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要点:知常容容——没身不殆,这里的知常容容意指要时刻保持好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会正确的观察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这里的没身不殆意指保持这样的正确修养和态度,不仅可以成为让人尊敬的人中之长,不仅可以成为让人拥护的国中之王,并且还可以做到终身不会遇到危险。
一、《道德经》原文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计73字)
二、关键字词详解
1、至虚极也,守情表也:这里的至虚极也意指等同老子的前述的:恒无欲及虚其心,通俗的说就是抛弃主观意识,客观反映问题。这里的守情表也意指不偏不倚,通俗的说就是能够保持客观唯物主义态度去观察或认识事物。
2、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这里的万物旁作意指各种事物都在身边不断地发展变化运行。这里的吾以观其复也意指我要客观的观察和考证这些事物发展变化运行的规律。
3、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这里的夫物云云意指这些各种事物无论怎样发展变化。这里的各复归于其根意指这些事物最终都要返还他们的起点。
4归根曰情,情谓复命:这里的归根曰情意指我将这种状况定义为情。这里的情谓复命意指因为万物心中装有情字,事物就可以延续和发展。
5、复命常也,知常明也:这里的复命常也意指事物的延续和发展就符合事物的恒常道理。这里的知常明也意指知晓事物发展的恒常道理,你就是一个聪明人。
6、不知常,妄妄作凶。这里的不知常意指不知晓事物发展的恒常道理。这里的妄妄作凶意指而且还狂妄自大,轻举妄动,就必然会出现乱象和灾祸。
7、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这里的知常容容意指要时刻保持好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会正确的观察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这里的乃公公意指就会成为让人尊敬的人中之长。这里的乃王王意指就会成为让人拥护的国中之王。
8、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里的乃天天意指你这样正确的行为符合天道。这里的乃道道意指你这样的正确行为符合大道。这里的乃久意指你这样的正确行为符合长生久视之道。这里的没身不殆意指你这样的正确行为就可以终身不会遇到危险。
三、白话译文
抛弃主观意识,客观反映问题,时刻保持客观唯物主义态度去观察或认识事物。每天各种事物都会从身边划过,我要客观的观察和考证这些事物发展变化运行的规律,这些各种事物无论怎样发展变化,最终都要返还他们的原点。返回其原点的作用力,我将其定义为情,因为万物心中装有情字,万物就可以延续和发展,不断的新生就成了常态。万物的延续和发展就符合事物的恒常道理,知晓事物发展的恒常道理,你就是一个聪明人。不知晓事物发展的恒常道理,而且还狂妄自大,轻举妄动,就必然会出现乱象和灾祸。所以要时刻保持好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会正确的观察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保持这样的修养和态度,你就会成为让人尊敬的人中之长。保持这样的修养和态度,你就会成为让人拥护的国中之王。保持这样的修养和态度,你的行为就符合天道。保持这样的修养和态度,你的行为就符合大道。保持这样的修养和态度,你的行为就符合长生久视之道。保持这样的修养和态度,你的行为就可以终身不会遇到危险。
四、本篇小结
文中的5个“也”字并不是可有可无,它不仅起到强化语气助词的作用,而且还起到断句符号的作用。文中旁作的“旁”字,不可以写成并作的“并”字,其词义各异,用“并”字代替,句义不够严谨。文中3个情意的“情”字,不可以写成安静的“静”字。两个字的错误应用,是因为古文的“静”字和“情”字形相近,在加上错误的解读,就成了通行版中的“守静笃”,而文中的“表”字怎会变成“笃”字,两字的词义各异,用在这里根本是词不达意,主题跑偏。分析原因有可能是避讳汉代皇室宗亲侯爵刘表的名号而被更改。文中“不知常,妄妄作凶”不可以写成“不知常,妄作凶”句式而少写了一个“妄”字。文中“乃王王”不可以写成“乃全全”。文中“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的断句写法,不可以写成这样的断句“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错误的断句,如果这样的解读,句义就跑离了大道。
上述的解读,你如果还是觉得比较抽象,那下面根据文中的主题,再用更加通俗的范例说明上述文中的思想。这一天上午七八点钟,你上到你家的楼顶,向你家楼下不远处的十字路口观察,路上已经有很多人,有步行的,有骑车的,有开车的,有坐车的。有老年人,有中年人,有年轻人,有小孩子。他们都在走向他们要去的地方,小孩子要去幼儿园,大孩子要去学校,年轻人要去工作,老年人要去送小孩子去上学,回来还要去买菜。
到了下午四五点钟,你还是上到你家的楼顶,此时的十字路口人又多了起来,还是有步行的,有骑车的,有开车的,有坐车的。有老年人,有中年人,有年轻人,有小孩子。他们都在走向他们要去的地方,小孩子要回家,大孩子要回家,年轻人要回家,老年人要回家。说到了这里,你就会知道我要说的话,那就是老子的:“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谓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