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度】红薯“变形记”

时下,正是红薯采收时节,行走在思南县沃野山间,一片片薯地绿意葱茏。只见采收机驶过,一垄垄色泽鲜亮、圆润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一脸喜悦……

2024年,思南全县发展“双高”红薯面积6.13万亩,带动全县种植红薯14万亩,辐射县外湄潭、余庆、瓮安等地种植“双高”红薯12万亩,预计收购红薯25万吨左右,以红薯为原料的各类产品产值突破10亿元,红薯产业增收成绩斐然。

思南县位于铜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中心地带,境内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红薯生长,所产红薯叶酸、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以“香甜绵糯”闻名。但过去思南红薯还只是守在深山的“泥疙瘩”,自给自足卖不出好价钱,村民们一度弃种,红薯成为低效农作物的代名词。

小小红薯如何从无人问津成长为富民大产业?思南有自己的答案。

培育龙头企业

“泥疙瘩”带富一方百姓

初秋时节,空气里夹杂着阵阵热浪。位于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的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样一片“火热”,一辆辆载满红薯的大货车、三轮车缓缓驶入磅站上秤过磅,现场忙而有序。

“今年是个丰收年,首次采收就卖了9580公斤,收入12000元钱,种植红薯就是好。”思南县三道水乡红薯种植户王正国满是笑容地说。

三道水乡是思南县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重点乡镇”,2024年全乡红薯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亩产预计突破5000斤,红薯产业已成为该乡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之前家家户户都有零散种植,但一直以自食为主没有经济价值,缺乏发展产业的意识和基础。”三道水乡党委书记王国强介绍,红薯从农民“自给自足”到“产业化”转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

【深度】红薯“变形记”

培育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是思南发展红薯产业关键一招。说起红薯产业化历程,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诚必不可少。

张诚,思南县知名企业家,2018年,在外创办建筑公司的张诚回到家乡三道水乡周寨村,注资4500万元成立了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原有村级闲置红薯粉加工厂进行扩建升级,开始大面积推广“双高”红薯种植,一心带领村民们发展红薯产业增收致富。

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带富一方百姓。思南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项目支持,县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加大红薯产业育种、补贴、奖励投入扶持,完善配套产业基地、种薯储存、加工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目前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一家集红薯育种、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每天可加工鲜红薯1500吨、年产淀粉2.5万吨,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薯类加工厂。

随着贵州佳里佳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王正国为代表的种植户率先尝到了大面积种植的增收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户争相加入到红薯种植大军,思南全县红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少农户还到邻近区县流转土地发展产业。至2023年,贵州佳里佳公司已覆盖带动全县28个乡镇1万多户农户种植“双高”红薯,实现群众就近就业1.2万余人次,支付种植户收购红薯资金达1亿元。

【深度】红薯“变形记”

如何推进红薯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思南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思考。思南成立生产专班、市场专班、资金专班等多个专项工作组,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合作社、基地和农户分户种植的方式,逐年增加种植面积、扩大种植规模。

抓好育种育苗,思南建立以塘头镇、三道水乡等乡镇为核心的低海拔育苗基地,以张家寨镇、青杠坡镇为核心的高海拔育苗基地,针对每个集中育苗点下派植保技术人员,示范提升思南红薯产业标准化种植水平。2024年,共建设市县乡示范基地3.1万亩,为产业“丰收”深植了沃土。

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农户带动作用,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良种供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集体管理、统一价格收购等“五统一”发展模式种植,直接的经济效益吸引了村民。2024年全县种植红薯14万亩,带动家庭农场154个、农户5.4万人。在思南,曾经无人问津的“泥疙瘩”已悄然变身为生金吐银的“摇钱薯”。

深耕品牌

“金宝贝”撑起亿元大产业

产业规模上来了,如何进一步助力红薯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升级?思南强化龙头企业引领,持续做强品牌链,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红薯产业由量向质转变。

思南红薯加工淀粉中富含叶酸、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依靠这一独特优势,思南积极策划,重点打造“陈薯”品牌,通过设计独特的包装、制定统一的标识,着力对外推广“纯天然,无添加”的优质红薯系列产品,吸引更多市场消费者‌。

“在开发市场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品牌对一款产品的重要性。”回想起“陈薯”的品牌化之路,张诚感慨万分。为在全国打开属于自己的产品市场,张诚注册了“陈薯”品牌,开发了红薯粉、紫薯粉、红薯酸辣粉、红薯酒、红薯干、红薯片等红薯休闲食品及精品礼盒30多个产品,将红薯的附加值提升近20倍。

【深度】红薯“变形记”

为了打响“陈薯”名气,思南发力全方位营销。依托贵州佳里佳公司,思南不断探索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红薯产品销售模式,创建了企业官方直播间5个,目前电商平台日销量稳定在50000单以上,日销售额在100万以上。线下销售渠道以贵州市场、广东市场为中心,开拓华东盒马鲜生、家乐福、中石化等50多个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思南还加快拓展跨境电商工作平台建设、选优上品,2024年8月31日,贵州佳里佳电子商务公司在国际线上平台上完成了首单交易,实现了向香港、澳门跨境电商出口和思南跨境电商“零”突破,并向日本、伊拉克等国外市场挺进。

借助“莞思协作”契机,搭建对口帮扶地区优质农场品的产销对接平台,2021年贵州佳里佳公司与广东省东莞市经销商签订销售协议,思南红薯产品源源不断涌入大湾区消费市场。

为满足市场产量需求,2022年下半年,作为思南农业龙头企业的贵州佳里佳农业公司布局在贵州思南经济开发区建立红薯产业园。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两个生产车间,包括两条日产12吨的红薯粉丝生产线和两条包装生产线,一条全自动智能化的包装生产线,可年生产各类酸辣粉1亿桶。

为进一步唱响思南红薯品牌,思南县通过招商会、推介会等方式持续加大宣传推介,不断扩大“陈薯”品牌的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思南红薯。

【深度】红薯“变形记”

“通过几年的市场深耕与营销推广,公司销售呈几何级增长趋势,2024年销售产值预计可达7亿元以上,这充分表明了‘陈薯’产品独特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张诚表示,企业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升级,陈薯系列产品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成为新时代绿色健康食品领跑者。

红薯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动,也带动了关联农业的发展,比如调料包厂带动辣椒、花椒、蔬菜、姜葱蒜等产业种植,还有纸箱厂、纸筒厂、物流运输 ……

在三道水乡周寨村,依托贵州佳里佳“陈薯”加工厂,村里还发展起了肉牛养殖场、红薯酒厂、饲料厂、大米加工厂等,实现了土里种红薯、田里种优质水稻、山里种牧草、圈里养肉牛、厂头做加工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全产业链生态闭环的发展模式。”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思南红薯未来可期

“泥疙瘩”变身“金宝贝”,为更多人带来了产业视界和发展机遇。如今,思南红薯产业已初具规模。如何寻求新的突破?

“种苗产能仍不能满足现有市场需求,机械化裁培技术、标准化种植水平有待提高,薯类深加工能力还很薄弱,思南红薯产业发展大有可为。”思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雷恒表示,接下来,思南将重点抓好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塑造等工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上中下游资源整合。

强化科技投入,积极深化“院县(企)”合作。依托贵州大学、农科院等战略合作关系,建立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力争在品种选育、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种薯贮藏、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成效,研发更适应本地生长的地方品种,计划在2025年全县推广“陈薯一号”原种苗种植。

【深度】红薯“变形记”

推动区域红薯产业布局。以创建种植示范基地为重要抓手,推动种植任务面积落地落实。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强村富民”行动,以“企业+”模式发展“双高”红薯生产基地,选择生态条件好、土壤肥力好、交通便利、生产设施较好等区域,建立高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发展红薯,提升红薯单产。

稳步推进红薯产业园智慧工厂建设,支持贵州佳里佳公司与省内大型国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来思投资兴业,打造红薯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目前,产业园已建成多条生产线,可年产方便类食品达亿桶级别。

发展循环农业,创新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方式。发展黄牛养殖场红薯酒厂、饲料厂等,可充分利用薯藤、薯渣生产饲料,满足养殖场饲料需求,肉牛生产的粪便发酵后作为红薯地肥料,形成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抓好经营主体培育,积极招引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单产、提升品质,深入推进红薯藤萃取、薯渣加工、薯浆液蛋白提取等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深度】红薯“变形记”

打造品牌更深的考量,是挖掘文化,讲好故事。未来,思南还将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合作,策划品牌推广活动,组织开展专题报道,讲好农业品牌故事,提高农业品牌传播声量,组织好北京、东莞、苏州等农产品大型展销活动,推动品牌形象店建设,扩大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占有额,让“陈薯”品牌底蕴更加丰盈。

“按目前红薯的种植规模,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当提问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时,雷恒介绍,在种植端,思南向县外突破,至2026年“双高”红薯种植面积全县10万亩,全市突破25万亩;在销售端,将整合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深化优质渠道商合作,让全国各地的市民都能品尝到思南“陈薯”美食……

小红薯成就亿元大产业。通过全产业链打造、全要素链结合、全利益链联结,红薯这种“优势资源”正转化为“优势产业”,正不断刷新着更多人的致富梦……

来源:微铜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