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伯承与甘肃“护法运动”中革命党人的袍泽之谊

作者:甘肃经济网
刘伯承与甘肃“护法运动”中革命党人的袍泽之谊

讲述人:袁志学 著名党史专家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

刘伯承与甘肃“护法运动”中革命党人的袍泽之谊

1920年刘伯承(圈内右)与焦桐琴(圈内左)等合影

刘伯承与甘肃“护法运动”中革命党人的袍泽之谊

时任督军署警卫团团长的刘伯承

刘伯承与甘肃“护法运动”中革命党人的袍泽之谊

焦桐琴墓志铭(刘君明昭即刘伯承)

一段渐渐远去的故事,至今听来依旧让人心潮澎湃。1917年初冬,甘肃临洮,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碎了冬夜的寂静。驻防在临洮的新建右军军营内,人喊马叫,乱作一团。

一场筹划已久的甘肃护法起义开始了。这次起义被人们称为“临洮起义”,打响这一枪的人是焦桐琴。

1917年7月,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企图彻底否定共和。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志士开始了护法运动,提出“打倒假共和,建立真共和”。这一运动被称为“护法运动”。在护法运动中,甘肃的革命党人也不落后。这年春,受革命党人、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校长蔡大愚的委派,革命党人、甘肃法政专门学校的师世昌往返于广州孙中山先生和甘肃革命党人之间传递信息。在孙中山的指示下,蔡大愚、赵学普、师世昌等人,和驻防临洮的新建右军副统领焦桐琴、教练郑瑞青等人取得联系,准备护法起义,谁知却不幸泄露机密。

洮河边的这个冬夜,注定是不平静的。获知机密泄露后,焦桐琴只能提前发动起义,无奈响应者寡而敌强我弱,不得不逃亡甘南,辗转到当时积极响应护法运动的四川。在成都,他与时任四川督军府警卫团长的刘伯承结下一段袍泽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著名党史专家袁志学讲述这一段往事。

师世昌两赴广州,筹划护法起义

发生在临洮的甘肃护法起义是一场短暂的起义,也可以说是一场被扼杀的起义。这场起义筹划了很久,组织严密,各方面也联络到了,可惜的是最后功亏一篑,终因泄密而导致失败。

甘肃护法起义和一个人有关。这个就是师世昌。师世昌是临洮新添镇师家湾村人。1911年,师世昌考入甘肃法政专门学校,结识了蔡大愚、杨希尧、赵学普等人,参加了“中国同盟会”。1914年3月,北洋军阀张广建任甘肃都督后,师世昌等人在蔡大愚的领导下,宣传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1917年春,甘肃革命党人推举师世昌为代表前往广州拜会孙中山。当时,中山先生问他,如何在甘肃进行革命活动。师世昌回答说,先从下层入手,联络士兵,组织可靠的武装,发动武装起义。对这个方案,中山先生比较认可。随即,给了师路费、密电本等,答应必要时资助经费、军械。5月,师世昌返回兰州,向蔡大愚、赵学普等人传达了中山先生的意见。大家信心很足,讨论了初步的行动计划。并且和驻防临洮的新建右军教练郑瑞青等人取得了联系。

当时,他们计划分为两部分,一方面由师世昌、郑瑞青等人在临洮新建右军中进行活动,筹建“甘肃护法军”。另外,一部分同志联络地方军阀响应。此时,通过赵学普介绍,蔡大愚、师世昌联络到了焦桐琴。焦桐琴是甘肃西宁道碾伯县(今青海乐都县)人,当时,甘宁青尚未分省,西宁道还属甘肃管辖。

焦桐琴出生于乐都县马茁乡湾塘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喜欢武术,苦练拳脚。据说,13岁时就能翻越3米多高的土墙,当地人称“焦侠客”。后来,因为家中无力供他上学,焦桐琴辗转于兰州、平凉、汉中等地,还入甘肃陆军学堂学习,受到在该校教授国文的王之佐等革命党人的影响。王之佐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甘肃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之后,焦桐琴到了四川,参加同盟会的会党武装。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学堂第二期工兵科学习。1912年毕业回川,不久,他与同学王法、樊政、胡登云等人返回兰州,策划响应二次革命、密谋炸毁甘肃督军府。不幸,被捕入狱一年。

当师世昌、蔡大愚他们见到焦桐琴提出护法起义的打算时,双方一拍即合。于是,焦桐琴、郑瑞青等人在新建右军中进行联络。师世昌再赴广州,向孙中山汇报情况,要求提供经费、军械,后师世昌带来了中山先生发的委任状等。

最后,确定在1917年农历冬至节发动起义。起义以焦桐琴所在的新建右军五营鸣枪为号,当焦起义成功后,带领部队进攻兰州。焦的部队再加上兰州城内的护法军的同志,基本上就能打出一个局面,进而驱逐甘肃督军张广建。

冬夜枪声,他孤身一人开始了临洮起义

就在起义前两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驻临洮的新建右军中尹、洪两个班长醉酒后,胡言乱语,泄露起义机密。右军统领吴桐仁接报后,马上采取了行动,下令收缴各营子弹,派遣亲信把守各个要道,重兵防守通往河州的渡口。焦桐琴获得消息后,不得不提前行动,在军营内枪杀了分统刘荩忠,一个连长持枪抵抗,也被他击毙了。随即,他到各连动员士兵起义,但是无人响应。无奈,焦桐琴只好孤身逃出临洮城,后来辗转到了四川。

此时,其他革命党人的处境也很不妙。赵学普、边永福两人在计划起义那天晚上,到洮河边等接应的地方军阀,谁知事先承诺好的军阀部队不见踪影了。而在阿干镇的胡登云、武都的郑瑞青按计划在阿干镇、武都发动起义。1917年8月,兰州城郊阿干镇、武都等地发生了兵变,原计划参加临洮起义的骨干胡登云、郑瑞青等人被调到皋兰阿干镇、武都驻防。胡登云率部攻击临洮中堡失利后逃亡,后被捕遇害。其他人革命党人或遇害,或被关入监狱。

再说焦桐琴。他不亏有焦侠客之名,在铺天盖地的追捕中,一路从临洮逃亡到甘南,在甘南待了一段时间后,又逃到了四川成都。当时,四川督军熊克武积极响应孙中山的护法运动,是护法运动最为积极的地区。焦桐琴向熊克武汇报了起义经过后,熊克武对焦桐琴的过人胆识赞叹不已。当即决定给他一个少将军衔。可是,焦桐琴却坚辞不受,他认为军中级别,就应该按照军功,逐步上升,不可直升。于是,焦桐琴就被任命为四川督军署警卫团三营少校副营长。

血战沙场,志士捐躯,一段难忘的战友情

此时,任四川督军署警卫团团长的人,正是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刘伯承。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时,19岁的刘伯承参加了学生军。此时,刘伯承任川军第5师第9旅参谋长、督军署警卫团团长等职。

焦桐琴身为副营长,在团长刘伯承的领导下,参加了一系列战斗。1920年初,升任上校营长。这年四川发生了两次大的战斗。尤其是6月25日,发生在黄浒镇的战斗异常激烈,焦桐琴不幸阵亡。

焦桐琴阵亡后,被安葬在成都陆军公园;焦桐琴的墓志铭记载:团长刘伯承为焦桐琴封墓,并搜集整理他的生平,请川军名将但懋辛题写了碑文。碑文中感叹“国政不纲,良才断丧,展(辗)转相残者,不知几几,不亦大可哀耶。”从中我们能看出他们的心态变化。碑文最后写道:“越明年同胞友刘君明昭为之封墓,为记其概略如。”

1922年,刘伯承(明昭)将焦桐琴墓碑的照片和2000枚银元一并寄给焦桐琴的大哥焦发昌。同时,他还安排焦发昌到四川任职,还将焦桐琴的一个儿子接到四川上学。信封上写着:“内寄相片碑文,甘肃碾伯县邮局转送大塘,焦法昌君收,刘伯承自成都中华书局发”。“此为法昌弟友邕墓垣碑文照相片也,法昌曾为四川府税相局局长,其家住碾伯县大塘送邮局探转确实为荷”。

起义失败后,师世昌来再赴广州。中山先生得知赵学普、边永福、胡登云等人牺牲,深为惋惜,亲书“为国捐躯”白绫挽幛一幅,并拨给抚恤金5000元,以慰忠魂。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师世昌前往新疆,先为金树仁幕僚,后为盛世才边防督办公署中将秘书长。曾任新疆设计委员会委员长(建设厅厅长)、教育厅长等职。1942年被盛世才所害。蔡大愚到成都后,先到四川督军府供职,后到广州追随孙中山,晚年穷困潦倒,常在成都皇城坝一带的茶馆中饮茶食饼度日,大约在抗战结束时去世。

往事令人扼腕叹息,人们都说甘肃封闭落后,殊不知甘肃也曾热血志士辈出,为民主富强而不懈奋斗。(王文元)

(本文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继续阅读