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百姓怎么会没钱吃饭呢,这不可能

老百姓怎么会没钱吃饭呢,这不可能

hi,我是胖胖。

最近胖胖刷到了一些统计数据,觉得还算客观。

9月份,鲜菜、猪肉和鲜果价格分别同比上涨了22.9%、16.2%和6.7%,涨幅还在扩大。

其中蔬菜价格竟然涨了23%,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公布出来的数字。

胖胖无聊时刷到几个视频,一哥们花了六块钱买了一小块牛肉,硬是做出了六道菜。

先做了个番茄炖牛腩,剩下的牛肉挑出来加豆皮变成了淮南牛肉汤;

再切片儿炒辣椒做小炒牛肉,牛肉面也不放过;

最后还做了个香菜牛肉、牛肉洋葱馅饼,甚至把馅儿捏成了牛肉丸子。

一块牛肉被反复折腾,真是“满清十大酷刑”全上了,硬生生做出7道菜。

这牛肉到底做错了什么,居然能被“做”成这样!

这种视频最近挺多的,什么“一猪几吃”、“一虾多做”成了热门内容。

那是不是大家都在消费降级了?那这肯定是谣言,对吧?

你看看前几天,一手机发布时排队买手机的队伍,那可是人山人海,还有人加价到五六八万。

虽然胖胖没去旅游,但是胖胖看了一下各种视频,景区可还是挤满了人呢!

所以,老百姓怎么可能没钱吃饭呢?

这显然不可能嘛!

温水煮青蛙,一煮一个不吱声

虽然说不太可能嘛,但是胖胖看到这公布出来的物价涨幅,尤其是这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就有点不敢想象。

你要问这些涨价是怎么来的,我觉得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其实已经让人看到苗头了,但这到底是不是刚刚开始,谁也说不好,对吧?

我们简单算一下,去趟菜市场,买点日常的菜,掏的钱越来越多。

你再摸摸口袋,看看一天赚了多少,再回想一下以前的日子,就能明显感觉到现在物价到底是涨得快还是慢,挺直观的吧?

一般每到年底,涨价潮就开始了,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有点像“温水煮青蛙”那样悄悄爬升。

什么叫温水煮青蛙呢?

今天你买一根黄瓜4块钱,觉得还能接受,明天鸡蛋涨了五毛,你也觉得没啥。

但时间一长,每个月涨一两块,几个月后就翻了一翻。

等你真的感觉到压力,水已经煮开了。

很多人现在都开始体会到这种“隐形”的涨价。

有时候一个月涨几毛钱,短期内你不会觉得什么,可是你把时间拉长看看,这涨价的趋势就非常明显了。

尤其是对那些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老百姓来说,这种价格的变化可真是感同身受,实打实的影响到了生活,对吧?

那面对这不断上涨的物价,老百姓能做啥呢?

毕竟,这可不由我们的个人意志转移,对吧?

你随便去菜市场逛逛,看看菜价涨成什么样,就能一眼看穿当前的生活状态。

再看看最新公布的CPI和PPI数据,CPI同比涨了0.4%,而PPI同比却降了2.8%,环比降了0.6%。

今年以来,CPI一直在小幅上涨,说明消费端的物价持续走高,而生产端的PPI却在下滑,这揭示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虽然需求端价格在上涨,但生产端的供给却依旧过剩,工厂的出厂价提不上来。

这意味着企业不愿意继续扩大生产或投资,大家都在咬牙撑着,熬着,等着对方先倒下。

这种局面下,生产和消费层面的数据几乎没啥动静,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各种花式刺激消费的手段。

胖胖想了一想,看看这个菜价,短短时间里鲜菜价格就涨了23%。

老百姓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收入却不见涨,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那这后果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真到了连菜都吃不起,饭也吃不上的地步,该怎么办呢?

毕竟,口粮才是第一位的。

老百姓可以不买房,但总不能连饭都吃不起吧?

有时候胖胖看看这些数据,就会觉得有点夸张。

物价节节攀升,可要是收入不涨,老百姓的生活压力不就越来越大了吗?

这种不带滤镜的不平衡,才是眼下关乎普通人的日常问题。

适当调整中的人性化

像胖胖前几天买了半边菜花,花了12块钱,才发现有时候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以前胖胖在老家农村的生活还是比较自在的。

有个小菜园,种满了各种应季的蔬菜和水果,完全不用担心买菜的问题。

但那些没有小菜园的家庭呢?

尤其是外出务工的,他们又能怎么办?

钱包就像是被紧紧勒住一样,各种价格一涨,生活压力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其实我们应该从这些冰冷的统计数据之外看到更多东西。

对于普通人来说,物价上涨的影响远不止数字那么简单。

胖胖认为,通货膨胀本身并不全是坏事,适度的通胀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这里的“适度”应该包含更多的科学性和人性化的考量。

老百姓每天都离不开的柴米油盐,这些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调控应该更人性化一些。

特别是在很多人收入没有实质增长的情况下,菜价和肉价依然在不断上涨,那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呢?

胖胖觉得,就是不管是适度的调整,还是对价格的控制,都应该体现出更多的人性。

肉菜价格随便一涨,工资却纹丝不动,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些所谓的“砖家”们,像上次,总爱拿天气或自然灾害当借口,好像涨价总是有理由的。

现实中的问题比这些解释要复杂得多。

有些还会说“谷贱伤农”,但胖胖想说,哪怕谷不贱,农民也照样赚不了多几个钢镚。

就像胖胖家里,虽然说种的释迦果算是比较稀有的,可以卖个好价钱,但普通的蔬菜涨价不过是一斤涨几毛钱,对于一亩三分地,普通作物的农民来说,这点涨幅也不过多出几顿饭钱。

真正的问题,其实都不是“砖家”提到的那些原因,对吧?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最近胖胖发现一个挺好玩的现象,就是自己在家做饭,结果发现比在外头吃也省不了多少钱,甚至有时候还比外面团购的还贵。

你像胖胖前段时间和朋友去吃了一顿团购的潮汕砂锅粥,66块钱的套餐,除了海鲜粥,还配了五个菜。

你仔细一算,每个菜才十块钱左右,而这一桌的蚝烙、蒜香排骨、海鲜粥里的海鲜,加上其他的小菜,算下来真不比自己买菜做饭划算。

胖胖觉得这背后有两个可能,一是很多饭店现在在“卷”,竞争激烈,这家88块几个菜,隔壁另一家66块几个菜,先通过团购把人引进来,然后再从酒水饮料上赚钱。

二是饭店可能有特别的批发渠道,食材成本更低。

反观普通人在家做饭,按现在的菜价,三口之家每天三顿饭,怎么省也得几十块一百块钱,算下来一个月光吃饭就要接近3000块。

如果一家人月收入只有六七千,光吃饭就花一半,那日子还怎么过?更别提其他日常开销,各种学费,各种其他的费用了。

所以胖胖觉得有些“肉喇叭”还总给菜价上涨找理由,胖胖觉得这也挺不地道的。

之前出来解释说,六七月份雨水多,蔬菜产区受影响,价格涨得还能理解,但到了九月份,雨季早就过去了,菜价不仅没回落,反而继续上涨,这就说明问题不简单。

往年夏天菜价虽有波动,但涨幅也没今年这么夸张,没有动辄百分之十几二十的涨幅。

这种情况绝不是天气能完全解释的,背后显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于老百姓来说,蔬菜这些基本民生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收入跟着涨,那物价上涨还没那么可怕。

可如果收入不涨,物价却飞涨,老百姓的生活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那实在没办法,那就只能“天然减肥”了,健康,绿色。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