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作者:南方都市报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岭南艺术大家 第三期

广州市白云区运城西路以东,一座具有岭南风情的现代建筑崭露头角,吸引了媒体和市民的关注。这是广东省画院的新址,去年年底刚刚完工。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作为在民族艺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机构,拥有60年历史的广东美术学院迎来了新的起点。新址建成后不久,记者来到全新的广东画院大楼,拜访了学院院长、画家林澜,这些天来,正好赶上新址的开业,她前后忙得不可开交,前后都来参观人群。记者坐下前的第一分钟,刚放下手头的工作,抽了一口烟喝了一口热茶。

她的办公室简单而质朴,配有电脑桌,装满图片的书架和几乎占据了所有房间空间的木制桌子。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林蓝

曾经接触过林澜的人,大概都会被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她的声音温柔朴素,黑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眉毛总是给人一种笑脸般的亲密感。

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林澜说,广东画院新址项目早在2005年,就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完成,经过几位院长,而他只是"跑了最后一米,100米不算"。

采访当天,开幕式展览"广东省美术学院展览会"正在展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新展厅的空间极其开放,全有9600平展区,60年300幅代表画作全展,包括关山月亮、方人民定、王兆民、胡一川、李雄才、赖少奇等台南著名画派。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众所周知,林岚的父亲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她出生在一个"画画"家庭,家里十八个人都在画画。看着父母日复一日"工作"的画像,临沂父亲的画长大了,林澜对国画自然熟悉而亲切。后来,她自然被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录取。然而,埋在书本里太久了,也恰逢90年代的改革开放潮,林澜的心开始浮现出"想为社会做点什么"的想法。

带着这个理念,在研究生院,她跟随中国公共艺术的创始人、教育家袁云浮先生学习壁画,并四次到敦煌学习敦煌的各种重彩绘画方法。"袁先生的态度特别开放和包容,所以选择袁先生是希望能从他身上学到他是个好人。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梦想。澳门.1999" 林兰 211x171cm 纸基彩色 2019

在学习了壁画、设计和公共艺术之后,她走过了看似"加入WTO"的历程,从未放弃对中国画的热爱。她回归纯画,对当代水墨的研究越来越精细。

不是因为家庭的方便,对于林澜来说,中国画是她的第一颗心。从事了10到20年的壁画和公共艺术,也几乎离不开国画,"我是用中国画的根基,让它适应不同的环境,所以它没有改变,而是不断丰富。"

她承认,与自己的人生道路相比,父母纯粹专注于绘画。"从小,你就能感受到艺术对一个人的意义,艺术是你可以毫无遗憾地投入到生活中的东西。

她学习和教学,创作绘画,似乎从未离开过学校,在担任广东美术学院院长之前,她沉浸在广州美术学院多年,在那里她担任教学职位。现在新建的"大楼"是她今天工作的重点。

"16米长的卷子,我们画了118天。站在巨著《南方之风》前,林澜向记者介绍了广东画院集体创作。2020年,围绕特区成立40周年的庆祝活动,广东省画院全身心投入到大规模的集体创作中,邀请了深圳、汕头、珠海、澳门四位美国协会会长、全屋中国画家和22位中国青年画家完成这一巨著。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原来画家中年龄最大的是澳门美国协会的李英,出生于1949年,而最小的出生于1989年,年龄跨度为40岁。"这就是我们一百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林澜看来,广东画院有责任围绕建党百年等国家伟大历史主题进行集体艺术创作。她认为,个人创作的个性很重要,但大创作的运用无疑会让艺术家的自我变得更大一点。站在历史的节点上,艺术家也有义务写这个时代,"任何时代的艺术家都必须有这个写史诗的野心。""

面试:

生活选择"被爱,有能力,需要"

南都:你研究过壁画,做过设计,做过公共艺术,回想起来,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林澜:从青春到老年,似乎是一个从复杂到专注的过程。我自己原来学了很久就是壁画专业,大概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这个公共艺术设计,也想找一些属于自己的,为社会找一个有行动感,不想做一个藏在书里的学生。

其实也与社会环境有关。20世纪90年代初,广东改革开放最火热的时候,设计玫瑰,社会兴起,到处都是非常旺盛的外表,我想,家里已经有18个人在画画了,记得我去广州美术学院60周年校庆,想把孩子请带进家庭, 但是因为家里都是画画,父母、叔叔、表兄弟什么的都是老师和姐妹,都去上学庆祝,找不到人帮我带孩子,最后,你只能把孩子送到朋友家。也因为在这样的家庭里,我经常想,我能做点别的事情吗,与社会有关的事情?因此,研究生们想测试壁画专业。

其实,壁画不仅仅是一门墙面艺术,更是一大片空间的艺术,随着学习壁画的经验回到绘画本身,它会让你的自我相对宽广,相对较少的偏见,相对平静,所以有时候职业营养不同,最后回到专业上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南都:你从袁云浮先生那里学习壁画家?

林澜:是的,袁云浮先生有一个特别开放和包容的观点,他为首都国际机场创作的壁画,就是用油画布作为底色,用丙烯涂上浓重色彩的方式,既有重彩绘画效果,又易于清洗,在清漆上可以直接用水擦拭干净。当时,我选择了袁云浮先生,也希望能从他身上学到一件对人类艺术有好处的事情。在他的指导下,我独自一人去了敦煌四次。

南都:你终于专攻中国画,并把它作为毕生的艺术追求。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否更大?

林澜:我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画画,但这也是我的第一颗心。我的本科是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那些年的学习中也深深培养了自己对宋画的热爱,不断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第一,也是最有营养的。

其实,学习壁画和中国画是密不可分的,然后我从事了10到20年的壁画和公共艺术创作,也几乎离不开中国画,我用的是中国画的基础,让它适应不同的环境,所以它没有改变,而是不断丰富。

从尝试不同的科目,不同的专业,现在专注于你的青春,你会慢慢找出你最擅长哪一个。杨振宁先生说,第一,要从事你真正热爱的事情,其次,你热爱的事情不一定是你能做什么的,所以先选择我爱,再选择我。但"我爱,我能"或许无法生存,但也要选择大学毕业20年后的社会需要,你的人生选择要考虑这些几点。也就是说,要考虑"爱、能、社会需求",这一次将是最后一个你。所以我认为从青春到中年,从这种复杂的尝试,慢慢变成非常简单的焦点,我觉得这个过程肯定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南都:这些年来,你关心"艺术II"这个标签吗?

林兰:别在意,这个标签是真的(笑)。其实,我的父母是同学,他们是一辈子的简单。如果你曾经尝试过一些复杂的东西,他们一生都专注于画一些东西。我从小就被这件事和他们的态度所感动。

我认识很多临沂我父亲的画,我也去过,在我父母的画考前附上,相当于从附属到大学里他们就是我的"兄妹"。我从小在他们身上就能感受到艺术对一个人的意义,艺术就是你可以投资一辈子不知悔改的事情。

说实话,我觉得画画的有意思,不是因为家庭的方便,而是真正因为老一辈人的工作态度,那种投入状态,让我们下一代觉得:啊,这东西值得一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二代"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南都:在父母的光环下,会感到有些压力吗?

林兰:没有。我父亲有一个最喜欢的印章,叫《平凡的心》,他说,画这个东西它没有先,只有唯一:"红是唯一,绿色是唯一,没有先。"他崇拜唯一的,美丽的和唯一的共同点。他认为,画这东西是你每天做的事情,可能是别人觉得你很寂寞,很辛苦,但这是每天的劳动,靠着几千天的辛勤积累,而积累是你的"唯一"。比如,"美"是他唯一的,很多人说美是出了路,但他觉得美才是他唯一的。我父亲从小就这样教我,他对我说,你只需要"唯一"做你自己的。

南都:你认为你的父母为你创造的家庭氛围是什么,他们在艺术上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林岚: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他们灌输给我什么经验,我只是每天看着他们,每天当窗帘很亮,窗帘还是背光的时候,他们站起来画在那里,那两个身影留在我的脑海里。我们家也从不过节,一年365天的时候就是吃饭、画画,充其量就是在春节那天会看到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年中唯一一次,坐在一起几个小时。

我母亲写了一篇文章,回忆起她几十年来的绘画方式。他们给我的影响,是做艺术还是要有这样的工艺态度。艺术有"艺术"的部分,也有"艺术"的部分,认为"艺术"这部分需要继续用"工匠"这样的态度来提炼它。因为我觉得他们一直用这样一种正常、勤奋的态度来对待绘画。所以真的,你说有任何压力,你真的没有,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给它,他们只是把它当作他们唯一想做的事情,他们能做什么,唯一这样的事情。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艺术创作有挑战乐趣和惊喜的极限"

南都:你现在的创作状态如何?

林澜:现在的创作状态比以前越来越专业化。当我在2018年来到学院时,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它是一个纯粹有创意的机构,24小时创作是它的一部分。如果我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创作是为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让我更好地教人,那么现在我觉得创作是他们的工作,它会让你更加专注。

南都:你现在负责广东省绘画学院,有行政工作要做,也有个人创作,你看重自己的身份?

林澜:我这么理解行政工作:我们说人事,无非是"好人,好事",二是第一个前提,这件事要做好,人才能管好。那么,这上面就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共同的理想。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个人都是聪明人,一切都很重要,如果这些聪明人专注于重要的事情,那就需要一个非常高的理想,因为画房这个地方,我们都带着一个非常高的理想,不服从某个人一定的组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了达到鳗鱼和大我的统一。重要的是能够有一个更高的艺术理想,在这个时候把每个人都聚集在一起。作为一名画家,我知道画家喜欢什么和想要什么,我认为我喜欢的是其他画家喜欢什么,这就是我管理它的方式。

所以行政工作和艺术创作,真的不矛盾,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真正在一起,找到自己的艺术不断提高的可能性,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南都:你如何理解该机构在艺术界的作用及其社会功能?

林岚:其实,书院的机构早在南宋时期,宋代的许多精品画都是在宫廷画房里。让我们明确一点,首先要有领导重视,要给画家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才能想出一个精雕细琢的画院制度,自南宋以来就是这样一个体系。

而且,集体创造必须是学院的创造。美术学院作为一个教育单位,负有教育的责任,美国艺术与文学协会有组织艺术活动的功能,但只有绘画学院才是纯粹的创作,它是创作机构,画家在这里24小时做这件事,有可能组织画家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创作, 一组炙手可热的长期专注,不断细化,这种创意模式只能出现在演播室里。

所以接下来,党的百年、"双区"建设、广州200城市联动、广州"、"老城新活力"等重大主题,我们将围绕这个国家和我省的重大历史主题进行集体创作。

南都:说到集体创作,去年为庆祝特别行政区大规模创作40周年的《南国之风》也出现在本次展览中,对于画家来说,这种集体命题创作是怎样的体验?

林岚:这16米长的卷,我们画了118天,在这一百天里我们一群人都在做这个东西。很多画家说,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许过去的个人创作,有个性展示的空间,大型创作有一个重大主题,要求严格,有很多历史事件的组织、放映,有这么多的眼光在审视你,画家会比较有限,但达芬奇说: "动力是在约束中产生的",没有难度,因为有限制来挑战乐趣和惊喜。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南国风" 300cm x 1600cm

整幅画的构图,以四个特别行政区的行政布局为面,以港珠澳大桥为线,以四个特别行政区40年建设成果为底,有盐田港、腾讯、华为、华大基因、珠海歌剧院等,中间改革开放的昔日海石。此外,还有汕头北回程纪念碑、古风俗、厦门鼓浪屿、集美村...我们要反思的是,改革开放的成就不仅仅是这40年的事情,更是这里百余年人们血埋的基因,100年前我们的祖先一直面大海,向世界开放。

有了这座建筑,就会有"大工作"和"每个人"。

岭南艺术大家林蓝:以匠人态度亲近艺术,书写时代史诗

广东省绘画学会(新址)

南都:我们看到广东美术学院的新楼非常漂亮,拥有如此大的空间和这么好的硬件条件,我们期待它能给我们带来广东艺术界的什么提升?

林澜:梅伟先生说过,在动荡的时代,我们不需要建筑,我们只需要大师,因为大师是我们的精神灵魂。我认为在新时代的中国,"建筑"和"主人"是相辅相成的,现在我们有了建筑,当然,建筑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可能是展厅、恒温恒湿、安防系统的优化。有了这个硬件的搭建,我觉得有三件事要做,就是做一个"大工作,大家,大活动"。

所谓"大工作",不只是一两个。只有一两个叫"惊喜",也叫"天赋",但真的可以用一辈子写出自己的艺术格子,张章有分量,我们可以称之为"大家"。

有了"大工作,大家"之后,我们就要搞"大活动"。

广东人的精神好在"敏感行",但存在着缺乏,或者说"用文字",缺乏总结梳理、研究和传播。事情已经做完了,但这件事究竟是如何发酵成一个更有意义、更可持续、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等等,在广东可能更缺乏。所以我想借用一些重大的艺术活动,我们的广东艺术杰作,我们散开。

比如让一些国家级奖项落户广东,比如国花鸟画奖。因为广东是花鸟大省,四季常青,花儿郁郁葱葱,我们有带汉画的汉画,有汉字、山水、花鸟,如果在三个分支中我们去塑造一幅花鸟画,国家级、永久奖是可能的。我希望能够利用这些大规模的艺术活动,让广东美术学院的"金色招牌"产生辐射效果。

南都:其实培养年轻艺术家也是作为绘画学院的责任,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林岚:我们要做一个"老中青年推培计划",利用画院的旧址,建设广东画院的研究项目,因为藏画在那里,老绅士的工作室也在那里,所以老址有我们建立学院最有利的条件。我们希望汇聚粤港澳画界的老一辈艺术,聚集10-20名能代表广东艺术的人,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广泛传播,锻造广东艺术的艺术巅峰。

对于工作画家来说,正是年轻、中年人有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如果年轻画家是一条河流,老一辈是一幅江与海的画,那么如何让小溪倾泻大海呢?这条路是怎样的?我想这是我们广东画院在工作画家需要思考的,不要"小镇是安",不要"小富能",既然我们从事过这个事业,肯定是带着很高的理想来的。为了这个理想,还是要继续锻造自己。所以对于在职的画家,我们实行了"海内外学习计划",可以提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写出自己的学习方案,我们用自己的尺子来衡量自己,用自己的标准来审校自己,因为每个艺术家都有不同的个性。当然,现在疫情影响了海外留学,但无论如何,自学是必须做的。

对于青年画家,我们把原来广东青年绘画学院改成了广东美术学院的学术项目,以项目的形式发掘广东优秀青年作家,有了重大比赛、重大项目、重要奖项,我们直接以指标、直接以标准为准,与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馆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这些好作品是过去推荐的,用他们的收藏资金来养活我们的艺术家,用这样的机制来培养我们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寻找后备人才。

我们也希望依靠"老中青年推培计划",将广东画院新址打造成"广东美术大主题创作基地",将中老者聚集在一起,多人多,观点站在各方面,才能使创作相对平衡,不会有硬伤。同时,以这种方式打造"广东艺术青年储备人才培养基地",这让我们广东艺术人人一步步地推广出来——年轻人进入中年,中年才能更好地前进。

撰稿:南都记者 朱伟实习生 邱晓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