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8岁上北大24岁葬于八宝山,靠卖米走向世界的才女,结局让人惋惜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YY

她曾靠《卖米》一文感动无数人,获得一等奖。

却在领奖的前一年因白血病去世。

天妒英才,让一代才子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离世。

2003年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出现在她的哀悼会上,恸哭的介绍这位才子艰苦又努力的生平。

张培祥短暂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小荷才露尖尖角

是谁的青春如此耀眼?

1997年,18岁的张培祥带着全家凑出来的1000元家当来到了北京。

她站在北京大学的门口,满怀希望的憧憬未来。

张培祥从小热爱读书,在大学里她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

四年间,她在满是精英的法学院里从500人中脱颖而出,考出第九名的好成绩。

也许有人会嘲笑第九名有什么好说的。

但你们不知道的是她一路走来的经历有多“丰富”。

心酸的上学路

张培祥,1979年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贫苦家庭,

她的父亲常年生病,母亲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一只手几乎瘫痪,还被切掉乳腺。

她还有个弟弟,她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与众不同”。

小的时候她的父母没钱供她读书,她只能跟随母亲到农田劳作。

种过田都该了解其中的辛苦。

人们要顶着炎热的太阳到田里耕作浇水,冬天又要抵御严寒。

她曾看到同龄人背着书包去上学,她心生向往,询问父亲自己能不能去上学。

但是她的家庭条件不允许,张培祥就这样失望的走过了几个春秋。

终于在6岁那年,她迎来一个好消息。

她终于可以上学了,于是她在学校里她认真读书,过得很开心。

但是10岁那年,她又差点辍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的负担逐渐加重,已经负担不起张培祥的学费了。

她的家人准备让她辍学,张培祥看到自己即将被迫放弃热爱的书本,难过极了。

峰回路转必有路,她的姑姑出现了。

姑姑姑父心疼年幼的她,看到她有读书的天赋,便同她的父母沟通想将她带走继续读书。

父母也知道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便让女儿跟着他们走了。

张培祥就这样来到泗汾双塘小学读书。

她抓住机会,比以前更加努力的读书,1991年,她以全校第一考入醴陵一中。

但苦难似乎专挑苦难人。

高二那年,她的父母终于负担不起学费,张培祥也知道自己再读书会将体弱多病的父母拖死。

她含泪告别学校,南下打工。

好在罗校长在听到她的事情后,感动的说自己还没遇到如此优秀的学生。

便花费四个月找到她,免除了她的一切费用“请”她继续上学。

张培祥感激不尽,努力读书,也不负众望的在一年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的法学院。

家里人为她感到骄傲自豪,同时又为她付出的努力感到心酸。

但当务之急是要筹备好张培祥的学费。

他们一家东拼西凑,最终筹集了1000元,她就这样带着全部家当来到了北大。

在这里她开启了新的生活。

风华正茂

张培祥在北大拼命读书。

她所在的法学院人才济济,而法学需要学习和背诵大量东西,所以她常常在图书馆呆到很晚。

此外她的家境贫寒,当时的1000元已经将家里的积蓄花的差不多了。

但她并不打算伸手问父母要钱,而是决定自己想办法。

大学里有奖学金,所以她努力学习并多次获得奖学金,缓解了资金压力。

上天还算眷顾她,毕业后她顺利在本校攻读硕士。

张培祥并不是死读书的人,她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

她喜欢下棋,还自己成立了一个棋社。

她还喜欢读书写作,便经常到北京电视台帮忙写剧本、做策划。

同时她还自己研究翻译和创作。

这位明珠发出的耀眼光芒吸引到很多人。

2003年老家湖南卫视推出了《新青年》栏目,她很幸运进入里面并协助策划。

她在这档栏目里大展身手,并担任嘉宾主持,收获了可观的收视率。

张培祥的成就不仅仅就这些。

她从小阅读大量书籍,有喜爱写作,已经拥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她在北大的未名BBS网站上化名flyingflower,中译“飞花”,为大家呈现众多精彩的文章。

剧作《大话红楼》风靡全国高校,无数人化身为“飞花”的粉丝。

她还写下《飞花读书笔记》《红楼十日谈》等多部文集。

张培祥在中文写作上创下如此成就,她的外文翻译也不甘示弱。

由她翻译的《你想你的狗一样快乐吗?》等外国著作更是被著名出版社出版发行。

但最著名的当属她写的纪实文学《卖米》。

这里面的“琼宝”就是以张培祥自己为原型写的。

里面记述了她在小时候陪母亲上街卖米,与买米贩子讲价的片段。

他们要担着辛苦种来的大米去赶场,一共两担,一担80多斤,一担60多斤。

琼宝心疼母亲想担重担,但母亲不让,自己担着重担走出门。

琼宝连忙跟上,两人就就这样顶着大太阳出门。

在集市上有很多卖米的,都在等着米贩子来收购。

她家的大米很好,按理说能买个不错的价格,但是米贩子却是个黑心的,非要低价。

两人就这样拉扯,米贩子气急败坏的走了,但母亲也没落得个好。

她一心想卖个好价格,但等到最后也没卖出去,只能担着重新走回去。

琼宝也好心办了坏事,撒了些米被母亲骂败家女。

回到家母亲气哭了,而琼宝则是累坏了睡着了。

这篇文章发出后引起很多学子的共鸣,他们大多也是家境贫寒,过着苦日子。

而张培祥也是凭借这篇文章拿下一等奖。

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走,但命运总会突然给人当头一棒。

天妒英才

2003年,“非典”肆虐大地,很多人因此丧命。

张培祥在刚开始发现自己经常头晕气喘,不舒服,身上也起了红点。

但她并没在意,只当普通的小病,但后来病情愈发严重,她在同学的陪同下来到医院。

惊天噩耗,她被诊断为白血病。

看到这个结果的张培祥内心难过极了,她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要离开了。

但她不想父母担心,便隐瞒了事情真相。

期间她回家看望父母,她的家人发现她生病了,但不知道是白血病,直到隐藏不了才知道。

生病的她很坚强,面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同学老师只是笑脸相迎,表示自己乐观面对。

但她毕竟是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常常躲在被子里哭。

很多人了解她家境贫寒,便自发的为她捐款,希望能挽救她的生命。

但天不如人意,张培祥的病治不好了,她终于绝望了。

2003年8月27日,她还是走了,生命定格在24岁,为我们留下了她的作品。

张培祥的短暂的一生充满波澜,有喜有悲。

她在走之前说将自己的骨灰分成两份,一份回归家乡,一份留在北大。

张培祥的父母带着他的骨灰回到家乡安葬。

9月2日的北大格外沉默,很多学子都去了八宝山。

央视的撒贝宁也来了,他在八宝山的菊厅亲自主持张培祥的哀悼会,恸哭地讲述她的生平。

自发而来的学子老师等人听了都悄然泪下,对这个风华正茂的才女感到惋惜,不舍。

次年属于她的颁奖礼上,人们也是一片沉默,感叹世事无常。

张培祥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她的作品也被收录到语文教材书中,让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结语:

生活充满坎坷,磨砺我们成长。

我们要努力生活,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张培祥个人资料
北大才女作文《卖米》为什么刷屏 中国青年网2018-05-30 09:07
北大才女《卖米》写哭整个朋友圈,但你们知道她是怎样一个人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2018-05-30 07:40
《卖米》背后的故事——来自《卖米》作者故乡的寻访 新华网2018-06-01 00:46
北大才女张培祥作品 生在普通农村家庭坚持打工养家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8-05-31 11:0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