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十年电视艺术发展述评

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十年电视艺术发展述评

《中国艺术报》2024年10月18日第3版版面图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文化繁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意义,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无愧于时代的、具有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在文艺创作领域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十年来,文艺创作领域成效卓著,电视艺术领域亦当仁不让,以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以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在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精品佳作,有效提升了国内外的传播效果。

十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精品迭出,

生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有效提升了国际传播效果

(一)发挥纪实影像的魅力,生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崭新的、极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于世界而言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尤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寻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以纪实性、人文性、审美性见长的纪录片,为全方位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生动活泼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电视纪录片《航拍中国》《我住江之头》《蔚蓝之境》《同象行》《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荒野至上》《金丝猴王国:勇者的世界》《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我们的国家公园》等作品,借助科学严谨的探索态度、高清唯美的视听技术、鲜活动人的故事化讲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和波澜壮阔。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将自然生物、生态变化与人类生存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人类对自然应有的敬畏与尊重,以此凸显万物共生共荣的美好与珍贵。这些纪录片深刻呼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深融入纪录作品的创作之中,显示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勇气与决心。

电视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记住乡愁》《村庄十年》《我们村》《蔬菜改变中国》《和你在一起》《中国力量》《脱贫大决战——我们的故事》等作品,则将纪录重点放置于乡村振兴,讲述精准扶贫的奋进故事。这些作品不仅细致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新农人的日常生活,还贴心地体察了他们的憧憬、互助与蜕变,反映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电视纪录片《绘制十年》《新丝路上的交响》《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我的青春在丝路》《通向繁荣之路》《共筑未来》等作品,烙印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髓,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影像,很好地向世界回答了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原因。

(二)还原普通人生活的冷暖与质地,谱写时代华彩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十年来,大批反映普通人民生活,关注个体成长起伏、生存体验的纪录片出现于荧屏之中。创作者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所会经历的人生冷暖,并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寓于个体生命长河中的种种微妙的、人类共通的情感借由客观而又真挚的镜头表现出来,传递出浓郁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温度。电视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最后的棒棒》《生门》《我的时代和我》《往事如歌》《中国医生》《小小少年》《你好,儿科医生》《瓜熟蒂落》《我不是笨小孩》《人民的小康》《风起前的蒲公英》《无音之乐》《我和我的故乡》《中国喜事》等作品皆属此类。这些作品的出现,说明了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纪录片正逐步拓展意义建构的领域,尝试回归到社会生活的基本层面,从低处、细微处着手深入记录现实光影,传承并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美学主张。

从微观的角度切入并记录普通人的实际生活和生存境遇,不仅可以使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纪录作品拥有更多趣味感和贴近性,还能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地表达更深层次的主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个人成长”与“时代变迁”的对接,以此让普通人的生活成为折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谱写时代华彩新篇章。

(三)承载中华文明的印记,借助新兴技术手段彰显中国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自然也要坚定中国视角,确认文化的主体性,而这也是中国文艺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存续恒久的根基。

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十年电视艺术发展述评

电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海报

十年来,《河西走廊》《紫禁城》《本草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南宋》《中国》《敦煌:生而传奇》《跟着唐诗去旅行》《如果国宝会说话》《千古风流人物》《“字”从遇见你》《书简阅中国》《风起东方》《何以中国》《定风波》《山海经奇》等电视纪录片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特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断拓展文化表达范畴,并创新文化阐释手段,提升作品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在确定自身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色的同时,这些作品还积极融入更具普适性的人类命题和表达方法,以明确的对话意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大大降低了对外传播时或会产生的文化折扣。

十年来,中国电视剧呼应人民心声,

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加强与改进管理:减量提质,文旅融合,为讲好中国故事铺平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2015年,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对电视剧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量提质是一剂“苦口良药”,为中国从电视剧大国向电视剧强国的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普通物质产品的明显属性,进入电子复制时代的电视剧产品表现更为明显:真正优秀的作品以一当十、历久弥新,而水平低劣的作品百不当一、乏人问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电视剧的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属性越发明显,优秀作品次第涌现。

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十年电视艺术发展述评

电视剧《人世间》海报

中国电视剧的长足发展,还离不开专业精细的产业化运作。故事内容与文旅产业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电视剧的创新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力。事实上,优秀的文艺作品总能深深融入人民的生活,以展现日常生活为强项的电视剧更是如此,更易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蕴。《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人世间》《狂飙》《追光的日子》《去有风的地方》《繁花》《欢迎来到麦乐村》《我的阿勒泰》等电视剧,尤其是《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这两个典型案例,将主人公的事业和生活,人生之中所遭遇的顺境与逆境,寓于成长之路的梦想、期望与失望,以及在与人交往、与时代对话时所产生的热爱与喜悦、遗憾与忧愁,甚至穷其一生所追逐的存在和死亡等问题统统容纳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和人文景观之中,从而引发情感共鸣,促进认知认同。

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十年电视艺术发展述评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海报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极”:以人民为中心,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接连涌现

十年间,基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价值理念,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成就的有目共睹,接连推出了一系列既叫座又叫好的优秀主旋律作品,征服了当下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心。比如电视剧《海棠依旧》《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外交风云》《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山海情》《大山的女儿》《功勋》《大浪淘沙》《理想照耀中国》《问苍茫》《山花烂漫时》等,形成了主旋律作品的又一个创作高潮。从中体现出来的,是创作者与接受者心灵共振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四个自信”在明显提升。从《觉醒年代》到《功勋》再到《山海情》,跨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发愤图强的整个历史,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艺术展现,是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英雄及其坚定信仰做出的艺术的肯定。如果说《觉醒年代》告诉我们,心灵觉醒之后,才能带来民族的觉醒,走上国家独立自主之路;那么《功勋》告诉我们,国家自立之后,只有保持初心、艰苦奋斗,才能带来民族的富强和国家的奋进与奔腾。从《觉醒年代》《山海情》再到《功勋》,这些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作品艺术地串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红色发展主线,启动了电视剧创作生产与传播接受的新时代,并启迪我们向着民族复兴的未来持续奋进奔腾,再创功勋。

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十年电视艺术发展述评

电视剧《觉醒年代》海报

十年间,《平凡的世界》《父母爱情》《鸡毛飞上天》《人世间》《父辈的荣耀》《风吹半夏》《南来北往》《繁花》等年代剧着力将人民美学、生活美学、时代精神勾连起来,从小人物的奋发成长或普通家庭几十年的风雨变化切入,历史变迁中的人情百态、家庭生活中的物转时移,都淋漓尽致地呈现于观众面前,为年代故事赋予了思想的厚度、高度和深度,并使年代剧的时间表达散发出独特的韵味和哲思。

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十年电视艺术发展述评

电视剧《山海情》海报

十年间,大陆的现实题材电视剧继续扎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将镜头向下探、向深探,兼顾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致力呈现多元内容,创新表达形式,从而成为广大观众的“心灵抚慰剂”和“情感调和师”。例如,《都挺好》《安家》《小别离》《小欢喜》《向风而行》《一路朝阳》《理想之城》《小日子》《你比星光美丽》等电视剧,试图穿破现实生活的表象,直击现实生活中的痛点、难点、盲点,从而直抵社会问题的症结,耐人回味又引人深思。同时,一众现实题材剧也不忘释放温暖的社会人情,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电视剧《欢乐颂》《沉默的真相》《烟火人家》《承欢记》《时光正好》等皆是如此。

(三)讲好中国故事的“浪漫极”:以中国文化为核心,仙侠剧与科幻剧热播海内外

十年间,在现实题材剧之外,位于浪漫主义一极的仙侠剧与科幻剧的发展,同样成绩喜人。

中国仙侠剧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是2005年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的热播。“仙剑热”之后,伴随着网络空间的愈发充实和完善,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成为电视剧改编的重要对象。2015年,电视剧《花千骨》的播出引发轰动效应,为广西崇左(长留仙境的拍摄地)的旅游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气象和新机遇。该剧一度弥合了中国影视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借助颇具现代水墨画风的视觉效果,将略带神秘色彩的东方幻想故事钩织成一幅饱含真诚和美感的生命画卷,在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颇受欢迎。英国普罗派乐卫视和法国华人卫视也对该剧进行展播,两家卫视为此还分别开设了“东方剧场”栏目。随后的几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楚乔传》(2017)、《醉玲珑》(2017)、《招摇》(2019)、《宸汐缘》(2019)、《陈情令》(2019)、《琉璃》(2020)、《千古玦尘》(2021)等作品,不仅持续延续着仙侠玄幻类IP改编剧的辉煌,作为外国网友心中独特的“C-Drama”,还肩负着“文化出海”的责任和使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美国视频网站Dramafever播放时便大受欢迎,点击量一度超过同期播出的韩剧《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2022年在优酷和爱奇艺热播的《沉香如屑》《苍兰诀》也纷纷出海。仙侠玄幻作品虽带着神话传说的影子和古代社会的风貌,但张扬和探索着现代个体的精神所需和愿望所归,从而成为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助力着民族文化传播和世界民众的沟通交流。

与电影相比,电视剧本来并非科幻题材的胜地,多年来中国的硬科幻电视剧同样发展缓慢。但2024年播出的真人剧集《三体》,借助原著在国内外的强大影响力,依靠对原著的总体忠实与巧妙转换,大受欢迎,与《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遥相呼应,既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展现出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中国科幻影视作品的异军突起树立了标杆。

十年来,中国电视综艺守正创新,

把握时代脉搏,爆款节目频现

(一)综艺节目紧跟时代议题和社会热点,直面现实问题

有赖于中国电视的基本属性和电视艺术对思想性、艺术性的始终追求,综艺节目若只能为大众带来短暂快乐,则无法长久发展,甚至会引发“泛娱乐化”“超娱乐化”等不良现象。一代有一代之文艺,一代有一代之精神,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受众审美的更迭,综艺节目也应随时、随势而变。

十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综艺领域廓清创作风气,自觉注入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反映着中国电视生态的变化轨迹。许多综艺节目把握时代脉搏,彰显直面现实问题的态度和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选题,对人民所关切、重视的热点问题和引发强烈讨论的议题予以综艺化表达和创新性呈现。例如,《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追星星的人》《种地吧》《五十公里桃花坞》《朋友请听好》《花儿与少年》《快乐再出发》《毛雪汪》等综艺节目,就是在为身处繁忙生活、工作中的人们打造一片心灵的栖息地,这些节目以好友相聚、旅行外出、劳作体验等为创作要点,把现实生活中人们渴望却又难得的部分悉数呈现于荧屏之中,成为加速社会中人们得以休养生息的“精神窗口”。《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令人心动的offer》《初入职场的我们》《闪闪发光的你》《我们恋爱吧》《半熟恋人》《心动的信号》《怦然再心动》等综艺节目,深入现代都市男女的生活、求职、婚恋等各个角落,以小见大,利用体验、记录、观察、讨论等综艺呈现方法,从他们的成长境遇和生活状态中挖掘共情点,引发大众思考和共鸣。《跨界喜剧王》《欢乐喜剧人》《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喜人奇妙夜》《喜剧之王单口季》《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等喜剧类综艺节目,则是利用幽默、滑稽等接地气又不失高度和深度的表现方式,带领观众贴近生活里的种种现实问题和难题,如家庭矛盾、职场竞争、人际关系、成长遭遇等,藏在“笑点”背后的其实是时代浪潮中的“热点”,是对平凡日常细腻观察与深刻反思后的艺术化呈现。

(二)“综N代”不断迭代更新,成为行业精细化运营的主流

十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越来越多深切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并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熔为一炉的“综N代”相继涌现。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更新着制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综N代”示范性、规模性渐显,由此带来的关注度和用户黏性,则见证着这些节目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或者说,综艺行业对“综N代”的有意孵化,体现了从业者的产业思维与服务意识。近几年,《妻子的浪漫旅行》《花儿与少年》《哈哈哈哈哈》《极限挑战》《天赐的声音》《这!就是街舞》《王牌对王牌》《火星情报局》《声生不息》《无限超越班》《密室大逃脱》等综艺节目持续发力延展生命周期,不断根据时代审美需求更新创作思路、制作方法,每季皆有新主题、新样貌,以此不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民,强化综艺节目的陪伴感、亲近感,深入培养观众的“约会意识”,还能全方位、多层次带动频道、平台向前一步发展。此外,曾引发轰动效应的《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哥哥》等综艺节目,经过长时间发展虽然皆已更新换代,甚至在节目名称上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但都见证了这些节目应时代潮流、科技发展而革新的毅力和决心。无疑,“综N代”经过时间的淘洗与淬炼所沉淀出的气质和品质,为中国综艺节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显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意识、前沿意识、精品意识,已成为行业精细化运营的主流。

(三)文化气质延展综艺内涵,重视情绪价值与思想共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综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使其拥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气质,还催生着中国综艺不断筑牢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明确自身优势和问题,以此为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努力。十年来,在讲话精神、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非遗里的中国》《国风超有戏》《中国家宴》等大批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为大陆电视文艺界带来了一抹清新的风气,还体现了行业内外对影视文化理念的新认知,即从“借鉴他人”到“创造自己”。其实,这并非文化类综艺节目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电视的舞台上,像早期的《开卷八分钟》《百家讲坛》等都属于此类节目。但较之以往,近年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内容选择、表达形式、视听呈现、传播渠道等方面更显多元化、现代化,文化类型更为垂直细分,以此不断拓展文化内涵,凸显节目的趣味性,放大观众的参与感,让更多人愿意主动了解中华文化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十年电视艺术发展述评

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海报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表现主体,坚持文化性和综艺性并重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至今,不仅没有表现出颓势和劣势,反而不断创新话语体系,积极提升艺术品格,成为中国综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拓宽了综艺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重要载体。此外,中华文化还对许多娱乐性、消遣性较强的综艺节目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气度,以此促进此类节目与时俱进,展现别样风姿。比如《乘风2024》,除了一如既往地展现女性风采,表达她们不畏挑战、敢于追梦、勇于改变的力与美,还尝试在每一场公演中融入诗词、戏剧、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传统文化元素,并且将惊蛰、夏至、立秋、白露、大雪5个标志性的中国节气融入公演中,从而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诗情画意的舞台世界,领略东方美学的独到意境。此外,节目还积极拓展国际视角,邀请法国、泰国、俄罗斯、越南等不同国家的“姐姐”参与到节目中来,借着诸多细节体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在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也引发了思想的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形态,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和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电视艺术繁荣发展的新格局构建。我们期待着中国的电视艺术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之下,昂首阔步,继续前进,推出更多以人民为中心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李胜利 张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