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粟裕点名批评一位红军军团政委,蛮横瞎指挥,此人后来如何?

作者:文史茶馆2018

苏玉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将军,也是一个非常慷慨正直的人。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他被建议讲述他当年的故事。苏瑜不愿意在彭德怀被人批评,他是个好人。

但在公开发表的个人回忆录中,苏瑜挑出一位红军高级将领进行批评,并一再挑出他进行批评,毫不留情。谁是将军?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他叫勒少华,浙江镇海人,早年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参加过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具有傲人的革命资历。革命失败后,勒少华被党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到上海,到中央工作。

粟裕点名批评一位红军军团政委,蛮横瞎指挥,此人后来如何?

(寻找怀州、乐少华)

1932年,勒少华来到中央苏维埃地区。和他一样,凭借在中央机关工作的经验,也从苏联回国学习,来到红军部队,革命的起点非常高,勒少华曾担任中国革命军委总书记、红十五军副政治委员会总书记, 政治委员会,以及红七军事政治委员会和其他职位。

勒少华曾在红五军任职,红三军历任高级领导职务,1933年秋,乐少华调入红七军政委。红七军参谋长是苏瑜。苏瑜既没有在中央工作的经验,也没有涉外生活的经验,但他有很多实践经验。

苏瑜和乐少华,都在同一军团,都是军团的首领,他们合作得怎么样?很差。比素玉大四岁的勒少华深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更换了红七军的几名干部。

有一次,红七军奉命封堵国民党的李墨玉部,消灭了一些敌人,苏羽匆匆赶到前线,请说明是否继续追击。当时,军队首脑许怀洲先生和政治委员会勒少华正坐在一根木头上。

"找淮洲说,好,追吧。乐少华没有说,苏瑜以为自己也同意了,转身去,军事紧急,一会儿也耽搁了。没想到,乐少华突然跳了起来,对苏瑜大吼大叫,你给我站起来,回来,政治委员会制度不想要?

粟裕点名批评一位红军军团政委,蛮横瞎指挥,此人后来如何?

乐少华也骂了脏话。这是对他的革命同志的极大不尊重。他不同意军队首脑的意见,也不赞成追捕。苏瑜不得不停止追击。事后,中央政府问为什么不追究,勒少华无言以对,从此盯上了苏瑜,给了他一顶"反政治制度"的大帽子,限制和监视苏瑜的行为。

苏瑜是这样,军队首领寻找淮州也是这样。勒少华第一次来到红七军,大家开会欢迎他,请他报案。这时,苏玉从前线回来,寻找怀洲出来,苏玉打了个招呼,说了几句话。乐少华居然在台上骂骂,我在做报告,哪一个在说话?

1934年,红军第7军奉命组建北向抗日先遣队,苏玉错过了长征。部队要执行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但团长却并不安宁。政治委员会勒少华和中央的代表掌握着权力,寻求淮州的军队首脑没有实权,苏玉的参谋长也没有什么发言权。

乐少华既没有实战经验,也武断,打表骂,滥用政委最后决定,不懂军方盲目指挥,不听不同意见,很不尊重军首长找淮州,几乎每天都在争吵寻找淮州, 导致军团指挥系统瘫痪,给部队造成重大损失。

那么,这个乐少花怎么了呢?

粟裕点名批评一位红军军团政委,蛮横瞎指挥,此人后来如何?

(左二为乐少华)

淮玉山失败后,乐少华和苏禹等人一起爆发,形成了渐进的分裂。苏瑜担任师长,勒少华担任政委。乐少华在战斗中负伤,很快离开了军队,秘密返回家乡浙江省休养。

1936年,伤员勒少华迁至延安,恢复了党组织关系,担任中央组织部干部科长。胜利后,勒少华前往东北,担任东北军区军工厂厂长。他是战争中的局外人,从事后勤、武器方面他是局内人,为东北战场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勒少华留在东北军区,担任军工部部长,作为志愿军后方的后勤补给基地,大力支持对美朝战争。1952年,在全国三反运动期间,勒少华被错误地怀疑有无法无天的问题,以49岁高龄去世。1980年,乐少华被转发。

乐少华的妻子是蒲代英,蒲代英有个妹妹叫蒲炯莹,蒲炯莹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名字叫卓琳,也就是邓小平的妻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勒少华和邓小平是有联系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