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高”项目乱局扫描:“攀高峰”背后的路径依赖

作者:第一财经

进入"十四五"规划,一些地方违规迅速上来,抢"二高"(高能耗、高排放)项目,未获批建的问题突出。

第二轮第三、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发现,一些地方还存在传统的路径依赖,不仅对现有的"两高"项目,也为"合规"做出改变,打"扫球"。

多地"两高"项目违法问题突出

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查组10月26日通知湖北省督察发现,黄石市扬信县大冶市部分工业园区盲目上"两高"项目,部分项目未获批建设,煤炭消耗置换工作不真实。

据检测组介绍,截至2021年1月,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通过省级节能审查的三个"二高"项目,新能源消费量已达87.6万吨标准煤,占湖北省"十四五"能源指标的73%。对此,湖北省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全市牢牢把控其他高能项目。但自2021年2月以来,园区已组织并申报了5个"两高"项目,其中一个已获得省有关部门批准,涉及新能源消费10.7万吨标准煤,列入节能审查前论证四项,涉及新能源消费202.9万吨标准煤。

国家有关部门节能审查办法要求,不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者节能审查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要求节能审查机关在事件发生后加强监督,监督检查节能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

但检查人员发现,位于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和大冶市陵城工业园的八个"二高"项目并未全面启动,相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地方当局默许了一些企业长期违规建设。湖北鹏程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年产100万吨节能环保钙工业项目,2020年8月开工建设,未经节能审查,经国家有关部门点名后,直到2021年7月才停工, 有限公司制氧项目因不符合黄石新港(物流)产业园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于2021年7月被从园区项目记录中撤销,但2021年9月巡检组现场检查发现,该项目的建设仍在继续,已接近完成。

“两高”项目乱局扫描:“攀高峰”背后的路径依赖
“两高”项目乱局扫描:“攀高峰”背后的路径依赖

检查人员发现,大冶市凌城工业园年产30万吨球墨铸铁管项目未经节能审查于2019年3月开工,于2021年7月投产。大冶市有关部门既没有按照超过能源消耗总量的非法"两高"项目的要求进行能源消耗置换,也没有将其纳入"十四五"新能源消费项目管理,只有在评估并确定其能效水平后,才认为已经完成整改,允许项目建设和生产。

9月27日,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查组通报,广东省云浮市"两高"项目治理不善、企业未批复一期建设、非法使用能源等问题凸显,能耗双重控制形势严重。

检查组介绍,2020年,云浮市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二高"企业,其中17家因生产超负荷导致能耗过高,近60%的企业有违法用能行为,能耗超过65.3万吨标准煤,超过47%的获批能耗。2021年上半年,全市存量"两高"企业能耗持续同比增长23万吨,接近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5万吨的控制目标。

吉林省辽源市还存在能源消耗弱双控、"二高"工程违法问题突出的局面。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视察组通报,在全国和省内多次要求进一步减量化"两高"工程,辽源市于2021年3月向全省申报的14个"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投入生产,共设计煤炭新能源消费标准331万吨。

当地一些部门违法,盲目上马"二高"工程

这些"双高"项目只是"冰山一角"。

国家发改委8月新闻发布会披露,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等9个省(区)的能源强度没有同比下降或上升,而10个省份则没有达到降低能源强度的进度要求。

这背后,是一些地方部门违法,盲目上马"二高"工程。

26日,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第五届生态环保督查组通报称,四川省督查发现乐山市陶瓷等行业发展盲目,缺乏监督管理,项目节能审查不严格,高能耗和高排放项目规划建设控制不到位。

检查人员发现,乐山市对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对控制缺乏了解,控制不严,既没有主动采取同量、降低能耗的控制措施,也没有获得项目节能审查意见,默许了永祥有限公司离子膜烧碱、PVC项目等高能项目擅自施工, 未获批准先建问题突出。2019年9月,峨眉山市乐山市有关部门未认真检查,越权向四川峨眉山库乐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20万吨/年钙产品升级改造项目节能报告下达审查意见,导致项目违规上马。

9月17日,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组通报,在部署前夕,吉林省能源局、省发改委对吉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炼焦项目补充煤炭替代方案、节能复核意见等相关程序。但督察发现,辽源市政府上报的煤炭替代计划显然不属实,建议调整某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炭消费统计数据,实现4356万吨煤炭消费量置换,其实企业每年的煤炭消费量并没有减少,纯粹是"数字化置换"。

“两高”项目乱局扫描:“攀高峰”背后的路径依赖

今年4月,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第五届生态环保督查组通报,在河南省安阳市,鞍钢在2018年和2019年已将炼钢产能200万吨调往周口市,同时关闭4.3米焦炉共计180万吨/年炼焦能力。2020年10月,安阳市申请将鞍钢焦化产能目标保留在当地,以更换新的焦化产能。

在请求尚未获批的情况下,安阳市擅自转让周口的180万吨焦化产能作为抵消,当地应完成20%的产能削减目标,其余480万吨焦化产能为其他三家企业新增焦化产能指标。截至检查,三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建成四座焦炉,四座在建,总产能为480万吨/年。

周口市承接鞍钢调运能力指标的新建168万吨/年焦化项目也已由当地发改委备案,进入招标程序。由此可见,一钢180万吨的焦化能力出现了"一女两婚"的现象。

今年7月,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组通报称,山西省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两高"项目抱负强烈,能耗"双控"抓手不紧。全省计划启动178个"两高"项目,预计能耗5942万吨标准煤,大幅突破"十四五"新能源空间。

检查人员发现,山西178个项目中,有101个在建或正在建设中,其中72个未完工,占71.3%的比例很高。非电煤工作对焦化行业"开一边",全省炼焦行业2020年煤炭消费量突破1.3亿吨。

碳峰不是攀登高峰,争夺空间

"如果任由'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后果严重,将直接影响碳峰的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碧菊说。

“两高”项目乱局扫描:“攀高峰”背后的路径依赖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落实区域减排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两高"项目应当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到峰值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的要求, 以及批准环评文件的原则。

《指导意见》明确,新建"两高"项目应当按照《关于加强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区域减排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按照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配套区域污染物减排方案,对污染物采取有效的区域减排措施, 并释放足够的环境容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王金南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所副院长闫刚近日联合写道:"在调查中,很多地方认为,到2030年,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继续大幅增加, 甚至在'高碳'轨道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攀登碳排放的'新高峰',达到'新高峰',再考虑下降。"

"地方是负责落实国家碳峰任务的主体。王金南和闫刚在上述文章中表示,"十四五"新建高碳项目,其排放将持续到2050年左右,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将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要压缩未来20~30年的低碳技术发展空间。

王金南表示,工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因此尽快实现重点产业并迅速跨越平台期是确保国家到2030年达到峰值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潘家华也表示,碳峰不是攀登高峰,不是争夺空间、触摸高峰,而是要削减高峰、压力峰值、拉峰水平,才能迈向净零碳,"实现碳峰不容上当受骗,谨防误导, 实现零碳能源,没有捷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