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作者:衣赐履读通鉴

衣赐履按:前面连续写孔明,稍停一下,再写,就是他老人家去世了,怪舍不得的。这回讲讲吴国和魏国斗法。诸葛与孙权重新联合之后,双方基本上保持了睦邻友好的亲密关系,一块儿对付魏国。蜀国这边,不断北伐;吴国这边,则不仅仅是用兵,而且辅以各种骚操作,甚为精彩。

前面我们讲过,公元228年,孙权让鄱阳郡(江西省波阳县)太守周鲂诈降魏国,诱骗魏国大司马曹休,在石亭(安徽省潜山县东北)差点儿被陆逊干挺。曹大司马逃回之后,心头这口气实在排解不掉,竟然病逝。

实际上,曹休之所以上了周鲂的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魏、吴之间,时有叛将投奔对方,特别是吴国逃往魏国的,不但人数不少,而且级别不低,而这种说起来挺尬的事情,恰恰大幅增加了孙权向魏国“用间”的可信度。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把首都从武昌(湖北省鄂州市)迁到建业(江苏省南京市)。

这时,有魏国降人说,魏国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被朝廷所猜疑。孙权听说之后,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揪着胡须,一丝不易察觉的坏笑,悄悄爬上了他的嘴角。孙权把侍中、右领军兼大笔杆子胡综叫来,如此这般一番吩咐。胡综一道烟跑回家,一口气写了三封信。这三封信,都是写给孙权的,表达了要归降吴国的恳切愿望。

落款都是:吴质。

哈哈哈,胡综替魏国的振威将军吴质,给孙权写了三封归降信!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吴质的气质不太像】

大致意思是说:

我吴质为曹家立下很多功劳,但是现在竟然被他们怀疑。我现在认识到,陛下您才是真龙天子啊,听说六月间您已经正式登基,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派亲老乡黄定,向您献上我的降表……曹丕死后,曹叡继位,他还是个娃娃啊,根本分不清忠奸好坏,每天都被包围在各种马屁和谗言之中,朝中大臣拉帮结派,互相算计,我这个人从来看不起马屁精,于是被他们所陷害。前向,我派魏郡人周光扮作商贾,南下汇报了我的打算。因形势危急,没敢写信,只能让他口头转达。天下一统,已成定势,天意所在,非吴国莫属。讲真,我这里的老百姓都痛恨魏国,他们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全都盼着您能发兵,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啊!如今,只要您发兵淮、泗,占据下邳,则荆州、扬州,必然闻风响应,而我从河北席卷向南,如此则南北连为一体,陛下的实力将更加巩固。魏国关西之兵不能妄动(应为防蜀),青州、徐州根本守不住,许都、洛阳的兵众不到万人,谁能与陛下争锋呢!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陛下一定要好好考虑啊!我的防区,颇产战马,并且,羌胡常于三四月间,来此牧马,从他们手中,至少能获取三千余匹。陛下出兵,最好选在这个时间段儿,多带擅于骑马的将士,我保证,大军一到,他们人人都有坐骑……现如今,魏国表面强大,实际上内部虚弱,陛下一旦举兵,必然应者云集,老天已经预示,陛下势将一统天下,而我吴质也得以建立非常之功……我听说边将阎浮、赵楫本想弃暗投明,但没有得到接应,结果二人都惨被诛杀。如今,我一片忠心,而相距边界遥远,如果陛下怀疑我的赤诚,不肯接应,就会使我获罪于魏国,举族被诛,倘真如此,我恐怕天下的英雄烈士,那些想建立不世功业的豪杰贤能,从此不敢再将自己托付给陛下了。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肺腑之言,和泪奉上。

孙权看过之后,眉开眼笑,立即派人把这几封信散布到魏国去。不成想,正当此时,魏国朝廷把吴质调回洛阳做了侍中,孙十万如此妙计,落了个空。

衣赐履说:这三封信,太有水平了!不但写得极诚恳,而且见人见事见细节,可信度极高。吴质的老乡黄定和魏郡人(吴质辖区)周光,应该都是在不久前从魏国逃到吴国的,甚至就是他们把吴质受到魏国朝廷猜疑的消息带过来的,此二人是真实存在的降人,并且可能与吴质还是熟人。这三封信,反正我看过之后,觉得不像是伪造的。我们只能说,吴质真是撞了狗屎大运了,恰好被明帝曹叡召回朝里,否则,他真是跳进硫酸也洗不清诶。

这位吴质,以前我们讲过,是魏文帝曹丕的死党,曹丕和曹植争太子之位时,吴质是曹丕的头号儿智囊。曹丕称帝后,对吴质极为宠信,其在魏国的风头,一时无两,就连曹洪、曹真这些宗室大臣,在他面前,都嘚瑟不起来。

《三国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质别传》载,黄初五年,也就是公元224年,吴质回京师朝拜曹丕,曹丕下诏,上将军及特进以下全都到吴质下榻处聚会,为吴质接风,一切用度都由宫里出,真是给足了吴质面子。宴会搞得不错,大家喝得酒酣耳热,吴质冒出个鬼点子,打算掀起一个小高潮来。上将军曹真是个胖子,中领军朱铄是个瘦子,吴质就把戏班子里的脱口秀演员叫过来,让他讲了个关于胖子和瘦子的段子,估计带入感很强,一听就说的就是曹真和朱铄,满座哄堂大笑。曹真是什么人?既是曹氏宗亲,又是魏国的上将军,被一个戏子羞辱,恼羞成怒,对吴质说,吴将军,你把我曹真当什么人了?我特么是你用来寻开心的家奴不成!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说,吴将军啊,你既然拿上将军取乐,也应该自黑一下嘛,何必捎上中领军朱铄呢?曹真听了,更加愤怒,拔出刀来,瞪圆双眼,对那个已经吓傻了的脱口秀演员骂道,你个戏子,好大的狗胆,老子砍了你!随后,又大骂在座诸人(估计是恼火这些人笑得太开心)。吴质也怒了,手按宝剑,对曹真说:

曹子丹,你不过就是屠夫案板上的一坨肉而已,我吴质吞下你,喉咙都不用动一下,咬碎你,都不用牙齿,你特么跟我面前撒什么泼!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吴质:曹子丹,你就是这坨肉!】

朱铄起身,对吴质说,皇上让我们来陪你乐呵乐呵,怎么搞成这样!吴质呵斥说,朱铄,你特么给我坐下!大伙儿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朱铄先被取笑了一把,再被熊了一顿,气不打一处来,拔出宝剑猛砍地面。酒宴不欢而散。

吴质虽然只是一个杂号将军,曹丕却让上将军曹真、骠骑将军曹洪、中领军朱铄这样的高级将领陪他宴饮,而吴质一点都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其在曹丕朝的政治地位可见一斑。

到了曹叡朝,吴质地位当有所下降,不过,倘若孙权的伪信真起了作用,曹叡诛了吴质的族,再得知被孙权给骗了,那个人就丢大了,呵呵。

炮制这几封信的胡综,是孙权的铁磁。

胡综是汝南郡(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人,从小死了父亲,和母亲避难江东。孙策代理会稽郡太守时,胡综十四岁,孙策让胡综留在吴郡,陪孙权读书。也即是说,胡综是孙权的亲发小儿。之后,胡综做过机关干部,做过地方长官,还跟随孙权打过仗。公元209年,孙权行车骑将军事,定都京口(江苏省镇江市),把胡综召回来,和是仪(北海营陵人)、徐详(吴郡乌程人也)一道,掌管军国密事。

夷陵之战前,刘备率军抵达白帝城。孙权让胡综征兵,得六千人,成立解烦军,分为左右两部,徐详领左部督,胡综领右部督。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胡综、是仪、徐详都被封为亭侯。

胡综的笔头子很厉害,不但能替吴质写投降书,而且善于写各种公文材料,孙权时不时让胡综写点歌颂吴国大好河山、军队威武雄壮之类的章赋,胡综提笔就来,上下都很满意。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吴蜀再结盟好,结盟的誓词,又是出自胡综的手笔。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大笔杆子胡综】

衣赐履说:每个政权里,都有一些名气不太大,但是实力很强劲的人物,胡综、是仪、徐详之于东吴,当属这样的角色。

时不时被东吴戏耍,曹魏打算反击。

公元230年,有个青州(山东省北部)人隐蕃逃到吴国,上书给孙权说:

我听说商纣无道,他的老哥微子就逃跑了;汉高祖宽厚英明,陈平就来投奔了。我今年二十二岁,舍弃故土,归顺有道圣君,承蒙上苍佑护,我能够安全到达。我来此已颇有时日,但接洽我的那些官吏,都把我与普通降人归为一类,没有哪个与我深入交谈过,使我非常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那些个精辟独到的见解,以及宏大美好的愿景,没办法呈献给陛下啊!我不由长叹再三,怎么会这样呢?没有人引见,我只好到宫门呈递奏章,希望能够得到陛下的召见。

孙权觉得这个小伙子有点儿意思,就召他入宫。隐蕃见到孙权,回答问对,陈述时事,言之侃侃,不但口若莲花,而且蕴意颇深。

胡综陪着孙权一块儿接见隐蕃,孙权就问胡综的看法。

胡综说:

隐蕃的上书口气很大,好像东方朔;巧捷诡辩,又像祢衡。不过呢,才能却比不上那两位。

孙权又问,他可以担任什么职务?

胡综说,不可让他当地方主官(未可以治民),可暂让他在京城担任一个低等职务。

孙权认为隐蕃对刑狱之事颇有见解,就任命他为廷尉监。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画像的没有好好研究历史,隐蕃死的时候才二十二岁,给人画得跟大爷似的】

衣赐履说:解释一下为啥胡综说隐蕃的上书像东方朔。前138年,东方朔给汉武帝刘彻上书说:

……我十三岁开始读书;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习《诗》《书》,背诵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又背诵了二十二万字。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两米一五),眼睛像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如同串好的贝壳一般整齐,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同尾生。像我这样的人,最适合当天子的大臣,因此,我冒死向皇上禀奏。

刘彻一看这份自我介绍,乐了,说,世上还有这么能吹牛逼的人啊!收了吧。不过,刘彻一直把东方朔当弄臣,从来没有重用过。胡综以东方朔喻隐蕃,又说隐蕃实际上还不如东方朔,潜台词就是这个人不可重用。

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都认为隐蕃有王佐之才,郝普尤其与隐蕃来往亲密,经常抱怨叹息隐蕃屈才。

简单看一下郝普和朱据。

郝普字子太,义阳(河南省桐柏县东)人。刘备从荆州入蜀,以郝普为零陵郡(湖南省永州市)太守。公元214年,刘备拿下了益州。公元215年,孙权派人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说,别急,等我拿下凉州,就把荆州还给你。孙权不受这个鸟气,自行任命了三个郡太守,打发他们去上任。当时关羽督荆州,把孙权任命的官员全都赶跑了。孙权大怒,派吕蒙攻打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吕蒙大军一到,长沙、桂阳秒降,只有零陵郡坚决不降。当时的零陵太守,就是郝普。刘备听说孙权出兵,立即率军东下,大军已到公安,又让关羽率军三万至益阳(湖南省益阳市)。孙权下令吕蒙放弃零陵,北上协助鲁肃对抗关羽。吕蒙就派郝普的故旧邓玄之去诱降郝普,说刘备现在汉中,被夏侯渊围困,关羽在南郡,孙权亲自征讨他,眼见就完蛋了,现在根本没人能救你,你还有将近百岁的老娘,难道你要让老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吗?云云云云。邓玄之一顿忽悠,硬是把郝普给说降了。等吕蒙见到郝普,把孙权让他撤军北上的命令拿出来给郝普看,郝普才知道刘备已经到了公安。吕蒙拍手大笑说,老郝啊,你上了我的当啦!把个郝普差点儿给羞死。正在此时,曹操率军攻打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就与孙权讲和,双方经过谈判,划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于是乎,刚降了孙权的郝普,又重新成了皇叔的人。公元219年,孙权攻击关羽,一举拿下整个荆州,郝太守再次成了孙权的人,后来做到了廷尉。

衣赐履说:郝太守的这份儿简历,略显难堪。

朱据,字子据,吴郡吴县人,是孙权的亲老乡。朱据人长得漂亮,身材倍儿棒,膂力过人,文武全才,一直在孙权身边工作。孙权一度感叹东吴人才凋零,追思吕蒙、张温,而朱据武直逼吕蒙,文可追张温,就拜为建义校尉。孙权称帝之后,把女儿孙小虎(孙鲁育)嫁给朱据,拜为左将军,封云阳侯。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朱据:嗨,大家好,我老婆叫孙小虎!】

廷尉郝普和孙权女婿朱据都对隐蕃青眼有加,于是隐蕃门前车马云集,宾客满堂。

当时,自卫将军全琮以下人等,都倾心于隐蕃,只有太子孙登的宾客羊衟(读如到)和宣诏郎豫章郡人杨迪拒绝与隐蕃交往。

太常潘濬(读如俊)的儿子潘翥(读如住),也和隐蕃来往密切,还赠送物品给他,潘濬听说后勃然大怒,写信责备潘翥说(此时潘濬可能在武昌):

我受国家厚恩,志在以生命相报,你住在京师,应当心怀恭顺,交往贤能之人,为什么和一个降虏混到一起(何故与降虏交),而且还送给他粮食!我在远方听到此事,心头震动,脸上发臊。收到我的信之后,你小子赶快到送信人那里,让他打你一百棍子,然后向隐蕃要回你给他的东西,立刻!

大家听说潘濬竟然如此行事,都觉得老潘是不是神经过敏了。

没多久,隐蕃图谋叛乱的事泄露,潜逃,被抓获后处死。孙权对郝普说,你前向把隐蕃夸成一朵花,又为他鸣不平,怨谤朝廷,隐蕃反叛(使蕃反叛),全是你的缘故。郝普恐惧,只好自杀。朱据也被孙权软禁,关了好一阵子才放出来。

这个隐蕃究竟是什么人?他要干什么?《三国志》正文没作交待,但是《三国志·胡综传》裴松之注引《吴录》上给了一点线索,说是隐蕃有一张好嘴,特别能说,魏明帝曹叡让他诈叛吴国,争取到廷尉去某个差事,利用查处重大案件的机会,离间东吴君臣。事情泄露之后,隐蕃被捕,审案人员拷问隐蕃还有哪些党羽,隐蕃一言不发。孙权派人代表自己,到狱中问隐蕃,为何身受重刑也不交代同谋。隐蕃说:

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

于是,闭口而死。

衣赐履说:按《吴录》的说法,二十二岁的毛头小伙隐蕃,单枪匹马跑到吴国,没有背景,没有人脉,要离间孙权君臣,相当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感觉,《吴录》的记录恐怕是瞎掰的。

我不由想起李元芳的名言:此事必有蹊跷。

关于隐蕃叛乱,虽然有点说不清楚,但隐蕃本人被杀,郝普被孙权逼死,朱据也被软禁,则为事实,也即,隐蕃案有人承担了责任。那么,在史料没有严重不合逻辑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以《吴录》所记为真。

然而,此案除了主犯隐蕃,只杀了郝普一个。而吴国朝廷“自卫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敬待”,这么大的案子,竟然只杀了郝普一个人!

我只能理解为,孙权抓不住任何其他臣子与隐蕃有勾结的切实证据,或者说,隐蕃除了跟吴国大臣们喝酒吹牛之外,压根儿也没做出什么特别出格的事儿来。我们不知道隐蕃是怎么暴露的,但可以推知,他因了某个原因,卧底的身份被拆穿,还没来得及实施计划,就被孙权诛杀。郝普、朱据则是因为大力推崇隐蕃而受到牵连,郝普当然得死,朱据是孙权的女婿,被孙权放了一马也属正常。

讲到这里,虽然我们依然一头雾水,但这个事儿已经完结了。

然而,这不是衣赐履的风格。

我对着隐蕃为数不多的记载,反复咂摸,突然发现,隐蕃这个年轻人实在让人钦佩,才华横溢倒在其次,关键是他最后的表演,实在太走心了!

孙权派人问他,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

隐小哥啊,你都被打得不成人形了诶,为啥还不肯说出你的同谋呢?为啥要替别人来遭受酷刑呢?

隐蕃说,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

孙老大啊,大丈夫做大事,岂能没有同伙?烈士就义,又岂会牵连出其他同志!

说完,闭口而死。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这个年纪还差不多。丈夫图事,岂有无伴!】

作为旁观者,看这段话,我们感受到隐小哥真的是条汉子,宁可死,都不肯供出同伙儿,很有气节。一翻篇儿,我们就把这事儿给忘了。但如果我们当时附体于孙权,我们作为吴国的皇帝,听到隐蕃这句话,“烈士就义,又岂会牵连出其他同志”,我们会作何感想?

我靠,这小子自称为大丈夫,他要做大事,一定有同伙儿,而且,这个同伙儿,不,这帮同伙儿,不可能只是普通干部,一定是朝里的高官啊,谁特么和隐蕃是一伙儿的?谁特么在算计我?……想问清楚,隐蕃死了,问郝普、问朱据,这两个货啥都不知道,本来就啥也没干,你说他们能知道什么?杀了郝普,软禁了朱据,线索完全中断。

讲件似乎不搭界的事儿。

前一段时间,看了《大宅门》导演郭宝昌先生的一个访谈节目,郭先生说,他小时候算过一次命,本来他对这种东西是一丢丢都不信,但那个算命先生说得实在太准了,把他都说傻了。算命先生最后告诫郭先生,每隔十二年,他就会碰到一个坎儿,特别是七十二岁那年,是个大坎儿,如果过不去,人就没了。郭先生最初当然是半信半疑,但生活的经历告诉他,基本上每个本命年,都特别不顺,当七十二岁越来越近时,他的心就越来越不踏实。终于等到那年,大家猜郭先生怎么做的?那一年,整整一年,郭先生放下所有的工作,谢绝一切外出活动,就连朋友请吃饭都不去,生生在家呆了一年,没出过门儿,总算把这一年给熬过去了。

谁也别笑话郭先生。倘若真有个大师对你我也是这么说的,我相信,你我的表现,和郭先生差不多。

这,就是心理的影响。

我以为,孙权,很可能就是这样的。

孙权的下半辈子,一想起隐蕃没有说出的那些个同伙儿来,就浑身冒冷汗,看谁都像叛徒。

如果《吴录》所讲是真的,那么,曹叡派隐蕃来东吴的目的,可能根本不是通过查办案件来离间孙权君臣,而是通过隐蕃之死来达到这个目的。换句话说,隐蕃是作为一个死士诈降东吴的,诈降的事,恐怕也是他自己泄露出去的,为的就是在死前告诉孙权,你身边,有我们的人。于是乎,孙权的后半辈子,就像疯了一样诛杀大臣,与他前期的宽厚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如史蒂文生笔下的化身博士,杰吉尔医生和海德先生,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孙仲谋,越老越昏】

很多人解释孙权后半场人生的所作所为,因为找不到具体的、合理的理由,只好上升到维护政权的高度,比如,孙权为了维持孙家宗室、淮泗将领集团、江东士族集团、流亡北士集团等的平衡,不得不大开杀戒,云云。但是,孙权的中后期,杀人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连儿子都逼杀好几个,而且简直就是他故意要搞死他们,如果只是为了搞平衡,似乎不太能服人。我有时觉得,政治斗争之中,可能有非常复杂的地方,但也可能有很简单的地方,也许,随着年龄增长,孙权看哪个都像反贼,不把隐蕃的那些个同伙儿揪出来干掉,他都不敢去死。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猜测,供大家参考。

我们再分析一下潘濬和郝普的结局。

前面讲了,郝普是个降将,在孙权和刘备之间来回降了好几回,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投降专业户”的帽子,郝普是戴定了。那么,老郝,你就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别再出幺蛾子了,隐蕃是魏国降过来的,他屈不屈才,该不该受重用,跟你有毛线关系?容得你说三道四?孙权杀你,不过是杀了一个降将而已!

你看人家潘濬多识趣。老潘也是从刘备那降过来的,也是降将,我们在《水淹七军:关羽的阿喀琉斯之踵》那一回,已经详细讲过,这里就不多啰嗦了。老潘一听说儿子和魏国降人交往,大怒,不但让儿子立即去挨板子,而且还要把送给隐蕃的东西全要回来!老潘自己是降人,却称隐蕃为“降虏”,显然,一定要把自己和“降”这个字划清界限,这是政治敏感性诶。

正因为潘濬尾巴夹得紧,所以孙权对他十分信任。《三国志·潘濬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潘濬的表兄是蜀国大将军蒋琬,有人向武陵郡太守卫旌反映情况,说潘濬经常与蒋琬秘密联系,他很可能会谋反诶。卫旌于是向孙权报告。孙权说,潘濬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孙权把卫旌的上表拿给潘濬看,随后,把卫旌召回,免了职务。

衣赐履说:潘濬告诉我们,在官场上混,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是正确的态度。

转眼,到了公元231年,十月,孙权又玩儿了一把诈降。孙权让中郎将孙布向扬州刺史王凌投降,王凌信以为真。

孙布派人告诉王凌说:

道路太远,我自己过不去,请出兵接应。

王凌誊写了孙布的书信上报朝廷,请求出兵相迎。征东将军满宠认为这必定是诈降,不但不派军队,而且还替王凌给孙布回信说:

知道邪正之分,想要避开灾祸,顺应天意,脱离暴政,归顺正道,你非常值得嘉许。我们本打算派兵迎接,可是兵少了不足以保护你,兵多了事情又容易泄露。请你暂且保密,等合适时机再作安排。

满宠可以说是曹魏方面的老革命了,立功无数,斗争经验非常丰富,对孙权心思的把握,极为精准。公元228年,周鲂向大司马曹休投降,满宠一眼就看出其中有诈,上书阻止曹休南下接应周鲂,但奏书尚未到达朝廷,曹休已经率军出发。曹休兵败石亭,损失人马万余人,回军不久就去世了,明帝曹叡下令,让满宠以前将军的身份代都督扬州诸军事。公元230年,曹叡拜满宠为征东将军。冬天,孙权扬言要攻打合肥,满宠上表,召集兖州、豫州的军队。孙权率军晃了一圈儿,就撤军了。曹叡下诏,让各军返回。满宠认为,孙权搞这么大动静儿,一马没动,一箭没发,就撤回了,不是他的真实意图,一定有诈,一旦魏军各自返回,孙权一定卷土重来,乘虚而入。于是,上表建议,不要撤军。果然,十余天后,孙权突然率大军杀回合肥,有满老汉在,当然没能攻克。

可见,孙权那点小把戏,在老满这里,根本不好使。

正在孙布诈降期间,朝廷突然招满宠进京汇报工作,满宠不得已,只好上路。

而满宠进京的事,正是王凌一手策划的。

满宠和王凌共事以来,意见从来没一致过,满宠资格老,王凌拿他没办法,就让人给朝廷汇报说,满宠年纪大了,整天糊里糊涂的,一起床就开始喝,从早喝到晚,喝得云里雾里放光彩,这样的人,不能主宰一方啊。

曹叡于是就要把满宠调回京城。给事中郭谋建议说:

满宠当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余年,立下无数大功,治绩也非常好。他镇淮南以来,吴国人都害怕他。如果情况不象王凌上表所说,将被敌人窥探利用。陛下不如只是让满宠回朝汇报工作,当面考察之后,再作定夺。

满宠是在这个背景下回朝的。

满宠一走,王凌立即着手率军南下接应孙布。不料,人家老满同志早就防着他呢,临走前儿,专门交待留府长史,如果王凌要去接应孙布,一个大头兵也别给他!呵呵。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满老汉变成美少年】

王凌碰了一鼻子灰,气个半死,但是立功心切,还是派了一个督将,率步骑兵七百人南下迎接孙布。孙布趁夜袭击,督将狂奔逃回,七百人死伤过半。

满宠抵达洛阳,入朝晋见。曹叡上下打量满宠,见老爷子满面红光,声如洪钟,身体倍儿棒,于是设宴款待,好酒好肉只管上,席间,老满喝了一石酒,依然神态自若,举止正常。

曹叡发现上了王凌的当,于是慰劳满宠,让他返回任上。

实际上,王凌也是个人物,他是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后来做到魏国的太尉,因反对司马懿而被诛杀,以后我们会讲到。

衣赐履说:我们说,兵不厌诈,两国斗争,你死我活,出什么招都可以理解。然而,孙十万在正面战场上无法取胜,时不时就搞一下诈降这种小把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就真正实力而言,吴国比魏国差得太远了,这种骚操作也就是给人家搔搔痒,伤不了筋动不了骨,吴国最终失败,迟早的事。

另,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曹叡并没有处理王凌,也即说明,王凌没有诬告满宠。他汇报满宠主要是两条,一是年纪大了,二是整天喝酒。没错啊,满宠大约就是整天喝酒,只不过,老满酒量太大,一石酒下去,啥事儿没有,就跟二战期间的邱吉尔似的,电影《至暗时刻》里有一个镜头,温莎公爵问邱吉尔,老邱,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每天从早喝到晚,还能保持清醒,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忘了邱吉尔怎么回答的了,我觉得最合适的回答就是:

我酒量大。

三国谍战 | 魏明帝曹叡和吴大帝孙权轮番上演谍战大戏

【老邱,从早喝到晚】

【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