礼法的婚姻,这是要乱套的。就像我们对婚闹,非常讨厌一样。
人穷,还真的不是“舍去彩礼”的理由。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堂兄找了隔壁村的女人。
一家人因为婚姻大事,忙得不可开交。最重要的是,堂兄家穷,不知道如何凑齐结婚的钱。
经过多番商议,堂兄给了两百块钱彩礼。娘家拿着钱,买了一窝小鸡,在结婚的这一天,送到了堂哥家。
还别说,堂哥后来变成了养殖户。家庭也富起来了。
荀子说:“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是的,一个讲礼节的家庭,是很善意的,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很差。
人与人交往,礼节到位了,关系自然就好了。关系好了,人得到帮助的可能性更大,人生发展,也就顺利了。这就是,众人拾柴的道理。
反过来看,但凡丢掉礼仪的人,是不会尊重人的,也会随时败坏道德底线。
02
婚庆的颜面,需要争取。
西汉有个开国功臣,叫陈平。
他年轻的时候,家徒四壁,寄居在哥哥嫂子家。
陈平喜欢读书,也结交有志气的朋友。
有一次,他帮助本地人分肉,做到了公正严明,被大家点赞。
本地一个富人张负,听到大家点赞陈平,决定把孙女嫁给陈平。
张负的家人反对:“一个穷人,大家都耻笑才是,凭什么让他娶我们的女儿?”
张负说:“你看看,陈平志向 远大,仪表堂堂,怎么会长期贫困呢?”
婚姻大事是定下来了,但是陈平没有钱,也没有房子,彩礼是给不起的。
张负悄悄派了家仆,送了一些钱给陈平。
接下来,陈平拿着娘家给的钱,作为彩礼,送回娘家,还置办了风光的酒席,请左邻右舍来祝福。
从外人看来,这个张负,也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是从长期来看,张负是考虑到了“娘家 颜面”,也给足了陈平面子,算是一种远见——冷庙烧香。
想一想,婚礼上,娘家人没有得到一点彩礼,也没有陪嫁的东西,这是要冷场的。
有女儿的,谁不想女儿风风光光地出嫁?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
从心灵层面看,女儿出嫁的时候,风光一些,也寓意着未来的日子,会红红火火,这是心理作用,也是人的精神面貌。
03
婆家的真诚,需要考验。
“乐视仙侠录”网络平台上的“寻情记”栏目里,有一个故事。
一个叫彭某的女子,大学尚未毕业,在做实习护士期间,就和曾某定下终身,还有了孩子。
面对幸福,他们还来不及感悟,就因为娘家要八万彩礼,闹分手了。
据了解,曾家的长辈认为,彭某太厉害,大家不喜欢;又加上生活比较困难,对于婚姻也就失去了信心;曾家的父母也早就离婚,对子女的成长的关爱,也显得不够到位。
毫无疑问,一个人要分手,是可以找到万万千千的理由的;两个人要相爱,也能找到万万千千的理由。关键看人对婚姻,是否执着。
从彩礼数额来看,或许是多了一点,但是从人际关系来看,婆家人是否有主动找娘家人协商呢?
彩礼变成了爱情的难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若是亲家之间的关系好一点点,那么什么都有余地,女方也能够通情达理。
有时候,彩礼就是一个窥探爱情真伪的窗口,也是双方父母见面协商的机会。还真的不必,谈钱就变色。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儿女过得更好,促进婚姻,这是共同的目标。
只有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不担当的男人,才会动不动就放弃婚姻。
但凡遇到彩礼的“耿”,能够好好商议,用行动去证明爱情的男人,以及婆家,才更加靠谱。
04
当然,彩礼给多少,还得讲“礼”。
在《见闻录》中记载:“通常订婚,以茶代礼。”
男方送聘礼,这是“下茶”;女方接受聘礼,这是“吃茶”;夫妻走进洞房,这是“合茶”。
看吧,古人在穷困的时候,还能用几杯茶作为彩礼,把婚姻变得有滋有味。
婚姻,本是两个大家庭的关系在改变,其根本是礼轻情意重,只是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也要积极主动,别耗着。
婚姻,也是需要仪式感的,彩礼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也是促进和美家庭的过程。花钱可以少一点,但是礼数别缺。
古人云:“婚礼者,将合二娃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做谦谦君子,不当利益小人,什么都好办。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